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志海 《新闻知识》2005,(10):33-36
一、服饰的语言学意义。服饰语言(Dress Language)是人们仃相互交往过程中以服装及其饰品(包括首饰)的变化来传递情感或信息的交际手段。服饰作为人类社会特有的产物,它的产生与发展体现着人类明的进步。服饰随着人类历史的演进而演进,每个历史阶段的服饰都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化内涵。服饰发展至今,已经凝聚了非常丰富多彩的化意义。  相似文献   

2.
据悉,赫哲族的传统鱼皮服饰已成为时下收藏热点。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聚居在黑龙江省同江市,世代以渔猎为生。自古以来,赫哲人就地取材发明了独具民族特色的鱼皮服饰。建国后,赫哲人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日趋现代化,鱼皮服饰渐渐退出赫哲人的生活。近年来,国内外兴起一股寻找失落文化的热潮,即将失传的赫哲族鱼皮服饰格外受到关注。 64岁的何淑珍第一次应北京某博物馆要求,做了一件鱼皮服饰,此后她接连为日本、韩国等地的收藏家做了 10余套。她说,一套衣服要耗费 250公斤鱼,主要有狗鱼、鲤鱼、大马哈鱼等,其中胖头鱼最多…  相似文献   

3.
贾利娜  张平 《兰台世界》2007,(6S):52-53
《更衣记》是传奇作家张爱玲女士的一篇美。作用她从容淡然的笔墨在短短的千字中将辛亥革命前后的百年服饰演变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巧妙地讲述着她对服饰的独特见解。本旨在对张女士在服饰上的独特见解和理论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梳理,整理出作在服饰化方面的全新理论并对现今的研究给以指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上海人说起服饰来一向比较自豪,也有优越感.太久远了不敢说,但至少在前一百年内,上海服饰领全国风气之先,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以前有句口号叫“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若再加上一句“穿着要学大上海”其实也不为过.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时,上海有一本专以介绍海内外时尚新潮服装为特色的杂志叫《上海服饰》,在全国范围内卖得相当火,发行量少说也有300多万份!我想这就与上海人在服饰上的先进理念、宽阔的视野以及榜样的模范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长安乱     
韩寒 《出版参考》2005,(2):13-14
少林武当恩怨已久,分歧明显后,少林内部便更加严格。秋天时候,师父下令统一江湖中所有少林子弟的服饰,但是麻烦随即而来,服饰统一后,坊间便有伪造,一些人购得少林服饰后,打劫拐骗,严重蛊惑民心。师父十分疑惑,为何没有人冒充武当?我说,武当上下皆是便衣,不过师父宽心,武当作恶多端,已经不需要冒充,而少林形象一向很高,所以才会有人受骗。  相似文献   

6.
黄冬成 《新闻天地》2007,(11):70-71
湖南湘绣城位于湖南广电中心以东,与世界之窗相邻,由湖南龙腾公司、韩国高丽会社和台湾金霞湘绣公司于2003年4月合作组建,整个工程占地300亩,总建筑面积40万平方米,总投资4.8亿元人民币。现拥有“湖南龙腾、锦龙丝绸、顺龙服饰、金霞湘绣、星沙房产、鑫元大酒店”等七家下属企业,已形成湖南湘绣城产业集团。2006年生产总值2.8亿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7.
《传媒》2004,(12):62-62
时尚类媒体04年上半年媒体排名情况媒体名称费用(万元)时尚-伊人14616.72世界时装之苑11600.14瑞丽服饰美容6920.81瑞丽伊人风尚6505.66时尚-中国时装5839.47时尚-健康4499.66时尚-先生4272.60嘉人3159.96时尚-家居2574.10上海服饰2530.77时装2255.22时尚-旅游2181.34世界都市2104.55虹1979.15优雅1855.20风采1839.00瑞丽家居设计1516.47新娘1491.72好-HOW1373.80都市主妇1357.89时尚类媒体04年上半年产品排名情况产品名称费用(万元)护肤品23846.51服装系列8787.56彩妆类化妆品8582.80表系列4568.93服装服饰产品综合4403.50面膜345…  相似文献   

8.
清朝对服饰的设计制定了严格的服饰制度,这种制度在宫廷服饰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本文阐述了作为符号的清朝宫廷服饰纹样,并对宫廷服饰纹样元素的内涵及其形成原因作了分析,旨在为清朝宫廷服饰设计的研究提供详细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金朝妇女服饰经历了由简至繁,由沿袭女真传统至深受汉族服饰影响的过程。皇后各等服饰刺绣与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与精致,充分展现皇后级别的尊贵身份。宦门阶层妇女服饰亦有严格定制。平民妇女服饰并未有严格定制,庶民男女沿用女真服饰旧俗。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服饰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服饰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交流对服饰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宋代服饰,本文针对民族文化交流对宋代服饰演变产生的影响,以及民族文化交流、服饰演变等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从唐代服饰审美流变而言,初唐时期自然清新,盛唐时期华贵丰美,中晚唐时期炫丽诡异。唐代服饰审美文化的特征可概括为:华丽自信的服饰审美意境、尊重个性的服饰审美精神、顺时而变的服饰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广南壮乡,生息着30多万壮族儿女,他们勤劳、朴实,无论是房屋居住形式,还是纺织、刺绣、服饰、戏剧、歌舞等,无不充满着古朴自然、明丽秀巧的美,具有独特浓郁的地方性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13.
人为什么穿衣服?原始目的当然是为了遮羞和御寒。而当人类进入社会形态以后.随着社会角色的建立与分工,穿衣服越来越超出了它的原始意义.甚至在网络上出现了像qq秀这种虚拟服饰。如今在服饰的穿着上形成了一套规则,它表明了具体的身体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规则的形成从何而来?(霓裳神话——媒体服饰话语研究》这本书或许给出了某些答案。  相似文献   

14.
服饰广告是社会广告的重要形式之一,服饰可以起到传播政治与文化信息的功能。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服饰制度的集大成时期,在品官服饰上更是注重等级标志,这使得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在服饰上的表现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李莉  陶辉 《大观周刊》2012,(1):76-76
唐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繁荣的时期,也是女性服饰最具特色的时期。本文欲从社会性别体制入手,以唐代女性服饰的装饰特征为研究主体,分析唐代女性的服饰色彩,服饰纹样及服饰装饰工艺,进而在社会性别的视角下揭示出唐代女性服饰装饰审美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作为我国古代服饰艺术核心内容之一的服饰图案,在服饰工艺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艺术工艺为探讨视角,分析宋代服饰图案艺术工艺的造型与色彩,寓意与标志性,并就宋代服饰图案的审美观念进行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水田"纹服饰是流行于战国时期的一种特殊服饰类型,一般被认作是中山白狄的传统服饰。通过对出土的穿有类似纹样服饰的玉人的梳理比对,可以发现"水田"纹服饰分布广泛,除以纹饰为共性特征,在服饰结构、纹饰布局、形制款式方面又具有地方特色。这类服饰是华夏文化与北部戎狄文化长期交融的结果,早期形成时可能受到白狄文化的影响,但在战国时期已经成为中原华夏服饰文化的一个支脉,且穿着人群的社会地位不会太高。同时,本文全面收集了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穿着类似纹样服饰的玉人存世品作为比对材料,对此类服饰的起源和发展问题提出了探索方向。在此基础上,对玉器表现的服饰形象的局限性问题略作思考,并在服饰考古研究的理论方法层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申报>作为上海本埠重要的新闻媒体,其有关女性服饰讯息在当时板具代表性.<申报>关于女性服饰讯息的主要形态有服饰新闻、服饰广告和服饰评论三种,三者相辅相成,共同见证并推动了中国女性服饰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读《中国古代服饰用具职官》郑宣沐我国古代服饰、用具、职官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人也不多。在我国文化研究的领域,是较为冷僻的一角。因而这类著作也较稀少。近些年来,由于古装电视剧的逐渐增多,这类问题很现实地摆到了我们的面前。因为过去接触得少,注意不...  相似文献   

20.
江苏地区明代浇浆墓较多,浇浆墓由于其特殊的墓葬结构,致使棺椁及棺内文物等随葬品大多数情况下保存比较好。出土文物中数量最多的为服饰类文物,其中女性服饰占有很大比重。这些出土的女性服饰数量大,种类多,包括袍衫、袄、褙子、鞋袜、裙子、背心等。但不同博物馆对女性服饰的名称叫法不一,甚至同一种服饰的名称有好几种。本文对江苏地区明代浇浆墓出土女性服饰的主要种类、名称、颜色和实际使用等进行了考证。通过考证发现,江苏地区明代浇浆墓出土女性服饰基本上可以定名为褙子、袍衫、袄、裙、弓样鞋、背心和裤子等。在使用频率方面,穿着裙类服饰的数量最多,其次是袍衫类服饰和袄类服饰。明朝中后期,女性更多的开始青睐裙子类服饰,而对袍衫和袄这种传统服饰喜爱度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