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校危机管理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在高校中发生的一连串危机事件,使我们认识到不仅要重视学生日常管理,还要重视危机事件的防范和有效解决。高校可能发生的危机事件有四种类型:健康安全与生命安全危机;学校的信誉危机事件;学校持续发展危机;失序型危机。高校应从下列方面构建危机管理体系:组建校、院(系)两级危机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危机管理政策和标准化操作程序,制定和完善学校危机事件处理制度,加强危机预防,建立学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危机管理政策和标准化操作程序,制定和完善学校危机事件处理制度,加强危机预防,建立学校危机预警系统,建立危机管理沟通机制,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开展危机恢复管理。  相似文献   

2.
王东辉  谭晓玲 《文教资料》2009,(14):153-155
危机已成为高等教育组织环境的常态,高校遭遇的许多突发危机事件,严重制约高校的和谐发展,加强危机管理已成为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诉求.必须从高校和谐发展的角度,树立危机意识,树立法治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全面系统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以加强高校危机管理。  相似文献   

3.
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危机,危机的发生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压力,善于对危机进行有效管理,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我国高校危机管理存在着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忽视事先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高校应采取组建危机管理的专门机构等措施完善危机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危机管理及其困境作为专门的管理科学,危机管理是为了应对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应对的措施。无论何种防止危机发生的措施和消除危机风险的努力都可以看作是危机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在面对青少年学生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心理危机、人  相似文献   

5.
《中国职工教育》2014,(14):102-103
高校作为备受公众关注的组织,一旦发生危机将具有更强的影响力、破坏力。高校越来越重视危机管理工作,正不断提高自身的危机防范能力和处理水平。危机管理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事后处理的层面,应该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包括事前预防、事中处理、事后总结等。本文是同试图通过对高校危机管理的分析和危机管理体系构建的策略研究,来探索预防危机产生,降低危机损害的有效途径,确保高校健康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6.
如何加强危机防范,提升快速响应、决策能力,尽可能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害,提高安全保障能力,维护校园安全,促进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对高校是很大的挑战。高校危机管理应把握高校危机特点,加强预见性;遵循危机管理原则,增强有效性;掌握危机管理要略,提升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从公共管理学角度和传播学角度探讨在新媒体发展下,我国民族地区高校危机传播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的领导应该重视对高校危机的传播管理;积极落实五项职能、建立四个扁平化组织的危机传播管理小组,完善民族地区危机传播管理机制;加强对高校危机传播管理的建立,在危机传播管理渠道中阻止危机谣言的散布等。  相似文献   

8.
高校危机管理问题的研究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中的危机管理是指建立防范和应对给学生生存和学校的公共安全造成重大威胁和灾难性后果的危机事件的控制系统。高校危机事件主要由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危机、高校内部管理失当、心理健康障碍及偶发性事件等引起。高校学生事务的管理者要根据危机的特征及发生的诱因,针对高校在危机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完善危机预警体系以及危机发生后的应急机制和恢复机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浅析高校危机管理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磊 《林区教学》2009,(1):12-14
高校作为人员聚集地是危机的易发场所,因此,高校危机管理也相应成为高校日常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高校危机是发生在高校校园内或与高校成员有关的,在事先未预警的情况下突然爆发的或潜伏尚未发作的,可能严重威胁到高校的正常教育秩序,并可能带来其他不良后果的情境,包括对高校成员造成不安与伤害,对高校的形象声誉带来损害等,而以高校现有的人力与资源难以立即有效解决的危机。高校危机多样多发,引起的原因也在增多,而高校自身的危机应急管理能力却亟待加强。高校危机管理是指高校在危机意识或危机观念的指导下,学校的主要领导人组织相关人员,建立一个统一的危机管理专门机构,收集并分析危机信息,制订危机管理计划,培养危机应对能力,对学校可能发生的或已经发生的危机进行预防、处理、恢复和评价的系统化应对过程。高校危机管理的目的就是尽量避免和降低危机对学校和成员的危害和损害。  相似文献   

10.
高校危机事件影响高校的和谐与稳定,因而高等学校危机管理非常重要。从危机意识、危机预防、危机应对、危机评价等方面调查某高校的危机管理工作,寻找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危机管理机制改造早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关系大学生健康成长发展,关系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关系社会和谐进步。依据心理危机管理的一般流程,根据控制理论,从关键环节着手,在心理危机的前期、中期、后期建立预防和干预的金字塔状模型,包括金字塔关系模型、组织模型、职能模型、预警模型和应对模型,从不同维度构建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体系,快速有效实施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为学生、学校、社会、家庭谋福祉、谋发展。  相似文献   

12.
独立学院曾是高校中的一种办学模式,随着教育发展,学生对就业感受到的压力和学习 压力不断增大,因心理危机而引发的学生休学、退学甚至自杀的案例时有发生,需要学校重视。本文 提出从四个方面完善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措施: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心理危机干预理论 体系,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促进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作 为心理危机干预目标,突出对学生科学认知模式和健全人格特征的塑造;针对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 危机特征表现,加强危机预防和预警体系建设;提升学生对于社会支持系统的认可、接受和使用程 度,建立专业的、具有人文关怀的社会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3.
由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与《美术观察》杂志社共同举办的主题为“艺术兴学——高等艺术教育现状与未来”学术论坛于2010年11月19日在南宁举行。与会的100多名专家学者就高校的艺术教育、办学特色以及现代高等艺术教育和现状与未来作充分的交流和探讨。义祥辉校长首先在论坛开始时作了发言,他向与会者介绍了学校“艺术兴学”办学特色的基本情况,指出艺术教育是高校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4.
论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中心理危机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开展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确保大学生以良好、阳光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学校和社会生活,成为我们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文章通过对心理危机以及危机干预理论的阐述,分析了当前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危机的类型,就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校危机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瑜  张涛 《教育科学》2006,22(2):40-43
将危机管理的概念引入到高校的管理之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校危机管理机制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从危机管理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角度出发。建立了由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危机管理控制系统以及日常危机管理计划制定与危机应时训练系统构成的高校危机管理系统模型,且为实现这一模型,建立了高校危机管理领导机构、决策机制、预警机制、训练机制、评估机制和信息沟通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成为高校教学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危机更是层出不穷,建立"寝室——班级——校园——网络"的"四位一体"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并形成统一指挥、分工协作、全方位的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系统,促进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校实验室是从事科学研究、实验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关键场所,是高校安全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通过分析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现状及其原因,把危机管理理论"4R模型"引入到实验室管理当中,从缩减、准备、反应和恢复4个阶段构建了实验室危机管理全过程,为高校预防和解决实验室突发性事件,建设平安校园,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危机事件频发,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尤其要重视危机管理。要建立科学的危机预警管理机制,逐步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危机管理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危机管理能力,促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危机管理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自杀、杀人事件破坏性强,负面影响引人注目,社会各界已开始关注如何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完善危机干预机制、建立健全干预制度、提高危机干预人员专业素质,对于有效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危机事件频发,危机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国政府尤其要重视危机管理。要建立科学的危机预警管理机制,逐步构建和完善我国的危机管理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危机管理能力,促进适合我国国情的危机管理机制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