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早在康德把理性与自由视为现代性之纲领后,黑格尔在对现代性的查审与辩护中已开始了现代性批判,并由此引发了现代性形而上学批判之源流,这种潮流以尼采为转折点,其后以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批判为高峰.梳理形而上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批判对于理解和把握作为哲学意义上的“现代性”概念尤其重要,其中立足于本体论的追问则是基础.只有找准现代性存在的本体哲学基础,才能做到批判有的放矢,从而建构出一种现代性批判的新式样.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是对现代文化精神及实践的最深刻、凝练的概括。马克思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人的整体生存方式或文化模式。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构成技术置身其中的整体文化背景;技术构成现代性的基础和重要标志,由外而内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立足于现代人的生存实践,马克思展开对技术的批判。马克思立足现代性批判的技术批判,因具有总体性特征而超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表现为一种更为深切的文化批判,其实质是对现代人技术化生存困境的反思、批判与诊疗。  相似文献   

3.
孔庚  蔡文璞 《科教文汇》2012,(6):15-15,70
"现代性"一词是最近几十年来的热门词汇,然而,到底什么是"现代性"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尽管马克思从未明确提到过"现代性"一词,但是他所关注的范围无不属于现代性范畴。由于理性成为资本主义的核心思维方式,不管是在经济上、文化上还是在政治制度上,资本主义都以理性为自己的立足之本。而从批判黑格尔开始,到最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的目光都没有离开过现代性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的技术观集中表现为对技术的批判。技术批判作为马克思技术观的主题,根植于现代性背景下人的现实生活世界。通过对技术的批判,马克思反省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生存境遇。在此意义上,马克思的技术批判超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而表现为更为深刻的文化批判。立足于实践哲学,马克思的技术观具有了丰富的文化哲学意蕴。同时,对马克思的技术观进行文化哲学的解析,也正是基于现代性背景中对技术本质的深层次哲学和文化的追思。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而西欧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均以失败告终,在这种背景下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和思考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便由此产生。西方马克思主义既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它从产生到现在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西方马克思主义有哲学理论和批判理论两个核心理论。本文以批判理论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探究了批判理论中对现代性的批判理论的内容和意义,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政治和文化的批判理论,并进一步阐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6.
赵萱 《科教文汇》2010,(28):1-2,10
20世纪后半叶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率先进入"后工业"时代,随之兴起的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思潮引发了对现代性的激烈批判,其中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是有史以来对教育现代性的批判最为犀利、最为彻底的,它在解构传统意义或理性主义意义上的主体的同时,也试图建构一种新型主体,这在我国当前新课改过程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从一定的意义上看,发展意味着现代性的行进以及人类理性原则的进步,而现代性源于启蒙运动的建构,那么,如何透过纷繁复杂的“现代性”话语的迷雾,廓清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逻辑定位,摆脱“欧洲中心论”发展模式和当下发展困境的束缚,使当代社会既不至于无条件地超越也不至于无批判地守成,而是立足于人类历史发展实际,在辩证思维中把握人类发展的命运,就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是对马克思主义技术批判思想的发展,也是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人的技术化生存境遇的真实展现。在现代性深入发展、技术化生存危机日益严峻的今天,研究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批判理论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然而,国内学界对此关注不够,特别是缺少一种基于整体性视野的系统研究。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技术批判思想已有研究的综述、评价,对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方俊鹏 《百科知识》2023,(30):58-59
<正>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观念有两个基本点:艺术自律存在和艺术幻象非现实意义,但这也成为了它的两大问题。在与启蒙现代性和审美大众化的冲突中,两大问题彻底暴露出来:原本具有非现实意义的艺术创作渐渐被现实化;通过审美大众化的现实再造,使得艺术自律也不再存在。最终审美现代性也只是昙花一现,其经验教训值得吸取。一、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观念和它的两个基本点(一)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观念的基本内涵和基本概念阿多诺的审美现代性是以对启蒙现代性的批判为主产生的一种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7,(11)
上世纪中叶,以马尔库塞为代表一批哲学家掀起了批判现代性的热潮。他们针对发达工业社会存在的诸如丰富的物质条件和匮乏的精神条件的不匹配、人生存受到压抑等现象提出了,科学技术使人发生了异化的观点。我国的技术批判理论出现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技术批判理论的影响力也日益凸显。近年对高新科技的批判成为一股止不住的热潮,存在着倒向技术悲观主义的倾向,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发展。为此科学而理性的对待高新科技,少批判声讨、多重视引导规范才是利于解决问题的良方。  相似文献   

11.
启蒙理性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演变为工具理性,工具理性支配下的技术活动采取了专家决策的模式.哈贝马斯在对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的基础上重建了西方理性基础.交往行动理论下的交往理性必然要求技术的发展采取民主参与的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2.
侯强 《科学.经济.社会》2010,28(4):122-125,130
文革时期,在科技领域内由"反修防修"口号生成和发展起来的对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批判,是与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际国内政治形势的错误判断联系在一起的,其严重破坏了社会主义科技和法制建设,使得中国社会现代性因素呈现出日益缩小的趋势,科技法制建设完全中断并进入了悲剧时代。历史告诉我们,文革对修正主义科研路线的批判,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3.
曹阳  刘占君 《科教文汇》2008,(13):149-149
《资本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所有秘密,这为我们进行现代性批判提供了出场路径。《资本论》本身所呈现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澄明的,它的视阈是极其广阔的。《资本论》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定了我们对共产主义的信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谈了一些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新的教育理念是对现代性教育的一种超越,确立了新的教育发展观。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一元智力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多元治理理论,也谈了些对新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和恩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谈了一些对新教育理念的认识,新的教育理念是对现代性教育的一种超越,确立了新的教育发展观。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一元智力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多元治理理论,也谈了些对新教育理念下的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邂逅技术     
芬伯格的名字可能早已为读者所熟悉,作为一名左翼学者,他对马克思主义和批判理论的研究,确立了早期学术声誉。芬伯格的著作主要分两类:一类集中于卢卡奇和马尔库塞等左翼学者和批判理论,另一类直接与技术和现代性问题相关。自20世纪90年代,芬伯格发表了大量讨论技术问题的作品。其中,《技术批判理论》和《可选择的现代性》,都已译成中文。不同于其它专题性文章,"邂逅技术"(Encountering Technology)一文是芬伯格教授对自己介入技术问题研究的一次系统性总结,从中可以了解他的整个心路历程。自童年起,家庭环境就让芬伯格同技术紧密联结。在求学时代,他是具有反叛精神的青年,此后受马克思主义启迪,通过社会实践和对弱势群体的观察,他逐渐意识到技术民主化的理论可能和社会潜能。经过长期思考,通过对马克思、批判理论、STS和社会建构论等思想资源的融合,芬伯格最终提出了技术批判理论的完整设想,对现代社会面临的技术问题和困境,给出了"转化技术"的解答。芬伯格的理论对中国尤其重要。中国是人口第一大国,内部存在大量弱势群体。技术民主化的设想,对于改善这些群体的生存状况,协调人们与技术的关系,有重要意义。中国是现代化中的后发国家,发展方向受限于传统和文化形态,芬伯格的转化技术,对于如何处理现代性危机,给出了重要思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芬伯格对马克思和左翼思潮的发掘,会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马克思。这是他在本文中展示的心路历程,所能提供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与传统性一直是社会变革的主题,二者之间既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对立冲突性.现代人对于现代化的追求并非完全抛弃旧有的文化体系另辟蹊径,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进行批判地继承.有研究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大学生具有乐于接受变化、有较强的效能感、见解更多更深刻等现代观念,但也存在主见缺乏、信任感缺乏等传统观念.这就说明,人格作为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心理成分,明显地体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这一主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代性与传统性一直是社会变革的主题,二者之间既有历史的继承性,也有对立冲突性。现代人对于现代化的追求并非完全抛弃旧有的文化体系另辟蹊径,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改造,进行批判地继承。有研究表明,在现代化进程中,我国大学生具有乐于接受变化、有较强的效能感、见解更多更深刻等现代观念,但也存在主见缺乏、信任感缺乏等传统观念。这就说明,人格作为受社会文化影响的心理成分,明显地体现了传统性与现代性这一主题。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资本现代性的生成,开启了世界历史性进程,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现代化,但由于只注重人的物质欲望的满足,片面追求经济现代性,资本现代性又造成社会片面发展、社会关系对抗和人的物化等问题.社会现代性是对单一的资本现代性的扬弃,以实现包括经济现代性在内的政治、文化、社会与人的现代性的协调发展为根本目标.在当代中国现代性建构中,必须扬弃资本现代性,建构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现代性.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性的推进中,主体性不断张扬,并导致了现代社会的困境。同许多思想大家一样,福柯把对主体性意识的思考作为探求解决现代文明危机的理论支点,从"沙滩上的脸"到伦理主体的构建,都充分说明了其在质疑和批判17至19世纪西方哲学奉主体为至尊的观点的同时,又在主体消亡的路途中寻找契机,去构建一个新的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