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于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各种密切的联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联想,能够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下面,谈谈数学教学中的几种联想,供大家参考。 一、横向联想: 有些应用题的表现形式虽然不同,但数量关系还是接近的。例如整数、分数与比中的倍数关系是相似的。我在五年级最后总复习时,为了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先出示一个条件:某校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3;让学生进行联想,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条件还可以怎样叙述?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可以联想到:“男生与女  相似文献   

2.
数学联想能力培养举例青铜峡市培红小学马桂华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在数学教学中,联想可以使我们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沟通问题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联系。那么,如何在小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呢?一、引发学生联想,促...  相似文献   

3.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就会形成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读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形成或利用联想,是举一反三推理的一种必要途径,是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怎样启发学生形成或利用联想呢?  相似文献   

4.
所谓联想,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一事物想到另一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在时间或空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会形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立联想;还有因果联想、辐射联想等等。 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材料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5.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客观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就会形成不同的联想。因此,在讲读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形成或利用联想,是发展学生语言和发展学生思维的良好途径,是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我在六年制小学语文中年段的讲读教学中,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大致用了如下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6.
联想是指感知或回忆某一事物连带想起其它有关事物的心理过程 .产生联想的客观基础是事物之间联系着的事实 ,因而反映到人们头脑中关于事物的知识经验的相互联系 .巴甫洛夫学派认为 ,学习就是形成暂时联系 ,暂时联系就是联想 .联想能力对形成数学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在数学教学中 ,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 ,不仅有利于学生一般能力的发展 ,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 ,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联想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公理、定理、性质和公式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出发点与工具 .当我们接受一个新的概念、定理、公式及性质…  相似文献   

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为导因想象出与之有联系的别的事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发现新事物、探求新规律的一种必具心理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联想的方法,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有着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具体教学中,培养学生联想能力的方式有以下几种。一、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8.
联想是由这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求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展开丰富的联想,才能拓广知识,挖掘数量间隐蔽的内在联系,以及数量间可能引起的变化规律,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由于客观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具有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的联想,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联想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在数学上的探索、发现和创造的能力。一、因果联想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之间存在因果联系,因而从因果关系联想,这是最基本的一种联想。例如,学了比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常常发现许多学生碰到稍难一些的数学问题时会觉得“无从着手”,找不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不善于“联想”.联想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是由一个事物想到与其相关联的另一个事物,或者由此再想起其它事物的思维过程.根据事物间的不同关系,联想可分为:相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关系联想.数学上的联想是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另一个问题的心理活动,即寻找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相似问题,或者找到与己知题目接近的原理、方法,变通地运用这些知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本文通过若干问题的分…  相似文献   

10.
联想和想象是两种不同的心理过程。联想是指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按事物之间的联系来看,可分为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等。接近联想的特点是把时、空接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如见到铁轨,即联想到火车。类似联想是对性质上或形态上类似的事物的联想。如《荔枝蜜》中,  相似文献   

11.
联想是由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种事物的经验,又想起另一事物的经验这一心理过程。联想反映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它是发散思维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联想需要遵循接近律、类似律、对比律和因果律。所谓接近律,是指对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产生的联想。比如,教学圆柱的体积计算时,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怎样将圆柱转化成已经学过的  相似文献   

12.
何荣军 《教师》2013,(6):67-67
联想是由某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是发散式的形象思维。联想的表现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运用联想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提高数学素养和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三月的乡思     
徜徉于童话、神话,诗歌、寓言等的世界,那一个个虚构的故事和景象,丰富奇特,引人遐思。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一物。都是联想。客观事物总是互相联系的,具有各种不同联系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事物形成接近联想;有相似特点的事物成类似联想;有对立关系的事物形成对比联想:有因果关系的事物形成因果联想,等等。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这些新形象是已积累的知觉经过加工改造而形成的,本人就实际教学过程中所遇典型事例发表刍议:  相似文献   

14.
联想是在人的头脑中由一件事物想到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灵活运用各种联想方法,对提高教学效果,加深理解记忆是行之有效的。一、利用接近联想,识记地理知识几年的地理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一些地理概念如经线、纬线常常混淆莫辨,采取机械记忆也不怎么记得牢,能否引导学生通过联想轻松而又准确地  相似文献   

15.
心理学上把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叫做联想。若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联想,可培养他们从不同角度解答同一问题的多向思维能力,即将知识化零为整,使之系统化、规律化、网络化,同时强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一、运用“接近律”,把时间和空间上接近的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接近联想”接近联想既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便于理解;亦可使不同学科相互渗透,将接近的知识联系起来,以便加深理解。例如讲“离子键”时,可由阴、阳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联想到物理学科中电荷间的作用,用“库仑定律”加以解释,就能加深理解概念中“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联想可以把感知过的各观事物中那些接近的、相似的、对立的或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物建立某种联系,从而沟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促进知识和方法之间的迁移和同化。我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采取以下形式进行联想思维的训练。1、纵向联想。这种联想是在知识的纵向结构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7.
联想是由当前感知或思考的事物想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者由头脑中想起的一件事物,又引起想到另一件事物.由于客观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也是相互联系的,因而在思维中,联想是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是记忆的一种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渗透联想记忆法传授数学知识,不仅能使学生掌握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  相似文献   

18.
<正> 联想,是思维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教育心理学认为,联想可以使思维由此及彼,举一隅而反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逐渐教会学员联想,以发展学员的思维能力。怎样更好地诱发学员的联想,提高学员的联想能力,这无疑是成人数学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从概念的教学中,诱发学员的联想。数学的概念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在教学中注意挖掘这些联系,就能诱发学员联想。在讲解解析几何中的“圆与直线的位  相似文献   

19.
谈小学数学教学中联想的利用密云县教师进修学校贾博孝联想在各种心理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强化记忆,提高思维质量的有效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尽量使学生形成和利用联想。其主要方法是:一、羹讲清教学概念及其概念之间的联系。客观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的。具有各...  相似文献   

20.
一、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联想能力 创新思维是一切创新的源泉,也是人脑最高层次的心理机能,而联想正是这种心理机能的重要体现。联想属想象的范畴,但又不同于想象。联想就是在头脑中由一事物想起另一件事物的心理活动,其形式有类似联想、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自由联想。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是从给定的信息中产生信息,其着重点是从同一的来源中产生各种各样的为数不同的输出,很可能会发生转换作用;辐合思维则在于对一个问题提出一个“正确”答案。在数学教学中,为了充分拓展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