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冉 《新闻前哨》2023,(4):38-40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短视频行业的勃兴,与汉服文化相关的短视频在抖音短视频平台得以广泛传播。汉服文化短视频在满足用户自我展演和获取信息的同时,借助情感表达唤起参与者的情感体验。在共同关注和情感连带的核心机制影响下,抖音平台汉服爱好者的互动仪式得以构建。汉服爱好者在互动仪式中收获的情感能量驱动社群集体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以互联网为依托的迷群受众是当前文化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信息的传受双方日趋平衡,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网络迷群群体在文化实践参与程度上有了极大提高。网络迷群以聚合和流动的个体诉求在新媒体构建的虚拟场域中参与聚集,运用互动与分享交流和传播信息,生产衍生文本和消费文化产品,并进行身份认同,进一步推动了网络迷群群体在大众文化中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汉服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其对外传播在颇具成效的同时也带动了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从逻辑符号学中的“符号三元构成说”角度出发,通过对汉服的再现体属性及其解释项进行分析可以解释其个中缘由、阐明其传播优势,并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符号载体选择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2014年,一部《来自星星的你》引爆了全国的收视狂潮,它的成功引起了媒体和各界的关注和讨论。同时,韩剧的成功也使得韩剧迷文化在身边随处可见。而本文将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探讨韩剧通过文本的哪些特质吸引了稳定的收视群体和“迷群”,而韩剧在新媒体时代的当下,又以怎样的传播形式推动和稳固了因韩剧而产生的迷群。  相似文献   

5.
21世纪,繁荣昌盛的经济和上升的民族文化自信等因素,催生了汉服复兴运动。本文分析了该运动目前存在的危机与发展瓶颈,探讨国家政策、社会支持、舆论环境、新媒体传播与汉服复兴的关系,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一个女性角色迷群——"艾琳·艾德勒"迷群为研究切入点,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解析她们的理想自我和性别诉求.研究结果显示,"艾琳·艾德勒"迷群的形成是基于迷群内部成员对电视剧的意义建构,并且坚持迷群内的文本阐释规则.她们心目中的理想自我是成为一个智慧、独立的女性,凸显了这一群体的女性独立意识,并且她们的性别关系诉求是一种在互相超越的过程中维持的势均力敌的性别平等.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新闻社群中,"理想"和"新媒体"是两个主要的话语关系,"理想"是新闻社群中最重要的话语建构,"新媒体"则是中国新闻社群中新衍生出来的新闻社群架构。在中国新闻的发展过程中,两个话语建构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统一,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人的理想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是中国新闻社群话语重构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互动仪式理论出发,认为新媒体事件与互动仪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互动仪式是新媒体事件的重要推动力和组成部分。公众在群体符号与情感能量的作用下通过互动仪式参与到事件中来。新媒体事件不仅是一个舆论发展的过程,还是通过关注、互动和情感共振的仪式性过程。通过借助互动仪式剖析新媒体事件,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和引导舆论,权衡新媒体事件所造成的社会影响,维稳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9.
微信作为一种新媒体融入到我们的社交生活中,其朋友圈充斥着各式各样的仪式观,尤其是作为一键式惰性社交的"点赞"行为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本文基于互动仪式理论,重新审视"点赞"行为,以获得对其新的认识。本文认为微信朋友圈的"点赞"行为不存在完整的互动仪式。  相似文献   

10.
王泽晨 《视听》2022,(3):61-63
文化是一个国家休戚与共的重要纽带,而我国典籍记载的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所在.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通过典籍符号和人物符号的呈现,营造出中华文化的庄严仪式感;利用矩阵式仪式空间的设置,造就仪式活动的氛围感、真实感和认同感;运用沉浸式的仪式互动,加强观众对于仪式活动的情感体验.在仪式化传播的整个过程中,该节目建构了受众...  相似文献   

11.
黄怡宁  李欣然  董若 《视听》2022,(5):118-122
在互联网环境下,网络媒体的推动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对流行"梗"的创造与传播中.对于"梗"文化及其传播过程,可以尝试性运用迷因理论来解释.以B站(bilibili)为例进行研究发现,B站视频形态的"梗"文化通常具有强势迷因的属性,便于记忆,而个体仪式感与趣缘共同体助推迷因繁衍,促进"梗"文化在网络空间中的传播与扩散.互...  相似文献   

12.
2015年作为移动互联网的新元年,"互联网思维"、"大数据"、"跨界"、"O2O"、"云""4G"等各种媒体时代的代名词让广告主、媒体及广告公司之间的协调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扁平化地衍变和融合。这种扁平化的衍变让如今的中国广告业无声无息地豁然进入全媒体时代,信息的多渠道、无障碍传输打破了所谓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之间的界限。新媒体的野蛮生长让传统媒体的的价值弱化,也让广告主和广告人在传播策略制定和传播载体选择上迷  相似文献   

13.
徐媛 《青年记者》2020,(5):91-92
新媒介技术为科幻文化的生产、传播和建构提供了载体、工具和空间,并以此为基础,不断重塑着中国科幻的内容生产、传播路径以及意义体系。其直接结果是科幻热率先从科幻迷群内部突破,逐渐扩散至互联网以外的其他领域。本文从网络迷群和仪式传播视角,探究媒介化时代中国科幻的内容生产模式和传播特性,以及在与主流文化的互动和共生中,科幻文化所呈现的多元形态和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媒科技》2014,(15):17-17
<正>8月28日,百余家媒体齐聚北京发起并召开了"新媒体版权联盟成立仪式暨首届成员大会"。新媒体版权联盟是由中国版权协会指导,人民网、中国网、国际在线、央视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台湾网、中国广播网、中  相似文献   

15.
耽美迷群的文本再生产和市场消费能力逐渐彰显,但该群体的日常实践尚未被呈现,故将微观权力理论引入粉丝研究,以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法讨论新浪微博超话社区耽美迷群的权力实践,结果发现迷群内部存在金字塔式的权力分布,掌权者以维护和谐之名惩罚越轨者,越轨者在受罚后或是默认现有空间秩序,或是另辟空间谋求自身立场的话语权,由此实现权力流转。耽美迷群进行着相互监视和自我规训,平等的对话空间尚未在超话社区形成,但迷群通过意志表达、文本再生产和与资本力量协商谋取到一定反抗权力。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在日前举行的全国第22届图书交易博览会期间,北京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方正电子")与大学版协旗下逾60家大学出版社、教育部直属出版社、中信出版社等著名出版机构举行了字库授权使用协议签约仪式,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国家版权局副局长阎晓宏出席仪式并致辞。阎晓宏在致辞中指出:"字库是中华文化在信息  相似文献   

17.
2月23日上午,中央电视台与腾讯公司在京举行了2012年3·15晚会网络筑"诚"行动启动仪式。3·1 5将通过腾讯这一国内网友数量庞大的互联网平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无缝合作,共同维护消费者权益。有来自全国二十家媒体的记者到场参与了本次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18.
孙磊 《东南传播》2010,(12):67-69
对特定网络游戏的密切关注并积极参与使其玩家成为继电视迷、偶像迷之后的另一迷群。本文以大型在线角色扮演游戏魔兽世界为例,从其人际互动方式入手,试图探究网络游戏"迷"与其他迷群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讯(记者左志新)8月28日,百余家媒体齐聚北京发起并召开了"新媒体版权联盟成立仪式暨首届成员大会"。新媒体版权联盟是由中国版权协会指导,人民网、中国网、国际在线、央视网、中国青年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台湾网、中国广播网、中国新闻网等9家中央级媒体联  相似文献   

20.
葛梦园 《传媒》2021,(19):34-35
作为国内率先试水新媒体的纸媒,《成都商报》积极打造新媒体矩阵,在坚守"新闻中心"阵地的同时开展跨界跨行业营销以反哺"新闻"母体,以"原创+调查+评论"模式强化自身在行业内和受众群的专业形象,以"融媒体—全媒体—智媒体"发展路径为策略,实现了跨行业跨领域市场链、信息链、形态链延伸,走出了一条值得同行借鉴的新媒体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