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线运动中的匀减速运动是匀加速运动的逆过程,但在匀减速运动中要考虑物体在速度减为零时,所受的力是否延续.例1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在第1秒内位移为8.0m,在第3秒内位移为0.5m.则物体加速度大小为多少?乍一看,该题很是普通,直接利用公式即可.  相似文献   

2.
例1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4s后停止.若它在第1s内的位移是14m,则最后1s的位移与4s内的总位移各是多少?解析题目中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就是一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逆运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在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之比为1∶3∶5∶7…,故题给物体在第1s、2s、3s、4s内的位移分别为14m、10m、6m、2m.该物体在最后1s内的位移为2m,4s内的总位移为32m.例2子弹垂直射向三块平行叠放的厚度相同的木板,并刚好能穿透第三块木板.设子弹在三块木板中受到的阻力相同,则子弹穿过三块木板所用的时间之比t1∶t2∶t3应为…  相似文献   

3.
一、选择题1.一物体沿直线运动,它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2秒末物体返回出发点B.2秒末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C.第1秒和第3秒内物体的位移大小相等D.第1秒和第3秒内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第3s内通过的位移是3m,则A.第3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B.物体的加速度是1.2m/s2C.前3s内的位移是6mD.3s末的速度3.6m/s3.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时间t速度达到v,立即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时间2t停止,则汽车加速阶段与减速阶段A.速度变化量的大小相等B.加速度的大小相等C.位移…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教科书上说:"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着力的方向发生了一段位移,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一个人站在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里,双手举着一个物体.站在升降机里的观察者说:"人对物体没有做功,因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没有发生位移."站在地面上的观察者说:"人对物体做正功,因为人对物体施加一个向上的力,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向上发生了为位移."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呢?这是因为:物体是否发生位移、发生位移的大小都与参照物的选取有关.  相似文献   

5.
1矢量的正负(1)矢量是有方向的。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正值表示该物理量的方向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同,负值表示该物理量的方向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反。例如物体沿着一直线运动时,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位移为+5m表示物体在出发点右侧5m处,位移为-2m表示物体在出发点左侧2m处。  相似文献   

6.
例1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止确的是( ) A.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位移为零,则该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B.在某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则该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在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路程D.在曲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大小小于路程错解选C. 剖析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运动中所通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为零,意味着物体没运动,B正确.位移是矢量,其方向由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而大小为初始位置和  相似文献   

7.
<正>1.发散思维例1垂直上抛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其超过抛出点上方0.4m的位置时,其速度达到3.0m/s,求当该物体在落至抛出点下方0.4m时的速度(g=10m/s2)。解法1:假设位移距离为0.4m时,物体的速度为v_1,位移距离为-0.4m时,物体的速度为v_2,则v_12)。解法1:假设位移距离为0.4m时,物体的速度为v_1,位移距离为-0.4m时,物体的速度为v_2,则v_12=v_02=v_02-2gh_1,v_12-2gh_1,v_12=v_22=v_22-2gh_2,  相似文献   

8.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一时间图像为一条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物体运动的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一时间图像为一条曲线,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该点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而曲线上某两点连线的斜率则表示这两点所对应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9.
<正>一、力"F"必需是恒力在物理学中,力对物体做功涉及两个必要因素,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和沿力的方向发生的位移s。如图1所示,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发生的位移间存在夹角α,则功的计算式为W=Fscosα,式中scosα是力F的方向上的位移,即W=F·scosα。功是过程量,在力对物体作用而发生位移的过程中,位移s是确定的,但如果物体受到的是变力,则物体在不同位置时的力F是  相似文献   

10.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一时间图像为一条直线,该直线的斜率为物体运动的速度.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一时间图像为一条曲线,曲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该点所对应时刻的瞬时速度.而曲线上某两点连线的斜率则表示这两点所对应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相似文献   

11.
易云勇 《考试周刊》2009,(24):212-213
笔者曾遇到过这样一道物理题: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第2s内的位移是5m,则前3s内的位移可能是:( )。A.大于15m B.小于15m C.等于15m D.无法确定  相似文献   

12.
一个力是否做功取决于这个力是否满足了"做功的二因素"。即:力和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教材观点),但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一些教辅资料却把"S"解释为"力的作用点的位移"。这两种解释看似相同,但谁优谁劣呢?1将S示为"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的优点这一表述是教材中的观点,经历了时间的检验,具有相当的权威性,表现出明晰的物理思路。特别是对初学物理的人来说,在一个物理过程中有实实在在的"物体"显得形象、具体。这对与功的概念的解释和建立也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力直接作用于物体并发生位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广 《物理教师》2001,(11):14-15
某一高考物理复习资料中有这样一道选择型题目 ① ,解答并非很难 ,但题中隐含着重要的物理规律 .解后反思 ,发人深省 .〔题目〕 对于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以下论述中正确的是 :A .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一定为一常数 .B .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一定是最初的那个等时间间隔内位移的两倍 .C .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速度的改变量相等 .D .该物体运动过程中任意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大小之比一定是奇数比 .原题给出的正确答案为A、C、D .A、C选项正确 ,毫无疑问 ,但选…  相似文献   

14.
雷区1 在位移s内,F是恒力才能直接应用公式例1 一物体滑上一光滑的水平面,物体的初动能为5 J,现用水平恒力F推此物体,作用一段时间t1后,物体的动能变为10 J,就在该  相似文献   

15.
一、概念不清例1.(’96全国高考题)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1s钟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在这1s钟内该物体的 A.位移的大小可能小于4m B.位移的大小可能大于10m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m/s~2 解答这道题,首先需要理解速度的概念和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1s钟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m/s”,说明1s后物体的速度可能为10m/s,也可能是-10m/s(即可能是匀加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匀减速直线运动),因而有:  相似文献   

16.
我在教学过程当中遇到这样一道题目:一个物体沿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最初3s内的位移为x1,最后3s内的位移为x2,已知x1∶x2=3∶7,x2-x1=6m,求斜面的总长?上课时我是这样分析的:物体做的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x1∶x2=3∶7,x2-x1=6m,解得x1=4.5m,x2=10.5m  相似文献   

17.
1 矢量的正负 (1)矢量是有方向的.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正值表示该物理量的方向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同,负值表示该物理量的方向与选取的正方向相反.例如物体沿着一直线运动时,规定水平向右为正方向,位移为+5m表示物体在出发点右侧5m处,位移为-2m表示物体在出发点左侧2m处. (2)在比较矢量大小时,只比较绝对值,而不比较方向.如两个力大小分别是F1=5 N,F2=-10N,显然F2大于F1,负号只表示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18.
1 有关“运动与力”的综合题型 1)根据运动求力 例1 已知一个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它在第3s内的位移是5m,在第5s内的位移是15m,质量m=6kg,求它所受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非整数行吗     
韩连仲 《物理教师》2009,30(5):24-24
笔者在进行高三复习教学时,出了下面一道运动学题目,要求学生用多种方法去求解. 题目.一个物体从某一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已知它第1s内的位移为它最后1S内位移的一半,g取10m/s^2,求它开始下落时距地面的高度为多少?  相似文献   

20.
庄盛文 《中学理科》2004,(11):12-13
一、雷区 1 在位移s内 ,F是恒力才能直接应用公式【例 1】 一物体滑上一光滑的水平面上 ,物体的初动能为 5J ,现用水平恒力F推此物体 ,作用一段时间t1后 ,物体的动能变为 10J,就在该时刻 ,F的方向突然换成相反的方向 ,再经过一段时间t2后 ,物体回到出发点 ,问物体回到出发点时的动能为A 5J  B 0J  C 15J  D 2 0J错误解答 :因物体又回到了出发点 ,物体再所求时间内的位移为零 ,所以在这段时间内力F对物体做功为零 ,故物体的动能的变化量为零 ,所以物体动能为 5J,答案为A .错因分析 :错因在于没有真正掌握应用公式W=Fscosθ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