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是说明文单元,两篇讲读课:《向沙漠进军》、《死海不死》;两篇课内自读课:《庄稼的朋友和敌人》、《珊瑚岛》;一篇课外自读课:《洲际导弹自述》。其中讲读课文集中体现了单元教学的要求,是重点。 说明文的学习,总的要求应是把握好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和说明的语言。本单元的具体要求是: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继续学习说明的方法和顺序。 通观全单元,我们可以从如下几方面抓住要点,进行备课。 (一)抓住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有条理地说明事物。  相似文献   

2.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一篇比较复杂的说明文。按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阅读一般的科技读物,能写比较复杂的说明文章。所以,这篇课文的读写训练应注意“熟练”和“复杂”这两方面的要求,应以结构分析和语言分析为重点,把握本文比较复杂的结构,学习本文简洁准确的语言特色,初步学写比较复杂的说明文。一、用分层法条分缕析地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掌握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关键在于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说明文从说明对象看,有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和对抽象事理的说明,  相似文献   

3.
高中语文第一册的第二单元选编了四篇说明文,《南州六月荔枝丹》是其中的首篇。教者在备课时,应考虑到:1、学生通过说明文来学习比较全面地介绍某一种水果,这还是第一次。2、高中一年级要求着重培养比铰复杂的说明能力,即:能准确地说明比较复杂的对象,能运用比较复杂的顺序和比较复杂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和事理。3、第二单元的教学重点:说明事物要处处注意准确性和科学性,用多种顺序和多样方法说明事物。据此确定《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理清本文的段落结构,明了所用的说明顺序。 2、使学生懂得说明事物必须十分注意准确性和科学性,学习用事实和数字来说明事物的方法。 3、辨明说明文同记叙文在引用的目的和方式上的不同之处。 4、指导学生写一篇介绍荔枝的说明文。上述目的与要求中,前两个是教学重点,后两  相似文献   

4.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故宫博物院》、《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和《活板》是讲读课文,《万紫千红的花》属自读课文。这是一个说明文单元,课文分别说明建筑物的构造、书籍的演变状况、古代活板印刷的程序及花的颜色变化规律。学习这一单元,要使学生明确为了把事物的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说明文既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又要根据说明目  相似文献   

5.
诸春雷 《教师》2013,(36):112-112
一、案例介绍 《桥之美》这篇小品文蕴涵有很强的美学知识,又是一篇自读的说明文,所以我原先只打算把它当个练习来练练:先巩固一下所学的说明文知识——说出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以整体感知全文,然后重点细读4~6小节,找出文中所举的例子,最后从例子中分析出作者所阐述的关于桥的美学原理,让学生借此谈谈学此文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眼睛和仿生学》是一篇内容比较复杂的科学说明文。要使学生深入理解这类说明文的内容和写法,借以达到开启心智、扩展科学视野、提高读写说明文能力的目的,弄清说明的顺序是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教科书编者把探究该文的说明顺序作为第一道思考练习题是很有道理的。对于该文的说明顺序,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该册《教学参考书》上有所分析。参考书编者的基本意见是:该文是按照先一般后特殊、先简单后复杂的顺序安排说明内容的。具  相似文献   

7.
说明文是以说明的方式来表述某一事物或若干事物的性状、构造、特征、功用等为主的一种文体.《大纲》对说明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要求初中要“着重培养说明能力”,高中则要求能“写比较复杂”的说明文章.这说明,教学说明文必须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说明”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四篇课文:《地球是圆的吗》、《看云识天气》、《苏州园林》、《核舟记》。本单元是本册书的第三个纯说明文单元。学生们对说明文的结构、说明的顺序、说明的方法、说明文的语言特点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教学本单元时,教师可从单元教学重点出发,对整个单元宏观掌握,引导学生对四篇课文进行联篇比较阅读,找出它们在说明文文体特征几个方面的异同点,从而巩固所学的说明文的有关知识。  相似文献   

9.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共五篇课文,六篇文章,其中一篇讲读课文是《人类的语言》;两篇课内自读课文是《晋祠》和《从宜宾到重庆》;另外两篇课文三篇文章则是课外自读:《说明文二篇》中的《月亮》——地球的妻子,姐妹,还是女儿》、《美洲“彩蝶王”》及《听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出现》是一篇说明文。它所说明的是人类出现的过程。关于从猿到人的知识,学生在初中政治课中已学过,初读课文时他们觉得内容熟悉,一读就懂。但教者如果也囿于这种认识,讲读时仅仅讲讲对比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的准确性,那可就“大材小用”了。这一课是一篇思路缜密、结构严整的说明文,教学时应该着意指导学生从剖析结构入手,学习周密地思考与选材,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内容】《读书要有选择》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它是一篇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并不是说它不重要,而是因为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达到学习目标。文章主要向学生讲述了选择读物的方法,认为可以选读优秀文学作品、名人传记、科普类、工具类书籍等。它是一篇简单易懂的说明文。给小学生选择读物提供了很多有用的建议,同时让学生学习了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相似文献   

12.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驿路梨花》是记叙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是说明文。前三篇是讲读课文,第四篇是自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太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说明文。本文介绍的是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由于说明文知识性强,说明文的教学方法单调乏味,学生的求知欲很难激发。有幸聆听了上海的姜茗芳老师执教此课,她的这堂课,将说明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我也感受颇深,原来说明文也能这样教。一、感悟在朗读中获取1.对比读课初,教师引出巴金的《海上日出》,引导学生美美地读  相似文献   

14.
《试谈说明文的章法教学》一文(见本刊1983年4期),结合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就说明文的特点、结构、说明方法等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见,值得一读。但文中把《种子的力》(第十册)也归入说明文一类,我却不敢苟同。《种子的力》,是夏衍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写下的一篇杂文。那时候,面对骄横一时的日本侵略  相似文献   

15.
说明文叙述平实 ,相对较为枯燥 ,教师普遍认为比较难教。为了促进说明文的教学 ,本期特别组织了各地 6篇说明文的教学设计 ,其中《鲸》《蝙蝠和雷达》各有两篇。这几位作者对“趣教”说明文作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 ,相信对你会有所启发 ,不妨一读。  相似文献   

16.
一、温故——读前准备自学前,先温习一下《说明的方法》与《记叙·说明·议论》这两篇知识短文,然后填空:以_____为主的文章叫说明文.说明事物要__________,这是个前提,但要_____,还要讲求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相似文献   

17.
〔说明〕《太阳》是一篇说明文,用“提示式”板书,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提示了说明文的写法,便于学生领会。〔说明〕《小木船》是习作例文,紧扣线索设计板书,突出了课文善于从生活中选择典型事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初中第四册教材选取了八篇说明文组成两个重点单元,加强了说明文教学。这八篇中,有三篇是新增的,即《死海不死》、《蜘蛛》、《统筹方法》。本文就这三篇新增的课文,谈一些教学意见。一、理解说明文的结构。《死海不死》以地理位置、海水特性、海水的成因及历史演变等几个方面作为说明的顺序,逐层说明  相似文献   

19.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一篇说明文,而且是一篇略读课文.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是第一次接触这般独特的写地理环境和自然景观的课文,加上文中出现的这么多新鲜的词汇、说明方法和表达方式,读起来,理解起来很有难度,所以,教学时教师的引领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20.
魏新磊 《当代学生》2016,(Z1):28-29
《核舟记》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虽然教材几经改编,但这篇课文一直留存其中。经过几十年的多方解读,该文的资源似乎已经被挖掘殆尽。但经典文章与一般文章的区别就在于,经典文章常读常新。《核舟记》虽然短小,但可挖的资源至少还有两点:一、说明顺序不少老师在讲解《核舟记》时,把该文当成一篇说明文。这没问题。但作为说明文,该文的说明顺序就不能被忽略。因为核舟上王叔远雕刻的内容丰富,没有适当的说明顺序,文章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