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注释]①谄:巴结奉承。②可也:可以,不错。③未若:不如,比不上。④乐:指乐于奉行自己的道德准则。  相似文献   

2.
早在我国古代传统教学论中就有“举一反三”的说法。孔子曾提出:“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他对弟子中能“闻一知二”或者“闻一知十”或者“告诸往而知来者”的人十分赞赏。  相似文献   

3.
《高中生之友》2010,(7):30-3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4.
《论语·学而》中有一个经典的片段: 子贡日:“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相似文献   

5.
孔子论诗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6.
不同于现当代人物传记写作,古典文献资料的搜集、阅读、使用是古代人物传记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史料如何处理如何入传,影响着传记文本的真实性与可读性,以孔子传为例,在传记文本中可以尝试运用"素以为绚兮"、"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告诸往而知来者"等史料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7.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之隅反,则不复也。”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关键是要能使学生“举一反三”,“学一而知十”,“告诸往而知来者”。主动通过“启”去促进“思”。一切教学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通过自己的活动达到生动活泼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孔子的学生子贡能“闻一以知二”,另一学生颜渊能“闻一以知十”。这两人都得到他们老师孔子的喜爱。因为他们的学习符合孔子一贯主张的“举一反三”的教学思想。所谓“举一反三”的“一”和“三”,并非实数。前者是指学生从老师那里接受到的知识、经验;后者是指学生在已知的前提下推知未知,用孔子的话来说就是“告知往而知来者”。这是对学生起码的要求。如果有这样一个学生:老师告诉他一个方形的东西有四只角,一只角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这时还要问其它三只角是什么样子的,那么,他就认为这样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正>孔子言:诗,可以兴、观、群、怨。诗词于中国人而言是内化于心的生命状态,是碎影婆娑的文化磁场,是不自觉中被清秀隽永的诗句唤起的文化认同。谈及诗,我们应该谈论什么?是一首首鲜活的小词;还是浩浩汤汤的诗论;抑或是去更大的世界,找寻诗酒年华和与现代的交融。这一次,让我们“告诸往而知来者”,在诗词之风的吹拂下,开阔地看待历史,看待此间的世界。  相似文献   

10.
一、三番立意,层层翻进 前人戴师初说过:“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之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为什么“第三番来者”才可用呢?这是因为:第一思考层面,是人人皆知的“旧话”;第二思考层面,是人们常见的“熟语”;第三思考层面,才是大家亟待了解的“新闻”。三个层面,一个比一个新,一个比一个深,一个比一个精。  相似文献   

11.
唐清辉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127-129,132
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并以之负载语义,是汉语语音的最基本特点。表现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语音节奏和语义节奏,常常是相互重合的,而诗是主情的,通过诗行的变化,使得诗歌的情感和音乐融合一体,产生了活泼、灵动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12.
康白情是早期白话新诗的开拓者之一,在新诗创作和理论建设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着眼于现实,主张(新)诗是贵族的;提倡主情主义,在自然活动、社会活动、艺术鉴赏活动中进行情感的培养;提出自然音节论和诗可无韵说,追求内在情感的自然律动;推崇诗体解放和创造的新观念,勇于尝试新形式和新方法。其新诗理论既有着内在的系统性和理论的深度感,同时还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在中国诗歌界独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the number of poets whose works were intended solely for children was relatively small. At the century's end, poetry and verse for children is a burgeoning field, the roster of children's poets long and growing. Some critics find little merit in the genre, preferring that children be introduced instead to the works of acknowledged “great” poets. This essay explores, among related ideas, such questions as these: In today's abundance of children's verse, is there genuine poetry? What do critics and poets consider to be genuine poetry? Where do the children themselves stand on the subject of poetry?  相似文献   

14.
现代格律诗与自由诗共同创造了百年现代汉诗的辉煌。现代格律诗诞生于草创期白话新诗过于散漫随意、放纵情感泛滥而彰显诗艺粗疏的20年代初期,它是自觉从诗的本体出发重新面对诗歌的形式和语言要求的现代性追求和诗艺提升的探索。其产生发展演变的漫长历程,伴随着几代诗人和诗论家的艰辛跋涉和拓殖,他们肩负着新诗艺术建设的责任,提出独到诗观并以卓有成效的艺术实践,使现代格律诗在今天获得广泛认同并在新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以诗译诗诗人译诗 --王佐良诗歌翻译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王佐良的诗歌翻译理论,指出其诗歌翻译理论集中体现为“以诗译诗,诗人译诗”,在翻译实践中王佐良很好地实现了自己的主张,他的翻译理论与实践对今天的翻译界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朱湘诗歌成熟期的代表作《草莽集》典型地体现了新格律诗派的流派特征,而且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他在中国新诗从自由体诗向新格律诗转型道路上做出了许多独特的有价值的探索,尤其对新诗的形式美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草莽集》中的诗音节和谐优美,形体圆熟美观,严谨而又富于变化。  相似文献   

17.
方回论诗首先格律、倡拗体,在论及律诗对偶时,十分强调“变体”作用;其闪,重视虚字与用事;第三,强调诗法的“活”与“新”。方回的诗学、诗法理论虽瑕瑜互见,但也带给我们很多启示:方回诗学、诗法的着眼点在律诗;方回的有关论述,增进了我们宋诗风貌的了解,明白了宋人在诗歌技法的推陈出新方面所做的努力;方回诗法理论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吟诵,是读古典诗文的独有方法,是鉴赏古典文学作品类的独特手段,是吟诗填词的入门途径。吟诵之风由来已久,萌发于先秦,发展于魏晋六朝,辉煌于唐代,发扬光大于宋元明清,“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一落千丈。吟诵的要求是:吐字发音准确、清楚、响亮有力,声音饱满、圆润、优美,腔调婉转、圆和、动听,此其一;作者以声传情、用声写象,吟诵者循声感情、依声觅象,此其二;再创意境,充分显示吟诵者的个性,此其三。  相似文献   

19.
山水诗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辉煌成就与在新诗中的缺失是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这有艺术自身的规律,也有时代、社会、文化的综合影响。文章从塑造论角度分析了古今人与自然关系变化:分离——复归——再背离,从而指出了古今山水诗流变的哲学因素。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现代主义诗潮有清晰的运动轨迹,它在每个时段里都信守着自己的走向,同时又都注重内视性、纯粹性、向现实主义归依;它不仅来自现实土壤的艰难的孕育 ,更是融会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派诗歌后产生的文学现象;它虽然命运不佳,但是其存在本身已经证明了人与文的双重自觉,其内在把握世界的思维方式折射了20世纪时代风云的变幻 ,其形式感和创新意识提高了新诗的艺术品位,其从纯到不纯的位移,丰富、深化了现实主义艺术内涵,充满了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