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有人说“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像集贸市场”,也有人说“北京图书订货会的订货功能越来越弱”,还有人说“这样的订货会不办也罢”!然而,出版单位对北京图书订货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订货会的投入越来越大,展位装潢也愈加考究,代表订货会的主要指标——订货码洋一再创记录……这就是:  相似文献   

2.
2012年北京图书订货会还没开始,一个声音已经特别响亮:“民营书业真正浮出水面,以崭新面貌亮相北京图书订货会.” 其实,自打1987年第一届“社科图书交易会”(北京图书订货会前身)起,民营书业就如影相随,没和订货会断过联系,只是这影子时大时小,时明时暗罢了.民营书业“打开冰山一角”早已成为历史,全部浮出水面也有一段时日.  相似文献   

3.
不知不觉当中,北京图书订货会到2007年1月10日这一场,已经是第20届了!老汪在订货会结束的当天“百度”了一下,输入“图书订货会”,在首页显示的十条信息中,有关本届的只有一条——虽说图书出版比不上明星绯闻抓眼球,可也不该这样寒伧吧。  相似文献   

4.
有人戏称目前书界是“三多一少”:订货会多、库存多、退货多、回款少。以前订货会的重点是吸引书店参加,现在许多订货会缺书店还缺出版社。订货会是社店双方的游戏。吸引出版社又吸引书店的订货会才是成功的。目前国内公认的有四大订货会:一是北京订货会;二是沪版订货会;三是大学版订货会(会议全称是“全国大学出版社发行工作研讨会暨图书订货会”,以下均简称为大学版订货会);四是地科联订货会。前面两个订货会的举办单位是固定的,举办城市也是固定的,应当承认,这两个订贷会的吸引力最大,会议本身有了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5.
受业内热切关注的北京图书订货会,第20届开幕在即。就这个届数,不只是证明它的历史,也足以显示它的一切。这个订货会在国内并不是创办最早的,在它之先有京所的秦皇岛订货会,首所的劳动人民文化宫订货会;开始规模也不是最大,第一届仅有44家出版社参加摆摊;初始也没有专门的名称,  相似文献   

6.
中国书业:缓缓告别“集市时代”?———图书订货会回眸与前瞻■本刊记者冯威2月落幕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第十一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在启动虎年书业发展的同时,也揿下了新一轮图书订货会“转椅”的按钮;并且,引发了一场关于订货会前途的讨论:这种被业内人士称为“...  相似文献   

7.
'98北京图书订货会圆满成功总订货成交额达17亿3千万元本刊记者首次在北京城西南的“京丰宾馆”与“丰台体育中心”举办的’98北京图书订货会,历时6天,2月11日下午落下帷幕。本届订货会以其成交总额17亿3千万元的佳绩,再获成功。订货会不仅为我国图书出...  相似文献   

8.
岁末年初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恰逢上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不知是天气太冷还是展台面积扩大的缘故,与去年订货会摩肩、接踵的热闹场面相比有明显的反差,但是从整个出版界为此所付出的精心准备和布展设计效果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一流的出版盛会。通过订货会的种种外观,似乎可以看到新世纪中国出版业的某些征候,它在一定程度上显现了即将加入WTO的中国出版业的现状与趋势。而有关订货会本身的话题,也在此时被人们再度演绎。 布展:古典与现代的结合 前些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曾一度被人们戏称为“骡马大集”,从去年落户北京国际展览中心…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每年新版、再版、重印的图书达20多万种。如何使新书、好书广为人知,是出版社最迫切的需求,也是读者的由衷期盼。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与期盼,北发集团推出了新版出版物推介现采订货会,半月一次,常年举办,为业界打造了一个新版出版物交易大平台。7月15日,新版出版物推介现采订货会首次订货会暨开幕式——“北京——台湖新版中外文图书、音像制品推介现采订货会”在位于北京通州台湖的北京出版发行物流中心(北京国际图书城)正式启动。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元月,我国出版发行界在深化改革、改制重组之中迎来第21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为了办好这个中国书业界新一年的第一个业务交易盛会,北京图书订货会组委会不断进行调整并力求创新,使订货会适应形势的发展和行业的需求,进一步打造和提升了北京图书订货会的会展品牌。  相似文献   

11.
被视为出版界“广交会”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将于2004年1月8日至11日如期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自新的《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实施后,第一次北京图书订货会将以怎样的面貌走进人们期待的视野?日前,记者从北京图书订货会拟展会上了解到,明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将有一些新面孔:全国具有合法经营资格、相当经营规模的出版社分支机构、二级批发单  相似文献   

12.
缪立平 《出版参考》2005,(1X):11-12
北京图书订货会从去年开始邀请海外华文书店直接进行采购,这也是总署鼓励出版业“走出去”的一个有力措施,华文图书如何走向世界成为整个华文书业所关注的问题。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由订货会组委会主办的海外代表座谈会更是以“华文图书如何走向世界”为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出席会议的有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席于友先、版协常务副主席陈为江、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发行司司长刘波、新闻出版总署对外交流与合作司司长王化鹏等领导及来自中国香港、台湾和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海外华文业者代表。会议由刘波司长主持。  相似文献   

13.
到北京参加图书订货会 ,和以往参加全国书市和其他图书订货会一样 ,最关心的是订货码洋。围绕这个指标 ,每次会内会外都要开展许多公关工作 ,会晤老客户老朋友 ,结识新客户新朋友。北京图书订货会 ,从中央党校到丰台 ,从去年的北京农业展览馆到今年的国际展览中心 ,越来越接近国际书展水平。2000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场馆规格大为提高 ,展场更加集中 ,一切都比较有序 ;订货会的功能有所增加 ,除订货外 ,还安排了若干新书发布会、营销研讨会、读者座谈会 ,令人耳目一新 ;宣传方式也有变化 ,许多中央一级的出版社展台布置颇费心机 ,很有宣传气…  相似文献   

14.
图书订货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诞生以来,已经走过了近15个年头的历程。它以现场看样订货直接交易取代看目订货中间代理,对几十年一以贯之的“隔山买牛”式的书目征订方式而言无疑是一种改革,对计划经济下“一店经销全国”的垄断式经营体制而言也是一种挑战,显示出新生事物强大的生命力。就即将于新世纪之初举行的“北京图书订货会”而言,它的前身是“首都图书交易会”,首届仅有44家出版社、290名书店代表参加,订货码洋也只有676万元;到2000北京图书订货会,出版社设置摊位达750余个,住会正式代表有3 500余人,几乎全国的出版社和地…  相似文献   

15.
1987年开始举办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已走过十七个风雨春秋。称之为当年出版的“晴雨表”也好,叫它新年图书动态的“风向标”也罢,总之北京图书订货会已经成为中国出版业不可或缺的盛会。2004年1月8日开幕的北京图书订货会与往届有些不同,一些微妙的变化正在悄悄发生着。 无疑,这些变化将带来产业利润的变化。2004利润何来?  相似文献   

16.
新春伊始,新闻出版单位都在规划新世纪的宏伟蓝图。新闻媒体无论版面或荧屏可圈可点之处甚多。图书选题也有不少新意,200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已初见端倪。面对“入世”的新形势,新闻出版业内人士纷纷提出应对措施,欲与国外大鳄过招。这是真实的一面,也是主流的一面,令人欣喜。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大幕落下。本届订货会空前的规模和色彩纷呈的展位特装都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但是现在人们仍然谈论的,恐怕只有本届订货会参展图书的选题了。关于这个焦点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褒贬也不尽相同。对于几万种图书,任何一种评论都是管中窥豹,难以见全首尾。本文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希望透过这个焦点,能够反映出中国出版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即将迎来19岁生日的北京图书订货会是出版界公认的一年一度的重要聚会,然而对于民营书业来说,他们通常会加上一句"主渠道订货会"来注释这一盛会,以区别于之前的二渠道订货会.在出版界,长久以来的共识是北京图书订货会是属于那些出身正统的国有出版机构的,而民营书业有属于自己的订货会.  相似文献   

19.
伴随新世纪的来临,一年一度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再次取得成功。200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参展摊位达930个之多,创历史最高水平,取得新世纪的开门红,一时令业内人士欢欣鼓舞。新世纪之初的图书订货会确实“面貌一新”,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有些特点值得人们思索,笔者试作如下分析: 订货功能有所减弱 图书订货会,主要功能自然是订货。作为图书发行领域的发行方式和手段之一,订货会产生于80年代末,那时“期货”已随着图书市场的发展渐渐陷入困境,远远滞后于书店和读者的需求;出版社自办发行起步时间不长,人力物力有限,和书…  相似文献   

20.
与全国书市一起为业内人士誉为“双子星座”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在凛冽的寒潮中如期举行。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外的广告大战依然是那样的硝烟弥漫、流光溢彩,展厅内依然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展位上的图书依然是五彩缤纷、洋洋洒洒,展位的装饰愈来愈富丽豪华、千姿百态,订货的码洋依然还在飚升,直至令人瞠目结舌。然而,业界人士认为北京图书订货会的流变早已开始,“双子星座”不再是银河两岸各放异彩的行星,它们已经在相互的引力作用下,越靠越近,殊途同归的结局已经遥遥可见。 一、 北京图书订货会特点演变的三个阶段 北京图书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