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明声 《物理教师》2010,31(7):9-11
“理想模型”是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或理想过程,它是人们在观察自然现象时,发现研究对象有一些共同的性质,对现象的过程及最终结果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为了把握问题的本质,人们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忽略次要因素和过程,只考虑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和过程,把研究对象抽象为理想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观察客观世界时,常会发现要研究对象的一些性质对现象的过程及其最终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另外的一些性质则只起次要作用。为便于研究,人们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使研究对象形式化、纯粹化,用理想模型代替客观原型,这就是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为了能更好地分析要研究对象,人们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忽略次要因素,只考虑事物本身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对客观事物的存在条件、属性、状态等进行抽象,便形成了事物的理想化模型。理想化模型反映了事物的本质特征,因而可以使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大大简化。但是,理想化模型毕竟  相似文献   

4.
一、模型等效替代 物理学研究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一般都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很多因素,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常采用"简化"或"理想化"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处理,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到一种能客观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特性理想的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即物理模型.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模型等效替代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物理对象进行直接研究,而是借助于对简化后的模型进行研究,以达到认识原型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由于客观事物具有质的多样性,它们的运动规律往往是非常复杂的,不可能很容易地认识清楚,因此,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就需要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忽略次要因素或无关因素,经过科学抽象建立理想化模型.用理想模型代替客观原型的研究方法就是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方法是一种科学思维方法,是物理科学研究和物理学习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理想化方法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对实际问题的科学抽象.理解好理想化方法对学好高中物理有重要作用.理想化方法是指,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和具体条件,确定研究对象的主要因素、次要因素和无关因素,通过对问题的抽象和概括,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排除无关因素,从而简明扼要地揭示事物的本质.  相似文献   

7.
所谓“理想模型”,就是应用理想化的方法,把研究对象、研究问题的条件、物理过程、物理状态等,在不影响研究结果的精确度的情况下,抓住物理问题的本质,忽略问题的次要因素,使问题得以简化。中学物理理想模型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物质形态结构理想化,例如:质点、理想气体、点电荷、分子电流、原子模式结构、匀强磁场等;(2)环境条件理想化,例如:光滑、绝热等;(3)运动变化过程理想化,例如:匀速圆周运动、等压过程、抛体运动、简谐振动、稳恒电流等;(4)实验器材理想化,例如:理想电源、理想电表等。  相似文献   

8.
所谓“理想化”,就是有意识地突出研究的主要因素,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在头脑中构思成理想化的研究客体———理想模型和理想实验,用以代替实际的研究对象和难以实现的实验来进行研究。但在实验过程中,“理想化”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取得普遍承认的想象实验。“理想化”的产生是以大量的观察、观测和类似的实验为基础的,并最终以实际实验的证实为目标。在研究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中我们就采用了理想化的平面实验。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让它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木板表面滑动,观察小车在三种不同表面的滑动距离。伽利略…  相似文献   

9.
在解题过程中 ,不仅要将问题的具体解法弄清楚 ,更要从中概括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思想方法 ,从而更好地掌握并运用这些思想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化学解题常用的思想方法主要有理想化方法、形象化方法、化归方法、数学化方法和类比方法等 .一、理想化方法理想化方法也称为模型方法 ,其特点是将制约一个化学事物的诸多因素中的次要因素予以忽略 ,使化学事物简化成只有主要因素的模型 ,即理想模型 .理想模型具有化复杂为简单的功能 ,是解决复杂化学问题常用的思想方法 .例 1 质量为ag的C8H1 8,在一定条件下受热裂化可生成含有C4H8、C3H6、…  相似文献   

10.
研究物理问题时,暂时撇开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这是一个问题的抽象过程。通过抽象建立一个理想化模型,这是研究物理的一种有用的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笔者认为结合教材内容给学生传授一些利用“理想模型”分析问题的方法,有助于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