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科学中国人》2010,(7):5-5
<正>孙鸿烈1932年1月31日出生,河南濮阳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学家。195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化学系。196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  相似文献   

2.
2003年11月24日,新闻媒体公布了58名新当选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刘嘉麒入选。1965年刘嘉麒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同年考取该校研究生;1967年,他研究生毕业留校任助教。文革之后,1978年中国恢复了高考,招收研究生,他又考取文革后第一批研究生,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25年来,他从一名研究生成长为中科院院士,在科研领域做出了杰出的成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环境、资源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6):441-443,477
1 项目顾问孙鸿烈  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士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 ,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ICIMOD)理事。 195 4年毕业于北京农业大学土壤农化系 ,196 0年中国科学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80— 1982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访问学者。曾任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际科学联合会 (ICSU)副主席。长期从事农业自然资源及区域综合开发方面的考察研究 ,在土壤地理和自然资源综合研究领域成绩显著。 2 0世纪 70— 90年代主持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3):228-231
戎嘉余 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1941年出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1962年北京地质学院毕业,1966年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国际地层委员会志留系分会副主席,英国古生物学会海外代表,国际古生物学会刊物Lethaia编委。从事我国奥陶、志留和泥盆纪腕足动物化石及含化石的相关地层研究30多年,取得系统性重要成果。发现并描述了我国奥陶一泥盆纪腕足动物的500多个已知种,建立了一批新种、新属和新科,改变了过去我国早古生代腕足动物化石研究基础薄弱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2,17(5):365-368
张楚汉 水利水电工程专家。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 1933年出生于广东梅州。 195 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 ,196 5年研究生毕业。1978— 1981年在美国加州大学 (伯克利 )从事研究。美国土木工程师协会会员 ,加拿大Concordia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力学学会流固耦合委员会委员 ,中国南水北调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工程与抗震研究 ,提出了一种无限边界单元以模拟不规则无限域 ,并与有限单元耦合 ,提出了拱坝 地基 库水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模型 ,使高拱坝及其耦联系统在强地震下…  相似文献   

6.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12):I0001-I0001
熊有伦,男,1939年生,湖北枣阳人,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工程信息和智能技术研究所名誉所长。196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1966年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自动化专业研究生学习毕  相似文献   

7.
刘更另,原名刘赓麟,著名土壤肥料与植物营养专家.195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农业化学系,1959年获得苏联季米里亚节夫农学院副博士学位.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担任过中国土肥研究会、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7,(2):139-141
张春霆 分子生物学家。天津大学物理系教授,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境外研究员,美国科学促进协会专业成员。1936年生于山东烟台。1961年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理论物理专业毕业。1965年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主要成就与贡献有两个方面:(1)开拓了DNA序列分析中的几何学研究途径,将几何学方法引入DNA序列研究。证明了任一DNA序列可用唯一的一条三维空间曲线,还阐明DNA序列的几何学研究途径特别适合于探索隐藏在一维核酸序列中的高维信息。此理论已经在DNA序列的长程关联、编码区的识别、同义密…  相似文献   

9.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2):I0001-I0001
吴养洁,男,1928年生于山东济南.195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后留校任助教.1954-1958年在莫斯科大学化学系读研究生,获博士学位。1958年回国后一直在郑州大学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10.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2):I0001
周济,男,汉族,1946年8月出生,上海市人,中共党员,1970年3月参加工作。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相似文献   

11.
翟明国,男,河南省济源市人。1947年出生于邵原镇。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人大附中,1968~1973年文革期间作为知青在新疆伊吾军马场牧马。197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地质系,1979年考入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读研究生,先后获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2年起他在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任研究员、博士导师,  相似文献   

12.
于天仁土壤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1920年生于山东郓城。1945年西北农学院农业化学系毕业。土壤电化学的学科带头人。发展了土壤电分析化学。系统地阐述了水稻土的以氧化还原过程为中心的物理化学性质。应用独有的方法,区分了有机还原性物质的电化学特征;揭示了这些物质与无机氧化还原体系之间的反应规律、氧的消长平衡、铁离子和锰离子的形态与各种形态间的物理化学平衡以及各种形态硫化物之间的物理化学平衡规律。这些成果使对氧化还原条件的鉴别从定性阶段发展到定量阶段,并阐明了其数量因素与强度因素之间…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1):I0001
周光召,男,汉族,1929年5月生,湖南长沙人,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8月参加工作,北京大学研究生院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研究员、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4.
《科技创业月刊》2007,20(5):I0001
符淙斌院士,气候学家。1939年出生于上海市。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气候专业,196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1981~1983年和1990~1991年在美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任客座研究员。现任国际START全球变化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并在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亚太全球变化  相似文献   

15.
《科技创业月刊》2008,21(3):I0001-I0001
闵恩泽,男,1924年2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1946年中央大学化工系毕业,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现为资深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200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  相似文献   

16.
2013年,合肥工业大学杨善林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是这所学校历史上第一位院士,还是一位土生土长在合肥工业大学的院士。〈br〉 杨善林1948年10月出生在安徽怀宁,高中从桐城中学毕业后,杨善林先是在老家怀宁县务农两年,随后又在冶金建设公司当了八年工人。1978年9月,30岁的杨善林考取了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学习。四年间他学习刻苦,毕业时选择继续留校深造。1985年1月,杨善林从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8,13(6):459-464
万惠霖物理化学家。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1938年出生于湖北汉口。1966年2月厦门大学化学系研究生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60年代初参与了配位络合催化作用的基础研究。70年代在专著中系统阐述了配位催化原理。80年代初参加了固氮酶催化作用的研究,应用量子化学近似计算方法对分子氮、乙炔和环丙烯等底物在固氮酶原子簇活性中心的多核络合活化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从而为Kim-Rees模型固氮酶活口M-簇笼新见解的提出提供了一个重要论据。在丙烯选择(氨)…  相似文献   

18.
路甬祥,男,汉族,1942年4月生,浙江慈溪人,1964年9月参加工作,197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浙江大学机械工程系水力机械专业毕业,联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机械系液压气动研究所研修,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19.
院士寄语     
李载平,分子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福建福州人,1925年8月17日出生,194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60年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相似文献   

20.
王陇德,1947年出生,1969年毕业于原兰州医学院(兰州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78年就读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生毕业并获医学硕士学位。1980年赴美国纽约市大学西奈山医学院进修。现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等职。王陇德长期担任卫生行政领导职务,并被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聘为兼职教授,一直在公共卫生领域从事行政管理、流行病学和公众健康促进专业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卫生行政管理实践经验和很深的学术造诣,是中国卫生领域杰出的公共卫生专家。在《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The Lancet》、《AIDS》、《中华医学杂志》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多部专著。王陇德亲自参与策划、组织并编写的《相约健康社区行巡讲精粹》丛书于2005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7年因在中国艾滋病防治和结核病防治领域中做出的贡献,获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颁发的"应对艾滋病杰出领导和持续贡献"奖及世界卫生组织颁发的2007年度结核病控制"高川"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