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上海音乐学院自建立以来,对中国声乐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及影响,尤其是美声教育。这不仅要归功于上海音乐学院几十年来为中国美声教学做出重要贡献的音乐教育家们如有"中国夜莺"之称的周先燕先生,她是活跃于近现代以来的中国歌唱家和声乐教育家,多年的从教生涯已为中国声乐教育发展培养出了一批批优秀的中青年歌唱家,像张建一、廖昌永、幺红等人都是周先生门下的弟子。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批批音乐教育家的同舟共济和齐心协力,中国美声才有现在大繁荣、大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中国声乐史折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就中国怕乐史发展脉络,古代歌唱家及声乐评论,传统声乐理论,古代歌曲,少数民族声乐进行了介绍与评价,以期对中国声乐史描出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的学校声乐教育多数走着一条似乎是培养“歌唱家”的路,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本质。本文从学校声乐教育的“针对性”出发,提出学校声乐教育应有的放矢,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4.
概述16世纪欧洲声乐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6世纪的欧洲声乐艺术从内质上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合唱艺术,特别是无伴奏合唱围绕着复调音乐这个轴心,已达到相当的高度。宗教声乐通过改革与世俗声乐共同发展,交相辉映;学校声乐教育体系也初步形成。歌唱技法得到进一步重视并趋于科学化。声乐技法的发展,促进了作曲家、歌唱家的创作欲望与热情。在16世纪末产生的新型歌唱样式--歌剧,便成为作曲家、歌唱家文化内涵及歌唱技巧展示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5.
晁浩建是我国著名歌唱家、学贯中西的一代声乐教育名家。美声、民族唱法声乐教学的集大成者;为我国的声乐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在男高音的声乐教学上,在我国声乐教育界独树一帜,体现出其高超的声乐教学艺术。其声乐教学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民族性三大特点。  相似文献   

6.
声乐模仿是在学习声乐过程中,以教师、歌唱家的声音以及大自然中的一些自然现象为样板,通过大脑处理、筛选进行重复、复制的一种辅助学习声乐的行为方式。它在声乐教学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教育价值。但如果模仿不当,也会带来消极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前半叶,在意大利发展了几百年的美声唱法传入中国,从此影响了中国的几代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中国的声乐舞台涌现了众多的明星,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唱法,如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等等.现在又出现了民族混声唱法,它吸收了美声、民族唱法中的精华,让民族唱法更科学.还有"民通"唱法--民族和通俗唱法相结合等.中国的声乐教育正在不断努力、不断探索,声乐舞台也在不断丰富、不断创新,中国观众的欣赏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所有这些,都对师范学校音乐课声乐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作为声乐教师就非常有必要去探索声乐教学中各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歌唱家宋祖英,中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家.近年来独具东方魅力出色地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并形成广泛的影响.宋祖英倾心作品的发掘、引申、赋予创新的内涵、新的生命.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并初步奠定了相应的理论基础,成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9.
国际声乐联盟、中国音乐基金会、中国声乐家协会2015年将举办第三届亚洲国际声乐节暨国际声乐比赛,此次国际声乐节是亚洲地区举办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国际声乐比赛,将邀请十多名国际声乐专家担任国际评审。还将举办多场亚洲青年歌唱家独唱音乐会,国际声乐专家亲授大师班。目前,国际声乐节报名工作己全面开始,现接受世界各地歌剧演员、青年歌唱家、音乐教师、独唱演员、研究生、大学生、小歌手参加这一国际声乐比赛。  相似文献   

10.
歌王卡鲁索的朋友—嗓音专家P·M·马腊弗奥迪指出:"意大利美声唱法(Bel canto)的传统教学模式是由教师教学生直接模仿,由一个好的歌唱家传给另一个歌唱家,如此一代一代地传下去"。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中也强调"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中外声乐教学已把"示范法作为声乐教学的主要方法"。国家教育部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声乐必修课(主干专业课)教学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声乐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教师示范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加强声乐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开展声乐学科教学改革与研究工作,做好声乐教学示范研究方案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为声乐课程的教学实践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声乐教学示范研究将声乐艺术现象与艺术形态,作为一种专门的研究对象进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的民族声乐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中西混杂、特色模糊等问题。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民族音乐理论的边缘化,民歌在现代社会的式微,声乐教育的技术本位,对中国传统民族声乐的科学性缺乏系统总结,民间与音乐院校缺乏和谐有效的协作等。  相似文献   

12.
由于历史原因,高师声乐教学长期以来一直受表演专业的影响,在教学中重技轻艺,文化意识淡薄。这已严重制约了高师声乐教育的自身发展,也不能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对高师声乐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在改革中应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师范素质与专业性的关系;歌唱技能与音乐文化知识的关系;歌唱共性训练与个性发展的关系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声乐技术教育与教师综合素质要求很好结合起来,从而使高师声乐教学更好地适应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并为其服务。  相似文献   

13.
美声艺术传入中国近一个世纪,但仍存在“曲高和寡”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与中西声乐文化差异造成的声乐审美观的不同、美声演员自身因素、中国音乐教育的相对落后几个方面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14.
如何加强和深化素质教育,培养适合21世纪发展的人才,是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声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音乐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有着与其它音乐形态不同的特征和属性。我们从声乐艺术的特征入手,阐述声乐美的欣赏要素及其审美的特点和步骤。  相似文献   

15.
略论《水浒》对茅盾小说创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世纪中国文学思想的嬗变中,茅盾是一位为小说的现代化做出过极大贡献的人。在他的创作中或明或暗,或强或弱地留下了自身创作实践与中国传统小说之间某种承继关系的痕迹。其中,《水浒》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就是极有说服力的例证。  相似文献   

16.
谈胡适职业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适是中国近代学术界颇有建树和影响的人物,他一生著作颇丰,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后人批判地研究与继承。关于职业教育,胡适也有论述。胡适的职业教育理论虽然并不系统完整,但仍有特色。在新世纪研究胡适的职业教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民族声乐一直在学习中探索和发展,但目前我国民族声乐发展呈单一化趋势,在创作和演唱方面都存在对传统民族音乐研究不足的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进民族声乐创作和演唱方法的多元化,努力突出作品个性和演唱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8.
从萧友梅对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音乐创作以厦音乐教育活动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在音乐上主张全盘西化的人,相反,他为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文化运动出现的声乐,从登上中国新世纪的艺术舞台就呈现出不同于传统也区别于西方的面目,围绕这一主旨形成了中国歌唱艺术从戏曲到声乐的研究等一系列的热点问题.其中,如何获得完美声音是一个不断被重新审视的热点问题,其对声乐教学深入研究具有很现实的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廖家骅先生作为当代中国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为中国音乐教育学科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可称为“中国音乐教育学科的领路人”。基于对廖家骅学术成果的系统梳理,从其对音乐审美特性、音乐教育审美特性、音乐教育与审美心理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研究总结其音乐教育美育观;从其对高师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的职责、高师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等问题的关注概括其音乐教育通才观;从其对一线音乐教学、教育现状等现实问题与实践性问题的关注与评论提炼其音乐教育实践观,从而对他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全面阐释。对廖家骅音乐教育思想的研究既是对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发展成就的总结与回顾,也是对我国当代音乐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