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找到两册郁达夫早年著作单行本,一本是<戏剧论>,一本是<文学概说>,两册书都是民国19年也就是1930年出版的万有文库的丛书选本.  相似文献   

2.
刘辰 《编辑学刊》2001,(5):67-70
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世纪万有文库>,是近年来受到好评的一套丛书.该书继承了民国时期<万有文库>的特色并加以发扬,选题视野较开阔,构思出新,装帧印刷也较精良.但从我读过的几本书看,美中不足之处是点校差错较多,局部章节甚至很突出.集中表现在引文(多是文言文)断句较细碎,当断未断,不当断而断,常常伤害原意.  相似文献   

3.
日本收藏有大量的中文古籍,而且十分重视中文古籍的整理和编目工作.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开展,日本图书馆也开始将古代中文典籍数字化.其中,有代表性的中文古籍书目数据有全国汉籍--日本所藏中文古籍数据库、东洋文化研究所所藏汉籍目录数据库、东洋学文献类目检索系统、东洋文库所藏汉籍目录等.而且日本各单位所藏的汉籍目录的数字化和共享程度已经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正>贵州大学图书馆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图书馆,经1997年和2004年两次并校后,各校区图书馆完成了一馆建制,现有纸质藏书310万册,电子图书191万册,中外文数据库42个,有西校区、南校区、北校区三个分馆,馆舍面积约9万平方米。被称为"贵大之印"的新校区图书馆,地上十一层,地下一层,总建筑面积近61000平方米,是目前西南地  相似文献   

5.
期刊是“办”出来的——《图书馆建设》30年感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林有一种现象:有好几个省区,既不是经济发达之地,也不是人文会萃之所,还不是学术兴隆重镇,但专业期刊却办得红红火火,成为引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我看来,黑龙江省的<图书馆建设>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1934年刘国钧先生出版了阐述其图书馆学思想的<图书馆要旨>.<要旨>汲取了他所学到的西方图书馆学知识,着眼于中国图书馆事业实际,全面说明了图书馆学的原理和图书馆的性质、功能、特点及其组成要素,以及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堪称我国图书馆学的奠基之作.<要旨>所表述的图书馆学思想既有杜威的实用主义,又有巴特勒的科学精神,并有机地将其结合,避免了他们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7.
惠萍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6,26(5):124-127,139
凭借一套书建立若干个图书馆的传奇,这在今天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谈。但它确实在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出版史上存在过。它就是解放前主持商务印书馆的王云五主编的《万有文库》。简要介绍了王云五策划《万有文库》与图书馆的因缘际会和《万有文库》的策划思想以及《万有文库》策划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云五先生对我国出版事业和图书馆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其主持编纂的大型丛书《万有文库》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本文将宁夏大学图书馆馆藏的《万有文库》介绍出来,使更多的同仁对《万有文库》及王云五先生有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见过不少套书,有的看上去标题新颖,装帧精美,似乎是上乘精品,然稍仔细读之,往往难以看进去,因为这些书不乏追赶时尚的功利之作,属于浮躁社会背境下的学术泡沫,只不过借助现代印刷术有了高品位包装而已.而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吴国盛先生主编的"绿色经典文库",则是众多套书中一套难得的好书.这套书第一批共11种,有<瓦尔登湖>、<沙乡年鉴>、<寂静的春天>、<封闭的循环>、<增长的极限>、<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共同的未来>、<多少算够>、<新人口论>、<我们需要一场变革>、<伐木者,醒来!>,每本书都可以说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杠鼎之作,每读一本,都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使我们的忧患意识得到一次增强,使我们对人类、对中国、对河南的未来有一些新的思索.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来,国内年鉴的出版,其品种之多,数量之繁,尤为引人注目.遗憾的是未见一部中国图书馆年鉴面世.1987年7月,在去兰州大学参加<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简明辞典>终审会的北上列车上,几位师友商议,编纂一部反映自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面貌的书,聊补中国图书馆年鉴缺失之憾,遂有<中国图书馆事业十年1978-1987>的编撰.<中国图书馆事业十年1978-1987>(张白影、荀昌荣、沈继武主编)于1989年7月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从动议到付梓面世,前后正好两年.这对于一部逾百万字可称作大书的著作来说,也算是高速度的了.该书出版后,得到了图书馆界广泛的关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图书馆界同仁企盼着能有它的续编问世,也是自然的了.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中国现代教育大事记>统计,1931年全国有各类图书馆1488所,到1936年2月全国图书馆的数量已经增加到2840所;而1937年2月出版的<教育杂志>报道说,1935年全国有各类图书馆4033所.另据谢灼华教授主编的<中国图书与图书馆史>(1987年版)介绍,1936年全国有各种图书馆5196所.统计资料所取素材各有不同,因而结果也就不尽相同,但这些数字共同提供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信息: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近现代图书馆事业有着一个良好的起步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颁布实施对数字时代的图书馆产生巨大的影响.阐述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提出的背景,分析了<条例>对图书馆的影响,并探讨了实施<条例>后图书馆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3.
天津图书馆是有近百年历史且藏书规模较大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其前身直立图书馆创办于1908年.现有藏书300余万册,其中1945年以前出版的旧日文资料有近6万册,从1994年开始设专库收藏,定名为:"天津图书馆日本文库".我馆所藏日文的满铁资料均藏于该文库中.值此筹备出版全国满铁资料联合目录之际,我们将本馆有关满铁资料的情况,从其形成过程和收藏概况两方面分别做一简单介绍,以使从事满铁史研究的学者们充分了解和利用我馆的这部分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图书馆法》立法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介绍了我国制定<图书馆法>的背景,回顾了我国图书馆界为制定<图书馆法>所做出的努力和走过的路程,分析了当前制定<图书馆法>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克服这些困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藏书楼>(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中编"中国藏书楼发展史"中介绍了民国以来规模最大的藏书楼--刘承干的嘉业堂.书中对嘉业堂所典藏的珍贵古籍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且对部分珍籍的最后归属也作了交待,但唯独没有谈到所藏44册明抄本<永乐大典>的下落,这引起了笔者的好奇.因为嘉业堂所存永乐大典,与大连图书馆前身,原满铁大连图书馆有着很大关系,于是对本馆的历史资料进行了调查,对这批珍贵藏书的情况有了一定了解,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美国联邦公共图书馆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服务法>、<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和<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是美国三部联邦层面的图书馆法,制定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本质上是一部法律的演变与继承.这三部联邦图书馆法授权联邦政府向地方政府拨款,主要规范拨款授权、拨款数量、拨款用途和拨款管理等事务.<图书馆服务法>针对人口在1万以下的农村地区,目的是提高服务的覆盖面和普及率;<图书馆服务与建设法>主要解决馆舍陈旧的问题,将拨款范围拓展到所有地区;<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取消了对馆舍建设的拨款资助,取而代之增加对信息技术的拨款,同时反映了图书馆与博物馆的联合与合作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现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傅斯年教授学问博大精深,全集内容丰富.1952年,台湾大学出版社虽出版过<傅孟真先生集>(傅先生字孟真);1980年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虽出版过<傅斯年全集>,但此次经欧阳哲生先生主编和湖南教育出版社编辑的<傅斯年全集>一、二卷,却下了一番功夫,因此与傅集的旧籍相比,此新刊全集一、二卷,可谓踵事增华,蔚为大观.但因该全集一、二卷文字浩繁,且系旧籍新刊,故编者难免千虑之失.通过审校<傅斯年全集>一、二卷,我认为新刊前人旧集,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有一种选题,稿件本来就是有的,即"准备好的",编辑做的是选择性工作:选择哪些拿来为我所用.比如引进版的图书就是一种"准备好的"选题,东南大学出版社几年来出版的<建筑学·城市规划·园林景观博士文库>也是这样一种选题.这类图书的策划组稿有着与一般科技书不同的特点,下面以<博士文库>为例介绍.  相似文献   

19.
顾廷龙是我国著名目录版本学家、图书馆事业家.在其治学生涯中,与<四库全书>结下了不解之缘.早期以<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入学术之门,并从事<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和<四库全书存目>标注之业.在编制古籍目录中,充分汲取了四库分类法的精华,并加以改进.晚年又主编<续修四库全书>大型丛书,为<四库存目丛书>编纂建言献策.总之,顾廷龙之学术成就与结缘<四库全书>并从中吸收营养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晚清《三字经》英译本及耶教仿本《解元三字经》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字经>乃中国蒙学要籍,版本繁多,除明清注释本、增补本及近代辑刊本,晚清西方基督新教传教士、汉学家来华时亦曾留下多种可观的西译本及中文<三字经>仿作本,既能反映当年汉学家翻译中国典籍的热忱,亦可从其所依据版本,反映当时流行的蒙学<三字经>读本.文章就香港图书馆所得见的四种英译本,及传教士麦都思(WalterHenry Medhurst,1796-1857)模仿<三字经>三言韵语而撰写基督教教义的耶教仿本,概述其翻译缘起、所据版本、翻译格式及仿本版式,而其中麦都恩仿本<解元三字经>作者伪托"欧适子",耐人寻味,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