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神曲》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诗人在诗中自叙他在人生的途中,在一片黑暗的森林中迷了路,游历了地狱和炼狱,最后贝阿特丽采引导他经过了构成天堂的九重天之后,终于到达了上帝面前。初入职场,历经磨难,你才能行走自如,感觉就象从炼狱到了天堂……  相似文献   

2.
《圣经》记载了古代地中海地区的历史发展与变迁,它是一部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也是一部栩栩如生的古代文化百科全书,影响相当广泛,尤其是中世纪以来,几乎渗透到上层建筑各个领域,成为西方伦理道德、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许多著名诗人、作家和艺术家皆从《圣经》中汲取营养,创作出丰富璀璨的人间杰作。意大利诗人但丁的《神曲》以梦幻形式,叙述游历地狱、炼狱、天堂神奇经历,英国诗人弥尔顿的《失乐园》更是  相似文献   

3.
但丁在《神曲》中所描写的他在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游历,实际上是一次“死亡之旅”。诗人为什么要进行这样一场旅行呢?是因为身处新旧交替时代的诗人原有的人生价值观出现了危机,面对挑战,他回到生命的有限性这一人生最基本的起点,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通过对三界的游历,探索新的人生。这一“向死而生”的路径正是秉承了西方化直面死亡思考人生的传统,从这里出发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神曲》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但丁在其代表作《神曲》中,描写了人类灵魂在地狱、净界、天堂三界中的不同遭遇,以悲凉、伤感的笔触表现了个人的人生价值观,罪人所受刑罚都有“报复刑”的意义。《神曲》中的“因果报应”在宗教意义和人性道德上具有统一性,从根本上来说都是讲善恶终有报,劝人向善。  相似文献   

5.
但丁的《神曲》是关于诗人在地狱、炼狱、天堂这三界的游历,而这三界实际上都是人死了以后的去处.也就是说,但丁所进行的是一次在死亡之国的旅行.所以,读《神曲》,始终有一个问题在我们的头脑中徘徊:但丁为什么要在他的生命正处于人生道路的顶点时去做一次“死亡之旅”?他为什么要在他的生命最强盛、最辉煌的时候去面对死亡呢?因为,但丁在《神曲》中开始游历的时间是1300年,这年他35岁,按照他自己的观点,这正是人的生命力达到顶峰的时候.有一位东方哲人说过:“回忆、冥想、思考死亡是老年人的事,而年轻人是活泼地面对生动的世界和生命.”但丁为什么正相反呢?追寻这一疑问是我们特别是作为东方人的我们理解《神曲》的一条门径.  相似文献   

6.
大文豪但丁     
佳鹏 《初中生学习》2014,(10):22-22
但丁于1265年出生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出生日期不清,按他自己在诗中的说法"生在双子座下",应该是5月下旬或6月上旬。5岁时生母去世,父亲续弦,后母为他生了两个弟弟、一个妹妹。但丁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最有价值的无疑是《神曲》。这部作品通过作者与地狱、炼狱及天堂中各种著名人物的对话,反映出中古文化领域的成就和一些重大的问题,带有"百科全书"性质。  相似文献   

7.
但丁的《神曲》、《论俗语》、《飨宴》、《致斯加拉亲王书》等作,蕴涵着丰富的美学和诗学思想。但丁美学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中世纪神学和亚里斯多德哲学,也间接吸收了一些从君士坦丁堡传来的阿拉伯哲学家的思想。但丁的美学思想充分显示出从中世纪美学向近代美学转折的特点,他在强调上帝是一切美的本源、艺术的象征性的同时,也提倡“艺术取法自然”,并应表现个人主观感受与激情。但丁对学语言特性及审美性的认识、关于诗的定义和基本体裁分类等诗学见解,也是卓有识见的。  相似文献   

8.
《神曲》是一首极其复杂的诗歌,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宗教俗语、时代背景、历史知识等,在《地狱篇》中但丁将地狱分为9圈,从第七圈开始为"下层地狱",罪刑尤为严酷,其中魔兽共有4个,在神曲中魔兽数量上占有很大比重。本文从4个魔兽出发,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西方神话故事、历史背景,分析4魔兽的内在表达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相信能对读者理解《神曲》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9.
西方通常都将英国湖畔派诗人柯尔律治的《古舟子咏》、《克丽斯塔贝尔》、《忽必烈汗》这三大诗作相提并论,称之为魔幻诗或超自然诗,对它们极力赞扬,推崇备至.布鲁克(Stopford Brooke)有一句常被人引用的名言很能说明这一点:柯尔律治全部美妙的诗篇可以装钉在二十页中,但是,应该全部用纯金.当代有影响的批评家奈特更是别出心裁,把这三首诗称为柯尔律治的“神曲”,认为它们分别与意大利著名诗人但丁《神曲》中的《净界》、《地狱》、《天堂》相当.概括地说,对柯氏魔幻诗不加分析批判而一味颂扬是西方评论的通病.  相似文献   

10.
中世纪伟大作家但丁的宏篇巨制——《神曲》,在中世纪文学史上树立起了一面崇尚人性并追求和谐、完美的人性的大旗。先看但丁写《神曲》的目的。“其目的不外乎通过冥世之界的幻游的描述,给人们以教育和启发,使人们走出谜惘和错误,经过艰苦的努力达于真理和至善的境地,实际上也就是给意大利人在政权上和道德上指出一条复兴的道路。(见人民出版社《神曲》的引言),由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七十多年的《神曲》研究主要采用传统的方法,对其主题和二重性进行的社会学和神学的阐释,仅停留在西方十九世纪外部研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魏军  黄艳 《宜春师专学报》2014,(11):104-107
现代叙述学理论注重对叙述者的探讨,《神曲》的时代解读也呼唤现代文艺理论的实践运用而衍生新意。对《神曲》叙述者的阐释主要分为三方面:一是作为叙述者、人物、隐含叙述者的“但丁”的关系及叙述者类型归属;二是叙述者“但丁”与引路人、亡灵、读者的多重对话叙述模式中不同的叙述声音;三是《神曲》不同叙述者的互补承担叙述者职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把视角转向叙事层面,认为《神曲》之所以在西方文学史上占有重要而独特的地位,很大程度在于它的叙事方式:与它之前的《荷马史诗》的线型叙事方式不同,《神曲》采用的是立体空间的叙事方式,这就树立了西方文学史上的空间叙事范型,而这又与《圣经》的结构方式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但丁构想和创作的《神曲》,源于对"善"与"爱"的理想境界的追求。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时间打入空间,构造了《神曲》独特的艺术结构,既是艺术家心灵结构的一种体现,也为我们打造了一种人类灵魂存在的和谐秩序和走向复活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屈原和但丁都是世界文化名人中的伟大诗人。比较他们及其主要长诗《离骚》和《神曲》发现,二者具有基本主题等6方面的相同处和总体结构等6方面的不同处。最后探讨了《神曲》揭示的人生真谛。  相似文献   

16.
屈原和但丁作为中西方文学史上的两位代表诗人,他们的代表作《离骚》和《神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相似,塑造的自我形象相似,主人公经历的精神漫游历程相似。但由于二人所受的传统文化熏陶和人生追求的差异,相似之中又有一些区别。  相似文献   

17.
但丁在《神曲》中论述了他关于人的观点。他通过勾勒出一个尘世中的人在人类的精神净化与道德升华的艰难过程中所展示出的高贵品质,一方面说明了当时的艰苦生活,另一方面则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期待:它应该是为人类带来和平的幸福之地。在此基础上,但丁提出了当时一直在困扰人们的问题:谁才是尘世生活的主宰?对人性与人类道德的探求一直是但丁作品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The Book of Job, Dante's The Divine Comedy and Goethe's Faust are called a trilogy of probing the mysteries of human being and universe. As one of the most outstanding works of the wisdom literature in Bible, The Book of Job attracts lots of scholars' attention to study it from literary perspective. Narratology is a theory study narrative, text, characters, plots and narrative skills. This paper views characters and plots in The Book of Job from a narrative perspective.  相似文献   

19.
尤利西斯这一经典人物,在西方文学史上不断被重写。T.S.艾略特也偏爱这一主题。文章分析了艾略特所创作的一系列尤利西斯主题诗歌,指出艾略特作品中的尤利西斯形象深受但丁在《神曲》中所塑造的尤利西斯形象的影响,艾略特追随但丁的脚步,也选择了尤利西斯作为自己时代的代言人。艾略特创作了一组现代尤利西斯群像:普鲁弗洛克,小老头,弗莱巴斯,斯威尼,从而赋予了尤利西斯丰富的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虽然现代主义是一个时代性很强的概念,但现代主义里的许多成份,并非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突然出现的新东西,它里边的一些元素可以说在以前的文学创作中就已露出了一些端倪。处在跨越中世纪到近代文艺复兴时期的《神曲》,可以说就是这样一部具有现代主义元素的作品,这表现在它以丑入诗,渲染生存困境,揭示异化世界;用内聚焦叙事,把梦境外化,表现内心隐秘;大量运用象征,使作品具有多重意蕴和丰富的可诠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