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西游补》主题奇、情节奇、艺术手法亦奇。其以补续《西游记》而作,实则另辟蹊径,重新构造。全书采用"梦想颠倒"之手法,将梦想作为现实世情进行描写,以孙悟空从现实进入梦幻经历种种烦恼苦厄,跳出梦幻方才省悟为总体构思,用来自拟作者身世,表现一切烦恼苦厄皆由现实世情所致,跳出世情便可超脱烦恼之向往方外的避世思想,而其避世思想完全出于对"青青(情)世界"的超脱,极富想象,颇见荒诞,成为一部独具特色的神魔小说。《西游补》又以审讯秦桧、科举放榜为重要关目,直接影射明末社会现实,鞭挞了明末投降派的丑恶,讽刺了科举制度的腐朽,使之又成为一部影射小说、讽刺小说;而且不仅影射明末现实,又预见性地讽刺明亡后的清初社会,表现出一种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沦陷时期最具影响的刊物<万象>上,"故事新编"由平襟亚发起,每期一篇,深受市民的欢迎.其特点是抓取日伪统治下普通市民最关切的生活问题,讽刺、揭露日伪及国人败类中的无耻行经,在古今交糅讽刺现实的构思上,都是古人今装,以上海的沦陷现实瓦解为人熟知的原有故事发展逻辑,构成新的情节链条讽刺现实;在叙述视点上或是将古人面貌作以改写,行状与今人关联,或是平行影射,讽刺意旨相对隐晦,或是借古人的视角来讽刺现实.  相似文献   

3.
在上海沦陷时期最具影响的刊物《万象》上,“故事新编”由平襟亚发起,每期一篇,深受市民的欢迎。其特点是:抓取日伪统治下普通市民最关切的生活问题,讽刺、揭露日伪及国人败类中的无耻行经,在古今交糅讽刺现实的构思上,都是古人今装,以上海的沦陷现实瓦解为人熟知的原有故事发展逻辑,构成新的情节链条讽刺现实;在叙述视点上或是将古人面貌作以改写,行状与令人关联,或是平行影射,讽刺意旨相对隐晦,或是借古人的视角来讽刺现实。  相似文献   

4.
伏尔泰利用哲理小说这种文体,通过文学符号的权力,影射、讽刺现实并阐明深刻的哲理,巧妙地进行语言编码和解码,培养公众的批判精神,引导公众意识到现实危机的存在,以此来发挥启蒙思想家的启蒙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伏尔泰利用哲理小说这种文体,通过文学符号的权力,影射、讽刺现实并阐明深刻的哲理,巧妙地进行语言编码和解码,培养公众的批判精神,引导公众意识到现实危机的存在,以此来发挥启蒙思想家的启蒙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19世纪讽刺小说经典《埃里汪奇游记》中,在对现实社会与虚幻世界、理性与非理性的交融、对照中,体现了作者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讽刺和批评。在表面荒诞的情节下,影射的是一个非理性的维多利亚社会。作为一部奇特的乌托邦作品,《埃里汪奇游记》实现了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未来世界构思的巧妙融合,其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玄怪录》是唐代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小说集,内容以志怪和奇遇为主。作家在作品中竭尽全力之能事,揭橥中晚唐的现实问题,抨击和讽刺了当朝政治的阴暗面与现实的丑恶面,影射政治敏感事件。此外,作品还为人们展现了一副美轮美奂的理想国家,体现出作家浓厚的宗教情结。  相似文献   

8.
运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对18世纪讽刺作家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第一卷"小人国游记"的讽刺艺术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小事招致大的反应"、"游戏技艺类比政治权术"和"轻罪判成死罪"的讽刺手法,阐释了作品对当时英国的宗教、党派、战争、政治和法律等方面所进行的讽刺性影射与批评.  相似文献   

9.
井伏鳟二的《山椒鱼》可以说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诙谐幽默又讽刺意味十足的短篇小说所蕴含的意义不仅是影射井伏鳟二为了摆脱社会杂流意识及保持自我意识的孤独与斗争,同时也映射了人性的自私与欲望。从山椒鱼这位主人公安于现状、挖苦讽刺、自甘堕落的心理历变过程来分析井伏鳟二对人性本身的理解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人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讽刺艺术,在文学创作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西游记》中运用讽刺艺术,讽刺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凶暴,对宗教(特别是道教)进行嘲弄,对唐僧、猪八戒等人物形象给予了讽刺与批判。  相似文献   

11.
唐传奇梦幻小说常呈现出"现实——梦境——现实"的圆转型结构,表现为梦幻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同时运转与相互影响、谨严的循环构架、圆润流转的结构状态。通过对叙事时空界限的超越、交叉、转换、错位等方式呼应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深层结构中天人之道,解释梦幻小说文本的叙事逻辑。在审美形态上,小说的结尾以"延异"形成叙事意义升华,以"行动元"组成空间构架的完整性,是一种变动不居而又周流六虚,永久处于形成过程中的,与叙事主体共时共存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在俄罗斯文学中,童话是最通俗的民间创作体裁之一,其中的动物类童话无所不在.它直接利用动物,以隐喻、象征、影射、时比等艺术手段来讴歌劳苦大众、揭露世态、讽刺人事或寄托道德教育、启发思想观念等,称得上是俄罗斯童话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13.
金永平 《华章》2007,(11):220
残雪的小说以"荒诞梦幻"著称,将"现实"与"梦幻"加以混淆,以精神变异者的冷峻感和眼光,创造一个怪异的世界,这种独特的个性使其游高于文学现象之外.本文就试图从她的非理性叙事视角和冷静的叙述风格两个方面进行学理阐释,来探讨论述其小说之所以"怪异"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14.
漫画是用简约而夸张的手法来描绘生活、针砭人事的图厕。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暗示、影射等艺术表现形式,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或画面组,以取得批评、讽刺等效果。漫阃作文教学因其新奇、有趣的习作载体而深受学生喜欢。  相似文献   

15.
罗隐一生"十举不第",穷愁失意,却始终能自觉地面向现实,去揭露和批判现实的种种弊端.他的诗文创作都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在主题、艺术上既有一致性,又有差异:从主题上看,罗隐的诗文都表现出警时鞭恶的创作倾向,但其诗歌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和揭露没有《谗书》那样深刻、集中;从艺术上看,罗隐诗文皆擅长以嬉笑怒骂的方式旁敲侧击地进行揭露和讽刺,但《谗书》的讽刺手法和讽刺力度明显胜于他的讽刺诗歌.  相似文献   

16.
<聊斋>入幻出幻的模式,主要由圹坟荒宅、卧疴暴卒、梦境醉境、心痴情迷、灯前月下组成,并由此形成了凶宅意象、死亡意象、梦幻意象、痴意象、夜意象.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笔触,达到了对现实人生的入木三分的讽刺与评判.  相似文献   

17.
鲁迅认为"讽刺"就是"真实",是"事实如此",这种"真实论"的讽刺观与鲁迅对于中国现实的认识与体验有着密切关系.正是基于对现实中的虚伪之憎恶与滑稽感受,鲁迅才会将"讽刺"理解为"写实",理解为对于最普遍最平淡的"实情"的揭露与描写,而这种揭露与描写既是他与掌控着社会话语霸权的邪恶力量进行斗争的策略,更属于他对于中国国民性的批判与改造工程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二三四五,六七八九这是过去的一位穷文人贴过的一副对联:此联从一到十这十个数字中藏去"一"和"十"两字,影射"缺衣少食",表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礼义廉这是以前人们常用来讽刺奸臣坏蛋的对联。此联上句隐"八"字,意为"忘八";下句隐"耻"字,暗指"无耻"。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和《格列佛游记》均以杰出的讽刺艺术而垂名世界文学史。两者相比较,尽管其产生的年代和地域相距甚远,但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表现方式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其中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它们犀利辛辣的讽刺艺术。本文对这两部小说的讽刺艺术的异同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孙仁孺的《东郭记》是晚明文化政策和潮流的产物。《东郭记》的主题基本围绕儒家"中庸"思想,在文体上结合八股文和传奇戏曲,也体现出游戏八股文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关注社会现实的特征。尚奇和讽刺力度深刻是晚明讽刺类喜剧的显著特点,《东郭记》不可避免受这种潮流的影响,作者利用揶揄历史人物的手段讽刺现实社会种种丑陋现象,曲词通俗,风格独特,在同类作品中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