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拓展训练在湖南省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拓展运动作为一种体验式学习模式,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它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拓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本文就拓展训练开展的条件进行分析研究,试图将拓展训练引入湖南省高校体育课程,为进一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完善素质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拓展运动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是一种全新的体育课内容,把原有的仅限于学校体育课堂的、竞技性很强的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和大自然中,将体育活动与社会、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不仅符合现代企业改革的需要,还符合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于充分发挥个人能力和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拓展游戏"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及可行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玉霞 《体育学刊》2008,15(5):64-66
从"拓展游戏"能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增强体育课的实用性、趣味性,拓宽体育课的功能方面阐述了"拓展游戏"融入高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并从拓展游戏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符合高校课程改革的需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有助于拓展训练进入高校体育课程体系.高校教师能胜任"拓展游戏"教学等角度,分析了"拓展训练"进入高校体育课堂的可行性.并为推广在高校开展"拓展游戏"提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4.
张晓陆 《精武》2012,(33):47-48
大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拓展训练是对大学体育教学的探索和创新,符合大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规律,合理的实施拓展训练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论述拓展训练的基本内涵、基本方法,分析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课堂实施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提出了大学体育课堂中实施拓展训练的措施,旨在优化体育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5.
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结果与分析1.高校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分析(1)体育教学引入拓展训练的理论依据拓展训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实现“超越自我,熔炼团队”的目的,体育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能力。因此,拓展训练对于实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这个目标与体育教学是一致的,而且拓展训练中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也是体育教学所追求的。拓展训练将培训内容渗透到参与者的行为体验中,通过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完成最深刻的观念转变和形成更好的行动方案。同样,体育教学也是通过学生不断重…  相似文献   

6.
运用现代时尚的拓展训练原理,借助篮球场地与器材,将篮球技战术配合、教学能力、裁判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作为教学训练内容,按照特定的目的、要求和特殊的规则,精心设计和组织安排的一种训练形式,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集思想性、教育性、竞争性、挑战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拓展训练教学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试验表明:“拓展训练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融入篮球课堂,积极进行篮球技能的学习,提高篮球技战术水平,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实现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基本内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一种拓展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已被引进高校体育课堂,它具有全新的内容、理念、方法和组织形式,因此,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内容对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切实可行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需要也变得多样化,高校作为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纷纷进行着变革。其中体育教育的改革是高校改革的一个重点,很多高校采取了俱乐部教学、拓展训练教学等模式的体育教学。其中拓展训练教学是一项新型的、不同于传统体育教学的开放式教学。本文在简单论述了拓展训练的起源与发展、内容与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教育采取拓展训练教学方式的可行性,重点探究拓展训练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体育师友》2022,(1):41-43
从核心素养视角出发,探究拓展训练进入小学体育课堂的价值,寻找拓展训练与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相关性,结合小学学校场地设置、师资情况,阐释拓展训练引入小学体育课堂的可行性,旨在为核心素养视域下将拓展训练引入小学体育课堂的进一步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为拓宽体育课程资源,落实新课标的要求,对心理拓展训练在培养学生坚强的心理品质、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强健的体魄3个方面的作用进行阐述。认为在学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心理拓展训练对教育目标的达成、体育课程资源的拓展、新型师生观的重构和教师角色的认知等具有创新意义。建议科学整合心理拓展训练内容,创造条件,使心理拓展训练尽快走进学校体育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1.
田径是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及定位决定其课程改革应适应社会对体育应用型人才多元化的需求,更新田径课程教学理念,构建田径运动、田径健身双线融合田径课程新体系,既满足专业本位基础体育教学,又兼顾社会体育全民健身的需要,符合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总体要求,确保田径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将拓展训练引入普通高校体育课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理论的角度,理性地分析了学校体育课开展拓展训练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生的健康教育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王慧丽 《体育学刊》2003,10(1):95-97
高校体育课的性质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社会的不断发展,发生了重大变化,终身体育的思想将成为主流。实施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高校体育课程的模式、课程的类型结构都要适应这些变化,使“终结体育”向“终身体育”转变,使体育教学的竞技化向健身化、娱乐化、兴趣化方面发展,使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的本质、体育锻炼对身体和心理的良好影响,使学生获得终身锻炼及终身受益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不断深化,人才培养应根据新世纪人才结构及高等体育功能特征,不断满足新时期社会开展的需求。长期以来,体育课程忽视考核中学生身心素质及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进步的幅度与努力的内容。高校体育中适当穿插一些与体育知识点有关的太极"阴阳观",这样可以起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本文说明了太极"阴阳观"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影响,阐述了太极"阴阳观"融入到体育教学中的有效渠道。  相似文献   

15.
对中学体育工作如何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的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育意识,要从学生抓起,必须弄清终身体育思想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终身体育教育思想的来由,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与中学学校体育的关系及如何在中学学校体育工作实践中贯彻终身体育思想等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体育教学的远景目标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探索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 ,为 :树立教学改革的新观念 ,培养高素质的科研型师资队伍 ,加强课程建设 ;加大体育经费投资 ;优化学院体育工作的运作模式 ,建立普修、个性化教育与俱乐部相结合 ,院、系、班三级为一体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承不是课程的本来面目,文化传承是手段,培养人是目的。体育课程的本来面目可表述为:课程目标以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以心理目标、社会目标为辅;教学内容以身体训练和运动技能传授为主,以文化传承为辅;授课形式以活动课程为主,以学科课程为辅。  相似文献   

18.
从"保健"走向"调适"--高校特殊体育课程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丹  黄汉升 《体育学刊》2006,13(3):131-134
面向病、残、弱学生的特殊体育课程是大学体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普通高校的特殊体育课程改革严重滞后于大学体育发展的进程,通过分析目前几种常用特殊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定位,重新认识大学特殊体育教育,提出调适性体育课程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历史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林  杨彬 《体育学刊》2002,9(4):130-132
简要回顾了我国学校体育近百年的发展历史,分析了学校体育思想、内容与形式以及学校体育师资和物质条件的主要发展特征。我国的学校体育经历了从无到有、曲折发展的艰难历程,并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伟 《体育学刊》2002,9(4):67-69
对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承担中国体育科学学会“21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研究”全国性重点课题的3所高等院校,两年来实施体育素质教育课程实践影响大学生体育动机强度的变化效果进行了统计学研究,结果表明:实施体育素质教育,对促进大学生锻炼动机强度在深层次、多结构的良好变化发展方面具有显性意义,大学生体育动机强度正趋于理性化、个性化和整体化的全面发展完善阶段,已基本奠定了学校体育的多元化教育基础,具有较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