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詹天佑》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一篇好教材。课文第一句话“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揭示了全文的中心。我在教学中,抓住中心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紧扣中心句,理解詹天佑的杰出才能 1.勘测线路:课文里连用了四  相似文献   

2.
阅读一篇课文,必须把握住它的中心。怎样才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中心呢?一、抓课文题目。有些课题揭示了课文中心。如《我的心事》,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把握中心:“我”的心事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心事?有这样的心事说明了什么?二、抓课文开头。总括性开头常点明中心。如《詹天佑》,可抓住总起句“詹天佑是  相似文献   

3.
《詹天佑》是“九义”教材第十二册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篇幅较长 ,内容丰富 ,若按课文叙述顺序引导学生学习全文 ,很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 ,造成重点不够突出、难点难以突破的情况。我认为 ,本课可通过“紧扣中心词 ,用好过渡句”展开变序教学 ,以达到“长文短讲 ,教活全篇”的目的。二、初读全文 ,拎出中心句课文首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便是文章的中心句 ,“杰出”、“爱国”也就是文章的中心词 ,全课的教学必须紧扣住这两个词展开 ,学生若能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刻地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 ,则教学才算成功。教学…  相似文献   

4.
侯桂英 《湖南教育》2002,(10):50-50
教师在教学时,可先从文章的整体入手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或中心意思,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索。接着,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文章的段落层次,以便他们体会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最后,归纳总结全文。如《詹天佑》一文的首句便是中心句,即“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在教学此文时,教师首先可引导学生找出这个中心句,然后紧扣中心句提出问题:詹天佑的杰出和爱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课文是怎样表现这一中心的?这样,从整体入手,通过提问,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探索课文的部分内容。接着,就是对部分的条分缕析,理解各部分的层次。最后,又…  相似文献   

5.
中心句,顾名思义,就是体现文章中心的句子。从中心句入手教课文有两大好处,一是直奔课文的重点,二是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小学阶段能运用此法的课文不少,如《海底世界》、《詹天佑》、《海滨小城》、《草船借箭》、《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等。如何扣住中心句进行教学呢?一般说来,可以设计如下三个操作程序。一是指导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并帮助他们理解句意。二是指导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中心句写了哪些内容,重点写了什么内容。三是指导学生掌握课文中哪些词句跟中心句的关系密切,这些词句是怎样表现中心的。教师也可以根据以上…  相似文献   

6.
《詹天佑》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最后一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与旧教材不同的是,这篇课文没有明确规定阅读训练的重点,是对学生小学阶段所学知识的综合归纳。1.初读课文,抓住中心。为了使学生能正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教学这篇课文时,可采用“提取中心法”...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随口发问,问者无意,答者无心;有的教师问题组织得不够严谨,重复琐碎,破坏了文章的思路,打乱了学生的思维。教师在备课时,要弄清课文的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紧扣文章思路,组织一些对全文能起纵观全局的问题,又不放过对课文理解起关键作用的一词一句。根据课文特点和教学需要,往往可以把若干个同一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问题组  相似文献   

8.
教学《詹天佑》,我大胆让学生参与教学。这一尝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深化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学生充分预习课文,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心词:“杰出”、“爱国”,然后教师出示本文的板书设计框架图。这时候,教师就让学生找出课文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爱国,哪些自然段写詹天佑杰出。然后,教师又请学生在学习小组中讨论詹天佑爱国表现在哪些地方,最后归纳概括补充板书。学生完成之后,教师就让学生自由上台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中心句,是体现文章主要内容或中心思想的句子,它往往在课文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读课文时,找出了中心句,就能比较准确地领会文章的中心。那么,怎样找中心句呢?  相似文献   

10.
这样改好吗?     
小语五年制第十册22课《詹天佑》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主人公的姓名为题,这就暗示了课文中心是以展示詹天佑的崇高精神境界或卓越成就的。因此,我认为文中的中心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  相似文献   

11.
要科学地设计课堂提问 ,使提问达到最优化的程度 ,让精当的提问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只有这样 ,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一、要选准问题的提出点小学课文文质兼美 ,可以发问的地方很多。但教学中没必要处处发问 ,问题提出点必须要优化。怎样优化呢 ?第一 ,问题应选在点子上 ,问在关键处。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特点 ,这个关键就是教学的目的、目标。如教学《詹天佑》一文可围绕文章的中心句设计一系列问题。首先找出中心句“詹天佑是杰出的爱国工程师”,并提问 :“杰…  相似文献   

12.
语段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是句与篇的桥梁,理解并把握好重点语段的内容,有助于理解整篇文章。 一、精心选择教读的重点段 以语段为中心组织课堂教学,要选好语段,选准语段。而确定一篇课文的重点语段,要从全面考虑,要看教学目标、全文结构、表现中心、塑造人物等多方面。 (一)寻找紧扣教学目标的语段  相似文献   

13.
一、以德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例如:我讲《詹天佑》一课,课前我先让学生了解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时代背景,然后让学生带着对詹天佑的崇敬之情,来学习这篇课文。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既掌...  相似文献   

14.
《富饶的西沙群岛》以“富饶”为重点,层次分明地写出了西沙群岛各类物产的特点,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给学生进行“连句成段”的训练提供了范例。一、抓中心句——领会段落之间的联系这篇课文以“总分总”的形式构篇。首段“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是课文的中心句,起统领全文的作用。因此,教学时首先要引导  相似文献   

15.
《詹天佑》是一篇通过具体事例写人的课文。课文中叙事写人注意了当时当地的情况,读来真切、生动、感人。学了这篇课文不难认识詹天佑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对这篇讲读课文,我打算用三课时教学。具体设想和安排是: 第一课时,让学生自学生字词,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读  相似文献   

16.
<正>阅读和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将写作训练和语文教材很好地联系起来,以读代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一、读中带写1.抓中心,教选材。思想内容是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是文章的中心,也是作者写作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通过哪些材料来体现中心的呢?"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多让学生思考诸如此类的问题。例如,教学《音乐之都维也纳》时,我先让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然后思考:围绕这一中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并追问:"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些方面来写呢?"引导学生把这几方面与中心句联系起来思考,体会课文的中心。学生会发现:原来课文所选的事例都是为中心服务的,要把能反映中心的材料详写,把  相似文献   

17.
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要以读导写,读写结合。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在毕业复习时,应将阅读和作文结合起来安排。要从读写例话入手,联系有关的重点课文,抓住观察事物、读懂文章的内容和中心、理清文章的条理、根据中心选择材料、按一定顺序记人叙事和状物写景、重点突出、内容具体等要点,组织学生进行阅读和作文复习。要注意多读课文,寻找规律,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第一课学会读书观察写话真实具体复习要求能按照读懂一篇课文的四点基本要求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能  相似文献   

18.
不少篇幅较长的课文,尽管内容丰富学生爱读,但由于受到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我觉得处理这类课文行之有效的办法是:教师要善于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要敢于大胆取舍,对一堂课的教学安排要善于突出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应该是课文中最能表达作者写作目的之精华和表明读写规律性知识的地方。对确定的重点教学内容,要从整体入手,精心设计教法,引导学生精读细析,努  相似文献   

19.
杨法庆 《考试周刊》2014,(47):55-55
正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要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从小就要打好基础。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对教师的要求相当严格。怎样才能打破学生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尴尬局面,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灵感在写作训练中,语文教师往往把文章的字、词、句、段、篇、中心思想、文章结构、逻辑修辞等作为不同阶段的训练中心任  相似文献   

20.
《全神贯注》是小学语文第八册第七组中的一篇讲读课文。教学这篇课文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段与段是怎样联系起来的。一、理解课文内容这篇课文的标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中心,可引导学生围绕“全神贯注”,按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理解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