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随着我国现代大学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如何科学地实施课程评价已经成为课程研究中重要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式主要有目标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目标游离评价模式、外观评价模式、回应性评价模式等几种。当前,大学课程评价还存在着对课程概念的理解不够全面、课程评价不考虑社会的需求、量化评价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课程评价管理不健全这样一些误区和不足之处。因此,现代大学课程评价要注重评价主体的、课程评价对象、课程评价标准和课程评价方式方法的多元化,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2.
关注课程政策的"执行",提高课程政策的执行力,是课程政策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课程政策执行力,是指课程政策执行主体执行中央或上级课程政策、实现预期目标的能力。课程政策的组织执行力主要包括:战略规划力、人员配置力和运营力。课程政策的个人执行力主要包括:"知"的能力、情意能力和"行"的能力。课程政策执行力的评价有两种方式:整体性评价和项目评价。  相似文献   

3.
当前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在课时安排、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方面存在一定不足,本文旨在探讨构建大学生社团--理论学习型社团为主、社会公益型社团为辅的模式,鼓励社团配合教学工作、筛选热点研究和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并构建多维学习评价体制与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80年代末,课程评价已成为我国课程论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而课程评价模式也已成为国内关注的热点。通过介绍我国现在关于课程评价模式的相关研究,来分析我国课程评价模式的价值趋向以及其优缺点,并对我国现行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信息技术课程政策执行中的政策失效源于政策制定的缺失,而政策制定起点人性假设的简单化、政策过程模式的精英化以及评价反馈环节的形式化是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鼓励多元的课程政策制定模式、完善课程政策的反馈环节,有利于保证信息技术课程政策的有效执行。  相似文献   

6.
规划学校课程是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学校获得的课程权力,它体现了传统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新课程改革在学校一级的延续和深入。学校在进行课程规划中需要以课程政策、课程理论、变革理论、学校现状和学校愿景为基础,对学校的课程愿景、组织团队以及课程的诸多方案做出规划。规划学校课程可以采取内生模式、外引模式和分化模式等策略进行。学校课程的实施与学校课程规划同样重要,是学校课程理想与学校现状不断磨合的过程。它需要对学校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制约课程实施的关键因素,为提升这些因素做出努力,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渗透研究、评价与调整等行为,以进一步拓展学校课程。  相似文献   

7.
成人教育课程评价模式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人教育课程评价对于促进成人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人教育课程评价在借鉴普通课程评价的基础上又凸显其自身的特点。完善的成人教育课程评价模式,能够促进成人教育课程的发展。文章分析了成人教育课程评价的客观性原则、重视学习性原则、人性化原则、相关性原则、多元性原则等,并借助CIPP评价模式构建了成人教育课程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课程评价模式及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课程评价是课程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本世纪中叶以来,在课程评价领域出现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本文介绍和评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课程评价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课程评价的现状,提出如何借鉴这些课程评价模式,从观念和方法等方面改革课程评价方式,进而促进我国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9.
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是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建设一流大学城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国内颇具代表性。网络教育作为开展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理想途径,在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总结归纳华南师范大学校际网络公选课的教学模式、支持服务模式和评价模式,以及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以学生满意度为主的评价,梳理了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理念、平台、课程、教师、学生、费用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而结合当前国际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发展对国内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相关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平台设计开发、研制学分及学分转换标准、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培训、加快优质共享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学习模式变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是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建设一流大学城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国内颇具代表性。网络教育作为开展校际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的理想途径,在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着积极的作用。通过总结归纳华南师范大学校际网络公选课的教学模式、支持服务模式和评价模式.以及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以学生满意度为主的评价.梳理了广州大学城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理念、平台、课程、教师、学生、费用等相关方面的问题,进而结合当前国际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发展对国内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相关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平台设计开发、研制学分及学分转换标准、加强教师网络教学技能培训、加快优质共享课程建设、引导学生学习模式变革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流于形式的课程改革政策评价使人们逐渐忽略评价本身的教育性与实用性功能,而屈从于评价活动作为一种行政监督或控制的审查性、政治性属性。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我们日益发现课程改革政策评价更应该成为内在于改革过程的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机制,为提升与深化课程改革的运作水平提供重要依据。这种转向意味着我们需要解放既定的关于课程改革政策评价的属性认识,从我国新课程改革政策评价的现实经验与问题出发,关注评价活动应有的基本规范与趋势,从根本上优化我国课程改革政策评价,切实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最后20年里,由于对本国教育现状的不满并受课程全球化压力驱使,英美两国进行了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课程管理与课程评价上做出了重大调整,主要表现在内容标准化、管理集权化和评估统一性,并将其发展成鲜明课程政策的明显特色。这些课程政策纳入文化异质国家课程传统,其文化假设与英美两国课程传统的文化假设不同,因此,课程政策文化抵制成为课程研究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3.
使用正态分布评价高校课程成绩合理性一直是一个争论的话题,本文对高校课程成绩正态分布规律进行了重新认识,分析了高校学生成绩正态分布的功能、局限性和不良影响,提出了大学教师在课程考核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阐述了大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边际行为。提出了建立课程考核指标体系,设置课程分类评价标准,有效加强课程的过程性考核,适度处理课程考核原始数据,实施教考分离政策等改进正态分布标准的措施。建议高校要加强课程标准建设,增强课程考核的系统性和发展性,强调因材施教,分类考核。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政策与课程运作之间有着天然的内在关联。课程政策对于课程运作的诸环节,即课程决策、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发挥着前提、基石、保障和标尺的作用。建立合法、合理、合情的课程政策,从健全体制、完善组织、重视技术三个维度入手,方能保证课程运作机制转变成为一种可能,保证课程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在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教师教育、教学评价、课程改革进程中的城乡差异、政策和经费保障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推进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持续健康稳定地发展,需要提高课程研究人员的素质,加强课程理论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课程改革运行机制,重视和发挥教师的作用,改革考试评估制度,关注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6.
受传统教学评价的影响,目前对项目课程或工作过程导向的学习领域课程的评价,大多还没有摆脱传统评价方式的束缚,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应当说是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因此,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开展教学评价,对于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引入课程思维,以具体专业为试验点,旨在开发有普遍推广意义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研学旅行作为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活动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容易产生“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的问题,构建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指标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为此,以课程要素分析为理论框架,根据我国中小学研学旅行政策文本,从准备要素、设计要素、过程要素、结果要素和反馈要素五个维度构建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体系,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实施、评价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吉林省高校本科STEM教育课程的发展为我国STEM课程建设提供了分析样本与经验参考。经分析,吉林省32所本科层次高校中仅有13所开设了STEM教育课程,在所开设的STEM教育课程中,课时分配与资源配置存在着不足,此外,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方式创新性不足,STEM教学给予学生的帮助不多。总体来看,吉林省高校本科STEM教育课程存在着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政策落实仍需加强,二是课程资源仍然缺乏,三是课程评价仍不完善。未来在发展中需要在以下四方面深化:一是普及教育政策,二是丰富课程资源,三是扩展课程评价,四是强化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9.
覃兵  王曦 《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9):43-46
通过对现有课程模式的利弊分析,提出"目标--导控"型课程模式.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坚持"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是该模式得以实现的基础;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是该模式实施的关键;变革课程内容,坚持高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完善评价机制是该模式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