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建平 《出版参考》2009,(17):17-18
2008年1月对我国400多家图书出版社的一份调查数据表明:多数(61.7%)出版社已经接受了数字出版的概念;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中型出版社对数字出版的投资力度要明显大于规模小、实力较弱的中小出版社。大部分出版社尤其是中小出版社,由于经费不足、缺乏技术骨干、设施不完善,对数字出版不打算投入或者较少地投入资金。开展数字出版的出版社中,盈利的占26.09%,基本持平的占38.64%,尚未赢利的占35.27%。电子书是绝大部分(91.25%)出版社数字出版的主要形式。开展网络数据库、多媒体光盘、移动阅读、手机和游戏等出版形式的出版社寥寥无几。  相似文献   

2.
当前,在数字出版产业链已基本成型的新形势下,深入实践出版数字化将是出版产业今后发展的必然之路.如今,大社、强社以及大的出版集团在数字化发展方面均已走在前列,而中小出版社由于局限于自身发展的规模和现有实力,更多地还只是在尝试数字出版,对数字出版进行有益的探索,短期内难以有大的突破.在全媒体时代的今天,基于市场、读者的需求趋势,中小出版社理应早日为数字出版发展做好必要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内传统出版社纷纷试水数字出版,但是整体上尚未找到成功的赢利模式,仍然处于投入大于产出的阶段.业界有人指出,这与我国出版社个体规模尚不足以支撑数字出版所需要的海量内容资源大有关系.这就无怪乎国内很多传统出版社尽管获得了数字出版权,但对开展数字出版业务并不积极,甚至是小心翼翼、顾虑重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美数字出版运营模式进行比较,论述了我国中小出版社要借鉴美国出版社组织结构调整、资源再开发等方面的经验.在数字化时代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张凡  罗敏超 《出版广角》2015,(10):34-35
推动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是出版业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的迫切需要,也是其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对绝大多数中小出版社来说,转变思维,依托现有出版资源拓展数字出版业务,加强数据库及网站建设,整合数字出版内容和传播平台,建立与本社优势资源相适应的数字出版体系,才有可能打破出版、传媒、网络、电子、电信等行业的界限,走出有特色的传统出版和新兴出版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出版社向数字出版转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商务印书馆等一批实力雄厚、资源丰富的出版单位走在前列,并已小有成就。而中小出版社,因其自身生产规模小、内容资源少,与数字出版资金投入大、  相似文献   

7.
穆雪 《今传媒》2013,(4):66-67
高校出版社在开展数字出版时,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对自身资源开发力度不够、资金运作水平较低、缺乏相应的人才等,但同时具备其他出版社所没有的优势,高校出版社应利用好这些优势,积极向数字化转型,具体的对策有:明确对于自身数字出版的战略定位;加大对数字出版基础设施的投入;整合、开发优势内容资源;利用陕西数字出版基地平台,加快数字出版发展步伐;与高校联合培养新时期数字出版复合型人才.只有多方合作,才能推进数字出版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数字出版产业链中,传统出版社扮演着内容提供商的角色,处于被动地位.产业链分成不合理造成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积极性不高.不过,近年来,在数字出版高速发展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下,传统出版社在数字出版领域已经有了很大突破,但仍需要持续创新和发展,才能迎来数字出版的春天.  相似文献   

9.
我国数字出版产业链整合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只有形成了稳固的数字出版产业链,才标志着我国数字出版走向成熟.目前,产业链不协调是阻碍数字出版发展壮大的最主要因素.本文分析了数字出版产业链的特征,论述了产业链整合的模式及途径,最后提出了大型集团和中小出版社不同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数字出版时代,由于内容、资金、技术、人才、管理体制等限制,中小出版社难以做好数字出版产业链中的出版软件、发布平台与阅读终端等垄断性环节,唯有将自己清晰定位为“出版社环节”才是最佳选择.做好纸质出版业务是其目前最现实的选择,也是为其数字化转型所做的最好准备.灵活开放的合作是中小出版社数字化最为有效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数字出版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一些疑问也随之产生.本文针对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关系是什么、开展数字出版是项目驱动还是全面铺开、出版社是否应该保留数字出版部门、到底什么为王、数字出版工作的发展方向是哪些、出版改变了吗等六个问题进行解读,希望能给出一些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2.
胡涛 《出版参考》2012,(30):18-19
我国的数字出版产业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但具体到传统出版单位的数字出版现状则是,虽然大多数出版社都基于自身优质内容资源进行了数字产品开发,但市场契合度与市场接受度都不高,在内容资源的深度开发、多次应用和增值服务等方面也都不尽如人意。更为突出的是,目前出版社数字出版业务更多的是数字出版部门的事情,传统编辑基本不参与或甚少参与。数字出版部门作为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先行军"进行先期尝试和试点,自是出版社基于当前数  相似文献   

13.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业务流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出版(E-Publishing)是采用数字技术(二进制的技术手段)进行的出版.个人认为,从"数字化的出版"和"出版的数字化"两方面可以更好地理解广义的数字出版.数字化的出版主要指利用数字出版技术对出版业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它包括数字化的创作、数字化的编辑加工、数字化的复制发行、数字化的阅读消费等;而出版的数字化更多地被业界理解为出版管理的信息化,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工具对传统出版的管理进行信息化改造,例如包括编务、出版(印制)、发行、财务等出版环节的ERP管理系统等.而传统出版业务流程包括组稿、编辑(编务)、(出版)印制、发行(储运发货结算)等环节,它们是按照时间顺序线性运行的.  相似文献   

14.
张金 《出版参考》2010,(7):13-14
近年来,数字出版越来越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在短短的几年里,数字出版以其迅猛之势对传统出版造成了强大的冲击。我国各大出版社面对数字出版已经由原来的观望转向积极参与。虽然出版社纷纷试水数字出版,但真正形成成熟商业模式并且从中赢利者并不多,数字出版尚未形成出版界普遍认同的商业模式。对于出版社而言,在目前未找到可赢利的商业模式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出版数字化改造动力不足。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的发展趋势是什么?哪种商业模式更适合出版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如今,数字出版愈发花枝招展.刚刚结束的法兰克福书展上,数字出版成为新的亮点. 不幸的是,处于数字出版舞台中心的多数是技术服务商、信息服务运营商,盛大文学、同方知网、北大方正、中文在线、汉王科技……他们才是数字出版之花的"花瓣",而出版社还只是其中的"绿叶"而已."我们都知道数字出版是大势所趋,但是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是出版社的普遍心态.  相似文献   

16.
数字出版的发展已成为出版业的焦点,对传统出版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传统出版社在这次变革中如何选择和应对,将决定其在未来出版业的战略地位。中小型出版社面临数字出版问题的时候,限于规模,资金、人力、资源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显得进退两难。  相似文献   

17.
跨媒体出版——传统出版单位实施数字出版的核心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字出版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出版业的最强音.然而由于人们对数字出版概念的理解各异,导致出版社找不到投入的重点所在,数字出版的实施策略模糊.本文提出跨媒体出版是我国传统出版业实施数字出版的核心策略,并给出了实施跨媒体出版策略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中国数字出版产业规模连年快速增长,但是与出版社密切相关的电子书不但增长缓慢,且所占比重极低.传统出版社短期内很难介入网络游戏、手机出版和网络广告等核心的数字出版业务.面对数字出版的火热,出版社应以提供优质的内容和多样化的阅读体验为核心,在确保纸书优势地位的同时,在内容策划和网络营销等层面重视移动阅读带来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9.
数字出版近些年来发展迅猛,2009年总产值已超过纸质出版,很快将成为出版业主流,但传统图书出版社在数字出版产业中所占的份额极小.本文分析了传统图书出版社目前在数字出版热潮中的困境,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对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数字出版运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更为合理的传统出版社数字出版盈利模式——“复合B2B+B2C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