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高等教育工作中需要改革的地方甚多,其中传统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尤为严重。 传统教学方式是以书本、课堂、老师为中心,唯卷面成绩作为衡量人才优劣的尺度。它的某些特点,如“唯书”、“唯师”、“唯分”、“封闭性”、“慢节奏”等等,在今天中国锐意改革,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已愈益显示出其消极和落后的一面,禁锢求知者的心  相似文献   

2.
怎样达到教与学的最佳境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变“传授”为“传导”我们过去习惯于“师传生受”模式的教学,教学过程主要是知识的机械传授过程。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但也同样养成了“唯书”、“唯师”的习惯,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显然,这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相背离的。与简单“传授”相区别,“传导”具有传授与引导的双重意义。变“传授”为“传导”,就是要变被动地机械地输送知识为创造性地引导与启迪。这一境界对教师而言,在教学中有新、精和深三个方面的具体要求。1.常教常新所谓新,就是教师在教学中,从选择内容和组织实施,以至具体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必…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物理实验教学使学生树立“不唯师、不唯书、只唯实”的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政治学科是一门开放性较强的学科,开放的课堂、开放的素材、开放的试题、开放的观点、开放的答案,还需要教师有开放的心态、意识和教法。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允许学生“另辟蹊径”,做到不唯师;允许学生“挑战教材”,做到不唯书;允许学生“童言无忌”,做到不唯上。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目标教学普遍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意、重结论轻过程、重预设轻生成的弊端。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确立新的目标教学理念。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认知与情意、结论与过程、预设与生成的辩证关系。从而,变“片面”为“全面”,变肤浅为深邃,变静止为灵动。  相似文献   

6.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推动现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和教改实验中认为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学生营造了民主的学习气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改变学生唯书是从、唯师是从、唯结论是从的思维封闭定式,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再只是课程实施的执行者,而要摒弃“唯书”、“唯师”的“盲从”,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一、引言“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师生也是可以互相学习的。在一节课中,农村校普通学生能发现权威教辅存在的三处错误或值得商榷的问题,发人深思:我们尽可引导并鼓励学生不唯师、不唯书,敢于向教师、向教材挑战。  相似文献   

9.
中学阅读教学一直走不出"高耗低效"的困境,学生唯师是从,唯书是从的现象较为严重。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认真分析了阅读教学的现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以小说为例,恰当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论辩,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个体经验和情感感受,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多元解读。希以此教学实践方法,提高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断增强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究竟怎样的孩子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呢?我认为应该是不唯书,不唯师,不入云亦云,不随波逐流的学生才是当代的好孩子,因此,作为教师要教会学生说“不”。  相似文献   

11.
郭长林 《江西教育》2003,(24):20-21
几千年“师道尊严”思想的根深蒂固,使学生形成了唯书、唯师的思维定式,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课改呼唤教学民主。教学民主,是教育民主的重要内容。它集中体现在民主的师生关系上,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师生合作”的思想,在教学目  相似文献   

12.
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个性教育密不可分,而要实施个性教育,就必须要转变教育理念。在个性教育中要转变四个理念,即:变“唯师独尊”为“民主和谐”,以充分体现个性中的自主性;变“告诉教育”为“生疑教育”,以充分挖掘个性中的创造性;变“异质教育”为“同质教育”,以充分体现个性中的独特性;变“单维评价”为“多维评价”,为个性培养创调科学的压力机制和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一学生历史思维存在如下缺陷:(一)依赖性:学生多“唯书”、“唯师”,书本怎么说,教师怎么讲,就怎么思维,没有一点反叛意识,不敢大胆质疑,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问题及变通分析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阅读教学中,课文朗读一直没有引起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重讲轻读”、“重问轻读”的问题仍然大量存在。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读”书是前提。萨特曾说过:“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那么,教师应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朗读呢?  相似文献   

15.
观念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变“围绕”为“参与”。观念创新必须冲破“禁区”,倡导创造性思维.实现思想再解放,观念再创新.思路再突破,彻底打破“唯书、唯上”这种固定单一的思维定势,向“唯实”转变,要从听件、听布置转变为从实际出发.发挥能动作用.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智力支持和良好的舆论环境。考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在凸显语文的人文性的同时,走进了重感性轻理性的“唯情”、“矫情”、“滥情”的“伪体验”之怪圈。运用迁移戏剧欣赏中的“理性激动”这一概念,提出探寻阅读体验理想之境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教参中对《送东阳马生序》课文内容条理的梳理只用了“作者是怎样写自己的求学经历的”这样一个问题来“简析”。而且“简析”中从头至尾只是顺着内容泛泛而谈,使人感觉支离破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照“教参”讲解,学生也将一头雾水,无法理清头绪。其实,这篇文章不仅内容坚实,而且文理缜密——就写了两个字“:勤”和“苦”。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板书:板书说明:第一段写求学之“勤”。由于无书而“勤”借书,借了书后“勤”抄书、“勤”看书,变“无书”胜有书;从无师到“勤”寻师、“勤”问师,使“无师”超有师。“勤”中有苦“,勤”中有“足乐者…  相似文献   

18.
正长期以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是教师的"一言堂",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纵观目前的阅读教学,目标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讲解过程重条分缕析,轻整体感悟;教学过程如八股文般刻板;教学评价唯书唯上;课外阅读或放任自流,或难觅方法。这些均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影响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而新课程倡导的自主阅读教学崇尚自主发展,追求批判、创新,关注多元、开放;学生充分占有阅读的过程和环节,实现着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  相似文献   

19.
一、“读写结合”符合学习语文的客观规律笔者过去曾写过多篇文章,谈学习丁有宽同志的“为人”及其几十年教育科研成果“读写结合”经验的点滴体会,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学术报告中就说过:“科学是常青的,权力是暂时的,追风是过眼(云烟)的。”随后,还大力提倡“五不唯”和“一唯”。所谓“五不”,即不唯上,不唯心,不唯书,不唯我,不唯风。所谓“一唯”,即“唯科学”。这是我们今天各个领域所要大力提倡的。上述“五不唯”中,只有“唯心与唯物辩证法”完全对立之外,其他“上、书、我、风”并不是全部否定。由此可见,丁有宽的读写结合实验,经多…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实践中、在公开教学时常常看到教师巧妙地、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讨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这是为什么呢?我想,这正是“讨论”的魅力所在。“讨论”使学生的心理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度——想说就说,不必唯师、唯书,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从而形成一个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