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与孤独     
孤独源于爱,无爱的人不会孤独。也许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赠品,受此赠礼的人从此学会了爱自己,也学会了理解别的孤独的灵魂和深藏于他们之中深邃的爱。从而为自己建立了一个珍贵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塑造的一系列人物形象中,孤独形象群未曾引起学研究的广泛关注,这无疑是一大缺失。孤独形象值得挖掘,因为他们有其化价值。从孤独类型及其化价值两个层面进行关注,可以充分揭示孤独的形象世界。  相似文献   

3.
略论职校特困生的性格特点及其教育王作兴特困生是指无力交纳学杂费,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基本的生活水平,无钱购置最必要的生活及学习用品的在校学生。由于特困生的家庭环境和特殊经历,形成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他们多具有二重性,既有积极向上的一面,也有苦闷孤独的一...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的孤独者形象及其审美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独是一种老少无依的堪怜身世 ,更指一种缺乏共鸣的心境。《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貂蝉、徐庶、陈宫、诸葛亮等一系列孤独者形象。他们或身世孤苦 ,或处境孤立 ,或精神孤独 ,富有崇高的悲剧美和动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孤独是人类的普遍情怀,更是学家敏感的思想特征,学家为了表现孤独、消解孤独,于是铸造了他们的学丰碑。本从社会动乱、政治失意、思乡怀人三个方面探讨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孤独,并力图阐明柳宗元为了消除孤独而运用的意象消解法和禅理消解法,从而揭示柳宗元诗歌的思想内蕴。  相似文献   

6.
在契诃夫创造的“沉闷“人物系列中,导致他们“沉闷”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思想意识的超时代性-他们在自我存在方式中首先领略到了20年世纪的人才普遍领略到的孤独感,他们的孤独一是表现在他们与其所生活的世界格格不入,二是表现在他们的思想意识的超卓拔群,三是表现在人与人之间不断相互沟通,而归根到底,这一切都是作者孤独的心灵观照世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享受孤独     
人们总爱把孤独和凄凉、悲哀、眼泪等联系到一起,孤苦伶仃、孤立无援也无一不和孤独“沾亲带故”。“孤独”简直就成了“不幸”的代名词。然而,回首历史,思索人生,我对孤独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安妮宝贝是灰色的,如我笔下的画痕一样的灰,但她有晶莹的眼睛,看着悲哀的世界却流不出泪。大片大片的云朵蔓延过孤独的城市,我飘忽在这城市里,被孤独慢慢吞噬了。我是孤独的,因为我是独裁者。我身边的朋友都这么说。我的朋友不多,但他们总是在我身边走来走去,他们和我一样恍惚,对理想,对生命。我行我素在他们看来已经成了我的印记,因为我是这样的。可我并不喜欢这个印记,它让我变得与这世界有距离。我站在朋友们的中间,可独裁让我不属于他们,实我宁愿一直想着他们,就算他们不在我身边。那种距离让我脱离了时间。可笑的是,我…  相似文献   

9.
无根情结、失望情绪和现代人的隔膜处境驱使王安忆总是将她笔下的人物置放于忧郁、孤独的生存境地,但充满人文关怀的她又竭力寻求多种方法使他们脱离孤独之海,最终王安忆意识到孤独乃是人类生存的本真状态,也是人类永恒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萧红的笔写活了许多人物,其中有些人物的命运与遣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他们是飘零在这社会中的孤独者.他们不被周遣认同,甚至不被自身所认同。萧红笔下的“孤独者”形象是对当时社会的虚伪的封建礼教和愚昧庸众的辛辣讽刺与揭露。  相似文献   

11.
对寄宿学生,学校可设立“孤独信箱”,给学生提供一个倾诉情感的港湾。学校可安排有经验的教师定期给学生解答疑难问题,帮助他们化解孤独,以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和生活。对于一些“重病号”,教师一定要及时找他们谈心,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早日从困境中走出。设“孤独信箱” 解学生孤独!湖南@石自行  相似文献   

12.
如今,“郁闷”竞成为不少.小学生的口头禅。在衣食无忧的今天,他们为什么感受不到幸福,体会不到快乐?他们为何感到孤独和郁闷?  相似文献   

13.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部存在主义的经典之作。书中的查尔斯与萨拉虽然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但他们都有独特的物质存在与精神存在。笔者对查尔斯和萨拉作为孤独个体的理解是,尽管他们孤独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他们具有相似的价值观念。萨拉的孤独表现为被排除于主体社会之外的孤独,而她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观念更加彰显了她作为存在主义的孤独个体的形象;查尔斯的孤独表现为貌似融入属于他的社会阶层,却与主流社会背道而驰的孤独,而使他与主流社会分离的原因同样是他的观点和想法。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课程标准》中新课程的目标要求将过去潜藏在知识、技能目标中的人精神凸显出来,达到真正育人目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教师,应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挖掘出课潜在的有价值的人内涵,从而达到潜移默化、影响教育学生之目的。在九年级上册《孤独之旅》一中,我真正领悟到语课堂教学革新给教育带来的巨大惊喜,领悟到课所折射的巨大人魅力。它是一部当代有代表性的“成长小说”,经历过“孤独之旅”的少年杜小康,他的那份孤独,已撕去了他幼稚的外壳,仔细地雕刻着他的灵魂,这一经历深深打动了学生,震撼着他们的心灵,让他们意识到孤独的价值在于“获得生活经验,不断成长”。  相似文献   

15.
孤独(节选)     
<正>孤独若不是由于内向,便往往是由于卓绝。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太阳是孤独的,月亮是孤独的,星星却难以数计。人都难以忍受长期的孤独。意志薄弱的人为了摆脱孤独,便去寻找安慰和刺激;意志坚强的人便去追寻充实和超脱。他们的出发点一样,结局却有天壤之别,前者因为孤独而沉沦,后者因为孤独而升华。有一种人宁愿孤独也不愿无聊,因为孤独对他来说只是寂寞。有一种人宁愿无聊也不愿孤  相似文献   

16.
孤独是人生的本质和常态,是人生的必不可少的一种体验。在小说《厨房》中,主人公美影和雄一都因为种种变故最终失去自己的亲人,在他们的成长中孤独总是如影随形并且异于常人地残忍,可是孤独并非人生的唯一状态,雄一和美影虽然无法摆脱孤独,但是他们在心灵的成长中超越了孤独。  相似文献   

17.
邓一群和于连都企图通过个人奋斗改变命运,并为此随了其中的悲壮与孤独。男权社会,等级社会异化了他们。他们的悲剧是抗争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守望孤独     
《成长》2006,(5):36-39
孤独症候群,本是形容都市孤僻群体的一个词,这些年轻人常会感到颓靡寂寞,生活单一封闭,他们多靠上网、养宠物、滥交、疯狂工作来排解孤寂,在校园中,也有这么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媒体的渲染下,校园已然成了是非之地,在道德的约束下,学子的孤独已经被人遗忘。校园悲剧不断升级,每个出事的学生,无不痛苦地申诉着同一句话:“我很孤独。”  相似文献   

19.
孤独,是人类无法避免的一种情绪,而在邀游精神领域中寻求真理的先驱者们那里。更是无法逮避的宿命.本文试以鲁迅和郁达夫为例,从家庭及时代的环境、个性气质等方面探讨二人“孤独”的形成反差异。进而探析其在文学创作中所体现的异同,从二者对待“孤独”的态度上切近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20.
吴昊辰 《教育》2006,(12):48-49
他们从万里之遥的边疆来到北京,但他们并不孤独,亲人们熟悉的笑容换成了北京同学和老师们的笑脸,这些笑脸虽然陌生,但却又都那么真切和温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