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加拿大,农民报都是农民自己办的。大多数报纸是农民合作社和农民协会的“机关报”,也有一些是私营的。因此,报纸的发行量一千到数万不等,这取决于农民团体的规模。加拿大的农民报,专业性很强,它们往往各司一职,有的是《粮食报》,有的是《奶牛生产报》,有的是《水果报》等,以提供信息和咨询为主。  相似文献   

2.
邹德浩 《传媒》2000,(1):40-40
中文报纸在加拿大历史最悠久的,当首推有80多年历史的《醒华报》,但这份老报也从过去的日报变成了如今的月刊。在随后的年月里,台湾、香港以及当地一些商业团体又出资办过《快报》、《城市周刊》、《经济时报》、《晨报》、《大中报》、《大公报》、《侨报》等近百种中文报纸,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有的办了两年,有的发行了三四期,就因没有读者,无声无息地停刊了,中文报纸真正形成气候,也就是近20年来的事情。目前主导全加中文报纸市场的主要有三份报纸:《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明报》。前两份报纸在加发行历史稍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报纸的百花丛中,有几朵鲜艳的小花,却鲜为人知,这就是人民解放军各军区、各军种报纸.它们是沈阳军区的《前进报》、北京军区的《战友报》、济南军区的《前卫报》、南京军区的《人民前线》报、广州军区的《战士报》、成都军区的《战旗报》、兰州军区的《人民军队》报、海军的《人民海军》报、空军的《空军报》。这些报纸虽然在社会上名气不大,默默无闻,但是,就它们的资历和功绩来说,有的创办于建国之初,有的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是人民解放  相似文献   

4.
2013新年伊始,《河北农民报》将每周3期总计48块版中的40个版整合重组,打造成了5个专刊——《种养宝典》《炕头阅读》《天下农资》《民事关注》《红男绿女》,并分叠发行,从此迎来了《河北农民报》的专刊时代. 报纸办成专刊的原因 将报纸办成专刊,是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 一是涉农报纸始终面临发行困境,农村地广、线长、点多,邮发滞后,有的地方一周甚至半个月、一个月,才能收到一次报纸,时效性大打折扣.专刊出版,周期延长,内容整合打包之后更系统、更连贯,方便阅读,以期实现更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5.
蒋维祥 《新闻通讯》2012,(11):50-51
报纸的文摘版拥有大量读者群,有的报纸文摘版就是该报纸的特色.文摘版版数甚至占据整个报纸版数的一半。网络时代.各家报纸的文摘版特色不一,有的以搜索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为主,有的以即时新闻事件、争议话题为主,有的以最新观点为卖点。这些不同的特点都是各自报纸本身的读者定位所决定的。《新华Et报》的“网眼”和《南京El报》的“网闻”以转载热点新闻为主,《现代快报》、《南京晨报》和《金陵晚报》以转载历史事件为主,其中,《南京晨报》以转载建国以来特别是文革以来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文章为主,特色尤其鲜明。  相似文献   

6.
糜晓昕 《新闻传播》2013,(2):217-218
加拿大华文报纸《环球华报》(下简称《华报》)于2000年11月3日创刊,加西版、加东版在温哥华、多伦多同步发行。该报原是周报,后于2003年5月21日增发周三版,逢周三和周五发行,是加拿大首份由中国大陆移民创办并取得成功的华文报纸,已成为继《星岛日报》、《世界日报》和《明报》后的加拿大第四大华文报。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报纸的百花丛中,有几朵鲜艳的小花,却鲜为人知,这就是人民解放军各军区、各军种报纸.它们是沈阳军区的《前进报》、北京军区的《战友报》、济南军区的《前卫报》、南京军区的《人民前线》报、广州军区的《战士报》、成都军区的《战旗报》、兰州军区的《人民军队》报、海军的《人民海军》报、空军的《空军报》.这些报纸虽然在社会上名气不大,默默无闻,但是,就它们的资历和功绩来说,有的创办于建国之初,有的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年代,是人民解放军官兵的亲密战友,为革命战争的胜利,为人民解放军的建设,为英雄人物的成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它们在人民解放军的建设史上,在我国的报刊史上,  相似文献   

8.
《贫农报》创刊于1918年3月27日。在报纸上经常发表文章的有共产党的政论家奥里米斯基、卡尔比宾斯基、扬伯拉斯拉夫斯基,诗人别特尼等人。利用报纸经常和农民谈话的是加里宁。《贫农报》编辑部决定在1918年11月召开莫斯科省贫农委员会代表会议。实际上,代表们都是些农民通讯员,因为在这年内几乎每一个贫农委员会都是《贫农报》的积极分子,而“农民通讯员”的名称才刚刚诞生。于是,在规定召开会议的日子里,报纸的编辑部笼罩着异常活跃的气氛。  相似文献   

9.
国内新闻界     
《山西农民报》下乡和农民一起办报据新闻出版报报道(作者王坤宁):今年以来,《山西农民报》提出报纸改革新思路,编采人员走出机关大门,分赴全省农村,和广大农民朋友一起办报。3个月来,报纸面貌有了新变化,读者反映良好。《山西农民报》下乡去和农民群众一起办报的举动,具体来说.就是分地市、分农口各厅局、分县区轮流上门办报。3个月来,《山西农民报》先后推出了太原市的小康建设、晋中地区的农业产业化、阳泉市的农科教结合、运城地区的苹果战略、农业厅的玉米战略、山西农大的科技市场、襄汾县的滩涂开发、万荣县王显乡的苹果…  相似文献   

10.
赵永华  邢奕 《新闻界》2012,(18):77-78
《贫苦农民报》①是俄共(布)中央主办的供农民阅读的一张通俗日报,其前身为十月革命时期由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的军事机构出版的《士兵真理报》、《农村贫农报》和《农村真理报》三家报纸。1918年3月15日,俄共(布)中央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张报纸,客观上都有其角色定位。作为报纸从业人员,有了“角色意识”,才谈得上追求报纸特色。那么,湖北农民报在全省新闻媒体中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省委领导同志讲话和省委有关文件是这样表述的:“《湖北农民报》是《湖北日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省委面向农村的机关报,是省委、省政府全面指导农村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省委明确地指出了这张报纸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这是我们正确把握这张报纸的角色地位的重要前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找准角色位置了,只有经过具体的分析,才能找出可供操作的规定性来。对于湖北农村来讲,在党报系列中,既有《湖北日报》,又有地市县报。农村与农业宣传对于湖北这个农业大省来讲,是每一份党报的重要宣传内容。而且,这些报纸的发行都延伸到了农村,湖北农民报处在夹缝之中,报纸如果办不出特色或特色不鲜明,就无立足之地。湖北日报社党委决定《湖北农民报》今年改版,把读者愿不愿意看,喜不喜欢看和是否有益有用作为检验报纸质量的一条重要标准。说到底,也是为了使这张报纸办得特色鲜明一些。实践证明,这一决策是正确的,改版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2.
范以锦 《传媒》2013,(2):37
没有多少人会留意到"农"字类报纸的生存状况,也没有多少人很清楚在城市化进程比较快的改革开放的前沿省份广东,还有一家一直坚持为"农"服务,且有较大发行量和较好效益的《南方农村报》. 《南方农村报》源自1963年1月1日创办的《南方日报(农村版)》."文革"期间《南方日报(农村版)》停办,1980年2月2日复办后更名为《广东农民报》,并进入到极盛时期.1994年将《广东农民报》更名为《南方农村报》后,虽然适应了新形势,但更名并非意味着成功.各地纷纷办起的地市报纸大举进军农村,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农"字类报纸的生存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挑战并非意味着放弃.坚守自有坚守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湖北农民报》是《湖北日报》社主办的一张面向农村的综合性报纸,创刊于1951年7月1日,其间因故两次停刊。1984年8月1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第二次复刊。今年8月1日,是《湖北农民报》复刊十周年纪念日。 目前,全国务省市农民报,均由省(市)委机关报主办。在纪念湖北农民报复刊十周年时,我们通过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探讨、研究农民报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农民报的办报方针和宗旨,无疑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农民报具有省委机关报对农村 宣传重要补充的不可替代性 湖北农民报的创刊和后来的两次复刊,省委及各级主要领导同志都高度重视。1951年6月29日,中共湖北省委在《关于创办<湖北农民>报的通知》中说,“为了更好地联合全  相似文献   

14.
省级农民报的现状及其分众传播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众多新闻传播研究学者热衷于探讨城市传媒发展之时,为占全国人口近70%的农民创办的报纸却未引起重视。本文分析了省级农民报的现状,并以《河南农村报》并期扩版为例探索农民报的分众传播,从农民报读者群划分、如何面对城镇化、报纸的新闻纸功能、分割发行是否可行等方面提出问题,寻求完善省级农民报融入市场之路。  相似文献   

15.
报纸的服务性问题,这在新闻理论中并不是一个未被人们谈及或没有给予足够重视的新题目。然而,有关农民报或是主要面对农民的报纸的服务性问题,确实是个有待于探讨的新课题。服务性在农民报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就全国范围来看,省一级的农民报在建国初期就出现了,但那时有着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出版农民报的省、市数量少,二是出版过的农民报的发行量普遍较小,三是诞生后的农民报都不长寿.从一九七九年起,各省、直辖市有的恢复了农  相似文献   

16.
手帕报西班牙的《手帕周报》,将报纸内容印在手帕上,用的是独特的印色。这种手帕报读完后经过清洗即可变成普通手帕。 台布报法国巴黎出版的《椒盐》报,印在防水纸上,铺在酒家或餐厅的餐桌上作台布,供食客阅读。 美食报法国、西班牙、美国、加拿大都出版过用特别的油墨印刷在面粉纸上的报纸,被誉为名副其实的“精神食粮”。 乞丐报法国出版了一种专供乞丐阅读的报纸,上面登载有关庆祝宴会和活动的消息、慈善家施舍机构的地址,以及便于乞丐前去乞讨的时间。 夜光报这种报纸用含有发光物质的油墨印刷;夜晚会发出磷光,在无照明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陕西农民报》从1980年7月1日复刊到现在,已经15年了。 《陕西农民报》是中共陕西省委为全省农村干部群众办的一张通俗报纸,是陕西日报农村版,它有着长久的历史和优良的办报传统。1953年,报纸创刊,“反右”斗争时停刊;1963年复刊,“文革”开始后又被迫停刊。这张深受群众喜爱的报纸只有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年代,它才真正茁壮成长起来。十五年间,陕农报出报近2000期,期发量最高时曾达到45万份,总印数超过两亿份。订户除台湾、港、澳外,波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全国各省的农民报中,同行们称陕农报不失为一张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报纸。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报纸发行量快速滑坡,近半数农民报停办或改办其他报纸,全国仅存17家省级农村报。在农民报生存面临残酷压力的形势下,《河北农民报》闯出一条生路并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各项指标在全国同类报纸中均名列前茅,平均期发行量13万份、广告额突破500万元,平均年利润以10%递增,成为面向河北省农村覆盖面最广(农民私费订阅率95%).  相似文献   

19.
据《全国农村报刊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的统计,目前我国出版的2000余种报纸中,"三农"类报纸,包括综合和专业类,共有61种,仅占全国报纸的3.17%。如果仅是农村报、农民报,也就是17种,占全国报纸比重的1%。与农民占全国人口70%~80%这一比重相比,差距甚大。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媒体里面,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农民报一直都处于弱势位置,同类报纸虽还没有城市类、生活类报纸竞争那么残酷,但经营尤其困难,广告客户很少主动上门,广告创收徘徊不前,甚至连年下滑,有的已难以为继.可以说农民报能过上"好日子"的很少,更多的是无奈、无力.面对农村这个大市场,农民报难道真的没有大作为?这种状态还要延续多久?农民报何去何从?这是困惑农民报人的一个"情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