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五·四”运动的一个突出贡献,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向深受封建专制和愚昧迷信之苦的中国人民介绍了“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当时,作为新文化运动旗帜的《新青年》杂志曾这样号召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  相似文献   

2.
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所写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那篇文章的时候,他说《新青年》犯了两大“罪案”。第一是拥护“赛先生”(science科学);第二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可是那时的陈独秀对“科学”和“民主”的定义却不甚了了。所以一般人对这两个名词便也很容易加以曲解。  相似文献   

3.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 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它的主要口号是“拥护德先生(民主)”、“拥护赛先生(科学)”、“打倒孔家店”。提出以资产阶级民主代替封建专制,以资产阶级道德代替封建道德。它的中心内容是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它的目标是革新思想,促进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自由平等学说、个性解放思想、社会进化论等各种西方思潮,成为反封建的主要思想武器。思想革命与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在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中,“德先生”和“赛先生”风靡全国。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们将英文democracv(民主)和science(科学)分别音译为“德谟克拉西”和“赛因斯”,并亲热而形象地称之为“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是拯救中国的灵丹妙药。陈独秀曾说:“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  相似文献   

5.
王元化“五四”反思所提重大问题之一是:“德、赛二先生”未必堪称五四新文化思潮之主流,对两者的认识今天还需要“补课”。本文研讨所见是:“德、赛二先生”当年貌合神离且抵牾;当年“德先生”旗手压制过“赛先生”;当年“赛先生”典范黯然消遁了;如今“德先生”要先补“赛先生”的课;王元化“九十年代反思”堪为当代“德先生”补课提供可选择的借鉴思路与教材。  相似文献   

6.
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所写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那篇文章的时候,他说《新青年》犯了两大罪案。第一是拥护赛先生(science 科学);第二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可是那时的陈独秀对科学和民主的定义却不甚  相似文献   

7.
五四运动提倡“德”“赛”二先生已近百年。“赛先生”即科学。我们要科教兴国,就必须尊重“赛先生”,了解“赛先生”。那么,什么是科学和科学精神?许多人实际上是似懂非懂的。近些年来,我们在科普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工作好像不那么突出。回想起来,我们做科普工作,只谈科学事实,但是对科学精神讲得少。  相似文献   

8.
许多教育专家都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反对灌输式的教学方法。陶行知先生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强调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他明确指出:“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教师要在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上更进一步,使学生“不得不愤,不得不悱”。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启发式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9.
梅里美的小说《科隆巴》在讲述一个充满原始风习的复仇故事中包孕了鲜明的政治倾向:反对封建制度,否定王政复辟,拥护拿破仑。在对待人物的态度上可谓泾渭分明,衡量的标准就是是否拥护拿破仑。当然,作者是站在形而上的立场上,登高瞰下,反对一切腐朽落后的势力和制度,肯定和赞美一切进步的因素和力量,彰显了梅里美的文人胆识和进步倾向。  相似文献   

10.
德先生和赛先生(Mr.Democracy and Mr.Science)即民主和科学这一口号,是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但这一口号仍属于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性质,有它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德先生”(Democracy,民主),“赛先生”(Science,科学),中国人开始熟悉这两位先生还要从整整90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说起。“德先生”唤醒了国人的民主意识,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赛先生”更让我们这个古老国度的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从《历史大观园》看到一篇《杨荫榆其人其事》的文章,文中谈道:“曾经被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斥骂过的杨荫榆,其实是一位很有民族气节的爱国女性。”“在女师大事件中,她站在校方的立场上,要学生好好读书,反对学生从事政治运动,遭到学生的反对和...  相似文献   

13.
德先生是谁?“他”叫Democracy(民主),是90年前“五四运动”中的思想先驱们大声呼唤的两位“先生”之一,另一位叫“赛先生”(Science,科学)。对于后一位先生,我们比较熟,上课要学它,生活中离不开它;但是对于德先生,就好像距离我们中学生有点远了。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中叶,戴高乐在法国发动了一次上层的政治体制改革活动。法国各派政治力量对此争论甚多,一些人反对它,谴责“新体制”是“独裁制”,把建立“新体制”的戴高乐斥之为“拿破仑第三”;众多的人拥护它,坚持要维护第五共和国宪法和总统地位,“反对任何滑向议会制的倾向”,吹捧戴高乐是“二十世纪历史的创造者”。为什么在五十年代法国会出现这场改革?改革的内容是怎样的?“新体制”的作用及其性质如何?为什么具有一定的生命力?本文拟对这些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左派”、“右派”这一政治名词,最早渊源于18世纪末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当1789年7月14日起义人民攻陷巴士底狱后,第三等级取得了政权,选出了领导人,由于所代表的利益不同发生了争吵,当时因为第三等级中反对革命措施的人坐在大厅中主席台桌子的右边,而拥护的则坐在左这。因此,就产生了“右派”、“左派”之称。存马克思主义产生  相似文献   

16.
杜亚泉是我国近代百科全书式学者。民国初建,政治问题非常突出。杜亚泉针对现实,主张法治,拥护共和;反对集权政治,主张调剂集权与分权;反对官僚政治,倡导减政主义。他的政治改革思想具有一定进步性,对我国当前的政治改革也不无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陈嘉庚先生始终坚持抗战救国立场,组织南洋华侨输财出力,支援祖国抗日救亡运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投降、分裂;反对国民党蒋介石假抗日真内战,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援助解放区军民抗战,表现了凛然的民族气节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抗战的最后胜利,为建立“独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易言 《中小学电教》2004,(11):72-73
“拿来主义”乃鲁迅先生之一大发明。简言之,就是借鉴别人,而且是借鉴别人对自己有用的东西。“五四”前后,由于国人倡导“拿来”,所以有了“赛先生”(科学)、“德先生”(民主),有了新文化运动,新思想传进国门;改革开放以来,也是因为主张打开国门、反对封闭,不断地“拿来”,才有了今天的累累硕果。所以,“拿来主义”不仅在鲁迅时代是有用的,在今天也仍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文革”中,著名作家赵树理被关在“牛棚”里。一天,一个“造反派”手棒一盆鲜花,高兴地从外面跑进来,一眼见到赵树理,叫道“:赵树理,过来,过来,你看这盆花好看不好看?”赵树理思索一下,便摇头摆手:“我看不好看。”“什么?你竟敢说不好看!什么意思?老实交代!”赵树理无可奈何地说“:既然要我老实交代,只好实说了。这盆花确实很好看,不过常听你们说‘: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如果我说好看,你就会把花给砸了,怪可惜的,所以我只好说不好看。”赵树理的幽默@刘慧文  相似文献   

20.
正视中国英语 体现民族特色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中国英语的界定及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一 )中国英语的界定1 980年葛传规先生提出“中国英语”的概念。他说 :“在旧中国和新中国 ,讲或写英语时都有些我国所特有的东西要表达。如“科举”“翰林院”“五四运动”“赛先生”“德先生”“白话文”“双百方针”“人民公社”“四个现代化” ( imperial examinations,Hanlinyuan或 Imperial Academy,May Fourth Movement,Mr.Science,Mr.Democracy,baihua wen或baihua,Two hundred policies,people' scommune,four modernizations。)这些不属于讲英语民族的人所惯用的词语 ,应当称作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