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学习就会有成效.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是关键.教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致力于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变“枯燥学习”为“兴趣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在欢乐和兴趣的气氛中上好每一节课.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一、捕捉“生活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在教学时要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这样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和兴趣。创设情境,在着眼于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就会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砺练,独立地获取知识。那么,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前提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愿意学习,主动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入门的先导”。有了兴趣,就会有潜力,有了兴趣,就会有动力,就能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以“趣”激学,定能收到极好效果。 一、探索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去探索解题思路,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艰难、曲  相似文献   

5.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对学习充满激情,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情感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在教学实践中有这样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当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时,不仅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时,他就会主动地、自觉地、愉快地学习,有时甚至会废寝忘食.因此,教学活动中如果能使学生喜欢上你的课,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是当前新课改的主流.在新课改的浪潮中,每一位教师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努力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生物教学中,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笔者做了如下探索,望各位同仁多提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如果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拥有了无穷的力量。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老师有许多困惑,其中识字教学中识字量太大最为困惑!以一年级上册为例,“学会”和“会认”的字共有500个。  相似文献   

8.
在许多学生的眼里,数学是一门抽象、枯燥乏味又深奥难学的学科.在学生的这种特定的心理条件下,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就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让学生消除恐惧厌烦的心理,使学生乐于学、主动学、有效地学,关键在于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使学生由“怕学”到“爱学、乐学”的境界.有了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就会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有了兴趣,就会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做到全神贯注,思维活动始终与教师思维活动产生“同步共振”或“超前振动”,高质高效地获取…  相似文献   

9.
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则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环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手段和教法,着眼于诱导,着力于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   《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明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障”布“疑”,创设情境,设置悬念,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情…  相似文献   

10.
王小平 《考试周刊》2009,(29):72-7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学生对识字产生了兴趣就等于拥有了无穷的力量,他们会自觉地克服很多困难,想方设法抓住一切机会识字,并且学以致用,自得其乐。教学实践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在识字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一、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如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产生兴趣,学习时就不会感到是一种精神负担,而会觉得是一种乐趣,他们就会主动地、积极地获取科学文化知识,锻炼科学文化技能.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大作用.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1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主动、自觉地学习。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数学教学中的主体,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兴趣的激发大致有如下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的有力措施。低年  相似文献   

13.
赵相花 《课外阅读》2011,(4):154-155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克服困难的一种内在的心理因素,是学习知识的动力。学生对他所学的东西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但是兴趣的产生和强化都离不开我们教师的培养和激发,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地理课是综合性、地域性很强的学科。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地理教学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学生确立正确的地理观。1.利用“序言”引导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兴趣是主体对一定客体(事物或活动)的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如果学生对物理知识感兴趣,学起来有滋有味,就会下决心学好它,就能产生恒心和毅力,就会努力想办法克服困难,使兴趣转变为动机,由动机转变成行动.由此可见,兴趣是学好物理的重要因素,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教未见趣,必不乐学。”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此可见,兴趣是促使学生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学生有了兴趣,各种感官就会处于活跃状态,进而以最佳状态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汲取,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益。所以,各科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采取各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兴趣盎然、热情高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17.
概念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做好初中化学概念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策略来阐述做好初中化学的概念教学.一、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就会产生学习的动  相似文献   

18.
一、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课堂模式,优化课堂结构,就能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由“有趣”向“乐趣”发展,再从“乐趣”向“有趣”升华。游戏式的教学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种技巧和手段,游戏式的教学能使他们在玩中学到知识,同时他们在心理和生理上的需要也得到了满足。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于漪老师认为:“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因此,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对学生认知活动有指导、调节、强化作用,是学习过程顺利而有效进行的心理条件。学生对学习地理有了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就会积极开动脑筋学习钻研、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去论证所学的知识。凋查结果表明.学生兴趣的有无和学习成绩之间存在着“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在教学中.我经常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