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20,(5):23-24
孩子最早感知到、最经常、最直接的教育方式是父母的言行教育,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习惯养成,如果没有父母好榜样的示范教育,就没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和成才,特别是性格的发展和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父母言行不正,孩子很难正直成长。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是学校教育不能达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吓唬孩子是一些父母常用的一种教育手段。有些家长在孩子哭闹或不听话时使用某种方法来吓唬孩子,有时可能会奏效,真能把孩子“镇住”,但其带来的后果,可能是父母难以预料的。首先,吓唬孩子会使孩子产生错误的观念。例如,警察经常被父母搬来“抓坏孩子”,以致使孩子误以为警察就  相似文献   

3.
父母要自我觉醒和认知,要使用正确的教育手段影响孩子,教育子女,父母要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不能有丝毫的懈息,要经常反躬自问,修正自己的行为,这是父母与孩子及家庭保持和谐、健康成长的前提.孩子的成长与父母的教育至关重要.父母与孩子除了亲子关系以外还是指导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家长要具备老师的素质和应负的责任.父母更重要的是牵着孩子的手,与孩子一起慢慢成长.而不是生硬的"管教"和"必须"式的命令,或一味的溺爱,这样都会伤害孩子.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如果问孩子:“你最烦父母什么?”最普遍的回答一定是:“最烦爸爸妈妈唠叨。”的确,唠叨是中国许多父母教育孩子时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用这种方法教育孩子,不仅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还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孩子出现孤独和迟疑的行为,主要是由不正确的教育方法所造成。父母对孩子管教过严,限制过多或是经常打骂、恐吓孩子,  相似文献   

6.
孩子的学习是父母最关心的、也是特别现实的问题。父母为孩子的学习不遗余力,费心费力,甚至呕心沥血。实际上,尽管父母费尽了心思,有些孩子的学习成绩仍然不是很理想。父母焦虑,且经常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孩子学习的问题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缘故。那么父母该怎样——  相似文献   

7.
世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可是对下一代的教育却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如何教育好孩子,让下一代健康成长,是我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因为孩子是我们的生命的延续,是社会的未来。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关乎家庭、社会甚至世界的大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的教育,父母的影响是最为关键和重大的。父母的素质、修养对孩子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只有重视家庭教育,和孩子一起成长,让孩子健康成长,我们的未来才是充满希望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父母教育孩子的最基本的形式,就是与孩子谈话。我深信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是在和尊长的谈话中不知不觉地获得的。”但是,令大多数父母感到头痛的是:父母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孩子却总不以为然,还常常会视父母的谆谆教导为没有意义的唠叨,甚至拒绝与父母交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  相似文献   

9.
一、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对孩子教育方式要一致,经常和孩子进行心理沟通,不断告诉孩子有能力把该做的事做好。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做些他们应该做的事,如:扫地、擦桌子、洗碗筷等。二、一旦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时,父母不要指责挖苦孩子,要平心静气地与孩子坐在一起,柔声细语询问孩子,帮助孩子寻找原因,要鼓励孩子说:“这次考不好,以后多加努力就会考好的。”三、父母要经常对孩了倾注温暖和爱抚,这样不但能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而且可使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四、父母应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言行一致,努力工作学习,使孩子从小受到…  相似文献   

10.
从根本上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良的教育会使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成为网络的俘虏,因为应试教育让太多的人成为失败者,而失败者最容易网络成瘾。我特别想与父母们讨论:当孩子网络成瘾的时候,我们应当如何去做?也就是说,我们该怎样正确地分析问题,该怎样有效地解决问题。由于经常被邀请为父母们讲课,我常常碰到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例如,有些父母把孩子也带来听课,说是让孩子受受教育;有些父母则把孩子强行拉到我的面前,一边数落孩子的问题,一边请我教育他们的孩子。每逢此时,我都感到十分为难。我为难在哪里呢?一般来说,不管孩子出了什么问题,几乎都与教育的失误有关,…  相似文献   

11.
家长教育孩子,彼此之间会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有时发生在孩子的父母之间,有时发生在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之间,有时也发生在孩子的父母与祖辈之间。我在家庭教育咨询中,经常遇到这样的事例。  相似文献   

12.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关注的是什么?随着教育的普及,答案几乎可以统一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了。但我个人则认为,父母关注学习成绩不错,可孩子的思想品德是不是经常关心呢?"不说谎话、脏话,不与人打架,做一个勤劳、善良、诚实的孩子,将来为国家和社会多多做出奉献"等等,但凡做父母的,这些是不是经常说呢,我以为,培养孩子,这些思想品德的塑造是重中之重,不在重要的方面打造,而眼光总盯着那几个"死分数",这难道不是舍本逐末么?  相似文献   

13.
木木 《家长》2006,(Z1)
为什么要生养孩子?我经常向已经为人父母的成年人问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说孩子在身边可以增加生活的乐趣,有的说是为了传宗接代,有的说是为了将来要有人继承自己的财产,还有的说是为了养老。总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在我的调查过程中,也有一部分父母说孩子可以使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趣。可是当我追问为什么孩子会使生活充满乐趣时,他们经常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事实上,很多父母在抚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在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学习,只是很少有父母能够对这个过程做出详细而深刻的解释。人们通常认为抚养和教育…  相似文献   

14.
吴剑 《家庭教育》2010,(4):29-29
经常听到家长发牢骚,抱怨孩子不接受教育、不听话。有的家长经常在教师或者熟人面前诉苦:“我们对他(孩子)不知进行过多少次教育,说过多少道理,他就是不听,就是不接受教育。我们问他,父母说了这么多道理,你为什么一句都听不进去?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家庭教育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父母的理想、信念、作风、习惯、品德、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子女,但是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家长言语失误而自己尚未察觉,故没有引起注意,长时间必然会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一是对孩子讲专横话。孩子的健康成长与父母的正确教育是分不开的,然而有的父母却自以家长身份为尊,经常不问青红皂白、主观武断,吹毛求疵,由于这样的父母不懂教育规律和儿童心理特点,只知严厉斥责,口边带着“瞎说”“人小鬼大”“变坏了”“混蛋”等专横语言,更有甚者还动不动就打耳光,踢脚尖,父母…  相似文献   

16.
钱国宏 《家长》2011,(Z2):53-54
赞赏孩子是所有家长都会做的事,但若想做好了,却不是一件易事,这里面也有很大的学问。在家庭中,父母如果经常奚落或责备孩子,会使孩子丧失兴趣、性格沉郁、缺乏创造力。而父母经常对孩子的正确言行给予及时的赞赏,则可以有助  相似文献   

17.
父母都深爱着他们的孩子,父母都会认为自己非常尊重孩子,自己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孩子好。爱孩子是父母的本性,关心、热爱孩子,一切为孩子着想也是人之常情。然而,在一切为了孩子的前提下,是不是父母为孩子所做的一切,孩子都能接受呢?是不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引导都科学、合理,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呢?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特别需要教育双方的互动,需要教育者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否则,即使出发点是好的,也不容易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也是一位母亲的我,闲暇时拜读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一书,目光随然被《好的教育是一种合力》、《孩子身上有父母的影子》给深深地攫取住了。如何寻找适合孩子的家庭教育?带着问题,我徜徉在带有墨香的文字中,品读、思考,有了一番新感悟。一、改变孩子,父母要克服"重智轻德"的教育理念。朱老师在文中指出我国现存的教育弊端:无论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这样的事——父母错怪了孩子或冤枉了孩子,孩子又不好与父母反驳,只有忍气吞声。这样长期下去,会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正情绪没有对错,但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却有好坏。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应该用什么方式和正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并且要以身作则,要知道,父母的身教重于言传。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等他长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请教专家吧!Q:孩子长大后,能自然而然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