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是学生耗时最多,学得最累,然而收获不大;教师用工最多,教得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降低课时消耗,努力提高效率,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2.
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是学生耗时最多,学得最累,然而收获不大;教师用工最多,教得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采取多种措施,降低课时消耗,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获得尽可能大的教育效益。  相似文献   

3.
当代一教育名家曾给自己戏拟了一则墓志铭,大意是:这个人一生从事教育,努力做了一些好事,尽力不做坏事,更多的是做了不少蠢事。拿这话类比语文教学界颇有神似之处。吕叔湘先生十几年前揭示的问题,“10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国语,却是大多数不过关”,至今仍是现实。学生学语文耗时最多,学得最累,然而收效不大;教师教语文用功最多,教得最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实事求是地说,我们语文教师作了不少可贵的探索,做了好事,然而也做了不少违背语文教学科学规律的蠢事。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努力用最小的消耗争取最大的成效,仍然是语文教学界面对的重大问题。 一、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所在 语文教学效率不高主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训练过程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常听许多语文教师抱怨:语文教学没什么意思,教也这样,不教也这样,学生考来考去就这么多分,没提高,学生之间没差距,班级之间也没差距。学生们也抱怨:语文课怎么也这般枯燥无味,学与不学也没多大区别,最后考出来的分数也差不多。  相似文献   

5.
在语文教学的所有内容中,阅读教学耗时最多,用力最大,然而收效却最低,学生也最不感兴趣。对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尖锐地指出:“十年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取得可靠的素材以掌握阅读教学现状,找出影响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原因,本人于2008年11月对不同学校的老师与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经过整理问卷及收集教师感言,发现学生主要观点为:1.学了也不考(应试论)。2.读不懂,太难学(难学论)。3.阅读课堂枯燥无趣,没有意思(无趣论)。4.要获得知识不一定要阅读,网络视频样样教(无用论)。教师的主要观点为:学生厌学,启而不发,激而不活;教师课堂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考试处处丢分。根据调查结  相似文献   

7.
应从考什么就教什么,转变为学生学什么就考什么。“稳中有变”导致语文教学的偏失,增大变数才能迎来语文教学的春天。[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王荣生教授指出:“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他还说:“合适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语文课“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本质,也决定着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然而,很不幸,迄今为止,出现问题最多、最严重,又最不为广大语文教师所知觉的,恰恰就是“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谢晖 《现代语文》2011,(12):33-34
语文教学有一个较其他学科更为突出的问题:学的内容不一定能直接地考,考的内容有时又不能系统地去学,这是语文教师所处的窘境。该如何处理好学语文与考语文的关系呢?这个问题若不能较合理地得到解决,语文教学可能会陷入困境,甚至绝境,因为作为受者的学生有权根据自己的需要——考试,对授者的教授内容加以选择。对此,笔者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中学的语文教育处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存的两难境地。虽然与其他主要学科有相同之处,但语文这一母语学科所具有的一些特殊性,又可以使我们很有信心地同时挑战这对立而统一的两种教育。根据中学语文浅教深考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深学浅考的应对策略,这或许也正是笔者对当今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课程标准的另一种解读与诠释。反题:浅教深考现在我们基层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老师教学生教得浅,考学生却考得深。教的是一般知识,考的是特殊知识,不考学生懂的会的,单考学生不懂的不会的。造成这种微妙的语文教学心理的原因非常复杂。或许是…  相似文献   

11.
王荣生教授指出:“合适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他还说:“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更重要。”概括地讲,语文教学就两件事,第一是“教什么”,即教学内容的把握和处理;第二是“怎么教”,即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语文课“教什么”永远是第一位的,它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本质,也决定着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然而,现在出现问题最多、最严重、又最不为广大语文教师所重视的,恰恰就是“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是学生学得最累,然而收获不大;教师用工最多,教得辛苦,然而事倍功半.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努力提高效率,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13.
时下校园有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这的确是中学生的心声。它反映了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些弊端,涉及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教得好,则学得轻松,学生自然就不会怕;学得好,则兴趣浓厚,学生愈学愈起劲。我认为,这个教学片段是一个较好的探索,基本解决了文言文怎样教、怎样学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一直颇受诟病。本世纪初,一些大学中文教授集体发难,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提出批评。一位著名作家曾坦言,如果要他去考中学作文,他很可能考不及格。至于“语文,不学不行,学了也不见得行”“语文课,花的时间多,不一定考得好,花的时间少,不一定考得差”之类带点调侃但又包含着某种真实的议论,更是流行于中学与社会,有时甚至成为中学语文教师自我解嘲的话语。  相似文献   

15.
记得十几年前,我们这一代人读中学的时候,语文书里边曾有很系统的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内容,老师还把它编成一些歌诀来教我们读背,那时我们学得很卖力,打下了良好的语法基础。还记得八九年前,当时的语文教材里也还有现代汉语语法教学内容,我教学生学语法,也教得很卖力,学生的语法基础也很扎实。可后来,据说是语法太难了,中学生接受不了,中考、高考都不考了,教材改革把语法内容全改了,于是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中就再也见不到汉语语法知识的有关内容了。  相似文献   

16.
长期坚持在中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语文难教,学生厌学。实际上广大语文教师为了上好课,花了大量时间,费了很多心思备课,然而并不投学生所好,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越学反而越低,因为长期以来,中学语文课堂都是“以教师讲析为主”.老师在小小讲台上大包大揽.就象演独角戏.有时学生连观众也不想当.常常出现“老师讲累.学生想睡”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钱江 《青海教育》2008,(11):28-29
达尔文说:“最有用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叶圣陶老人说:“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这些都在启示我们: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无师自通、不教也能学、学了就会用的语文能力,教学中就要有一个系统的教学生学语文的方法和目标。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讲话和文章中曾多次提到:教,是为了最后达到不需要教。这已成为语文教学界公信力最高的名言。确实,一个人在学校接受语文教学最多也不过是十几年,然而在离开老师之后能独立地运用语文于工作、学习、生活中,却是一辈子的事。因此,最有效的语文课堂的“教”自然应当着眼于学生离开学校之后的“不需要教”,即是有学习、运用谓文的能力和智慧。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一门应用最广泛、最接近生活,内容最丰富多彩、最有情趣的学科,语文也应该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中学语文教学将充满人性之美、最具有趣味性的语文变成枯燥乏味的技艺之学、知识之学,乃至畸变为一种应试训练。这种现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对立。语文教  相似文献   

20.
胡婧婧 《新疆教育》2013,(5):149-149
小学语文教学既教语文、学语文,也教做人、学做人。其实学语文和学做人二者是统一的。通过语文课学生既学语文、又学做人,是由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的,是由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任务决定的,也是由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