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志明 《武当》2024,(4):12-13
<正>人身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部位都不可能孤立单动,都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连带关系。特别是作为全身第一主宰的腰脊和作为全身第一宾辅的丹田(小腹),一主一辅,密不可分,更是此一动,彼必动,相互带动。一、腰的结构与作用腰的核心部位是腰椎第二与第三椎骨之间的命门穴,是常人腰弯最进之处。从三维立体看,命门是身躯转动的三轴交汇之处。一是命门与神阙(肚脐)之间的连线,是身躯向左右侧弯的纵向轴;二是命门与左右两肾之间的连线,  相似文献   

2.
吴彦杰 《武当》2013,(5):52-53
肾是人体的重要脏器之一,为人体先天之本。对此,中国传统医学与当代西方医学各有不同认识。西方医学认识的肾,只是中国道医学所指肾的显态部分,即解剖学上具泌尿功能的可见之肾,把肾与膀胱、输尿管、尿道称为"泌尿系统"。而传统中医把内肾之窍的外肾定为"生殖系统"。认为泌尿之肾与生殖系统是相互独立的两个系统。道医学所指的肾,不但包括解剖学上所指的泌尿之肾,还包括无形有质之肾——命门,即"内肾"。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仙经》曰:是以人未有此身,先生两肾……命门天一生水。《灵枢·本神》云:"生之来,谓之精。"由是可见,肾藏先天之精。《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肾者主水,受五脏六  相似文献   

3.
妙用太平气     
袁康就 《武当》2010,(5):46-47
炼气功的朋友应该听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这是五代陈抟(即陈希夷)教人炼内丹(今人称气功)的金句。然“精气神”三个连字,源出于东汉的一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  相似文献   

4.
学稼 《武当》2013,(4):48-49
论得药1、什么是药物《道言浅近》中指出:"学道之士,须要清心清意,方得真清之药物也。"《心印经》上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规中指南》中说:"采药者,采身中之药物也。身中之药者,神气精也。"《人道言浅近》中也说:"精气神为内三宝。"精气神三者,在内丹功法中强调练先天,忌用后天,称为内药。《金丹四百字·序》中说:"炼精者,炼元精,非淫溢所感之精;炼气者,炼元气,非口鼻呼吸之气;炼神者,炼元神,非心意思虑之神。"这与张三丰在《道言浅近》中的"毋逞气质之性,毋运思虑之神,毋使呼吸之气,毋用交感之精"是一致的。后天的精气  相似文献   

5.
“丹窍功”即“丹窍呼吸、开合、内运”功夫,源于“陈式心意混元太极门”之“太极混元内功”功法部分。本功法为陈式太极拳第十八代传人冯志强大师继承师门嫡传、精炼成功的核心功法。 本人随冯老师练功多年,但总感到功夫尚未精通,故很难将冯老师“丹窍功”之奥秘阐释清晰,只能根据自己的练功体认简要地论述一下练功心得体会,请诸拳友指教。(一)问窍 什么是丹窍?什么是丹窍呼吸开合?怎么样修炼?什么是丹窍内运?与丹窍呼吸开合有何关系?内运有几种形式?怎样修炼丹窍内运?这些将是本文论及的中心课题。(二)述窍 冯师在《太极…  相似文献   

6.
祖国医学认为,肾藏精气,主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肾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其华在发,其府为腰。从经络学说来看,两肾从属督脉命门穴。命门,含有生命之门的意思,其功能主要是命门之火的作用。命门火,即肾阳、元阳、真阳、真火。其功能有:元气之根,人体热能之源;元阳通过三焦布达周身,并助三焦之气化;肾阳能暖睥胃助消化;真阳和性机能、生殖能力密切相关;有纳气作用。总之,“命门总主乎两肾,两肾皆属于命门。故命门者,为水火之府,为阴阳之宅,为精气之海,为死生之窦。”根据这些道理,我国古代医学家、养生家和武术家一般都认为:对于肾腰的锻炼,也就是对人精、气、  相似文献   

7.
向运彩 《武当》2012,(9):29-30
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身体动转,要和顺,而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明劲者,即拳术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炼精化气,易骨经之道。因人身中先天之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初生性无不善,体无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天不合,阴阳不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气血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有易骨,易  相似文献   

8.
郭德才 《武当》2008,(9):44-45
我们大家都知道,道家炼养者历来对“精”“炁”都很重视。《上阳子金丹大要》曰:“养生之士,先宝其精。精满则气长,气长则神旺,神旺则身健而少病。”《老子河上公注》云:“人能保身中之道,使精气不劳,五神不苦,则可以长久。”《释滞》中讲:“欲求神仙,唯当得其至要。至要者,在于宝精行炁。”太上老君说:“精者,血脉之川流也。精去则枯老,是以宝之也……常行爱精,此要道也。”《太平经》中也说:“神者主生,精者主养,形者主成。”  相似文献   

9.
张世昌 《武当》2023,(10):4-7
<正>气之义理关于“气”,中国古人认为人体是由气构成的,气是最细微最流动的如原子一样至小无内的物质。春秋时期法家管仲有精气之说。“有气则生,无气则死,生者以其气。”(《管子·枢言》)“精也者,气之精者也。”“凡人之生也,天出其精,地出其形,合此以为人。”(《管子·内业》)战国时期道家庄周以“气”来表示万物的本源,万物都是通天下一气而变化者。“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庄子·至乐》)无形之气为有形之气的基础。“人之生也,气之聚也。  相似文献   

10.
耳诊机理探讨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机能变化过程与脏腑经络的相互协调和相互平衡有关。而耳部与脏腑经脉有密切的关系。“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别气走于耳为听”《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心在窍为舌,以舌非孔窍,故寄于耳,则是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证治准绳》。可见耳在经络  相似文献   

11.
命门穴位于人的背后正中线,夹在两肾之间,肾脏我们都清楚,是人的先天之本,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精,就藏在肾脏之中。而命门穴具有强肾固本,温肾健体的作用,经常按摩此穴,对于人有怎样的意义不言自明。命名:门,大家都知道,是出入的通道。那么,命门又是什么门呢?简单说来,就是生命出入之地。说命门是掌控生命的门户,未  相似文献   

12.
“先天(?)从虚无中来”,确实是丹道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深邃理论问题。对这一理论,历代丹家众说纷纭,一般炼家不一定能知其所以然。《中国易经历史进化学原理》讲得很好:“天下一切深奥之理……本皆为简易”。据我研究丹经和三十多年修炼道家内丹术的实践探索,老子《道德经》第六章“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倒是点破了“先天(?)从虚无中来”的玄机。为了相互交流,探索争鸣,鄙人从下列三方面浅论。  相似文献   

13.
寒塘冰泮     
本局原无二·九位红兵,《驰神轩》(福州林幼如抄本)名“花报喜”(题切红双炮连将),《江湖棋秘》(哈尔滨陈维垣抄本)名“寒塘冰泮”(题切局面如融冰),是一则招法精警而简短的和局。增加二?九位红兵,招法变化更加丰富奥妙。招法如下:  相似文献   

14.
对“六字气法”炼法的思考石伦六字气法,又称“六字诀”、“六字吐纳法”、“六字炼气法”等,是古人通过呼吸吐纳进行疗病健身之法,初见于南北朝时期道家兼医家陶弘景编著的《养性延命录》一书。该书的《服气疗病》篇中记载:“凡行气,以鼻内(纳)气,以口吐气,微而...  相似文献   

15.
谢怀宇  谢怀召 《武当》2006,(12):39-40
金丹大道有两家三元之分。两家者,内丹与外丹;三元者,天元、地元、人元。所谓内丹者,结丹于人身之内的丹田玄窍之中,无质生质,成就阳神。外丹者,结丹于人身之外的金鼎神室之内,无质生质,成就神丹。内丹者,在人身之“中”的神室内结丹。外丹者,在身外之神器内成丹。二者理法相同  相似文献   

16.
曹英峰 《精武》2006,(2):7-8
炼气,非但易筋赖于此,更是洗髓必由之门径,是易筋经中最为核心的部分。目前除张义尚先生在《真传易筋经》中披露“九转呼吸法”外,余下各版本均不见记述。这里所说的“炼气”,是有别于世面流传的所谓“气功”方法的。“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这“一口气”, 简而言之,就是锻炼呼吸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胡鸿章 《武当》2004,(12):42-45
欲得金丹,须先明人身中的玄关一窍。而这个窍古来从不轻易传人,甚至不许坐私传之。是以在一些丹经中多以隐语、暗喻、巧比、行话等等方法来表述。大都以还丹为界,前后各有一个名称。在还丹前《道德经》名之日“玄牝之门,《参同契》日‘规中”’,《金丹四百字》日:玄窍。还丹后《道德经》日:“玄牝”,《参同契》日:“真人”,《金丹四百字》日“玄珠”。还丹前后这两者通称日“玄关”。  相似文献   

18.
水火居士 《精武》2008,(9):46-46
《黄庭》云:“何不食气太和精,故能不死人黄宁。”子夏日:“食气者,神明而寿。”夫子日:“夫形之所恃者气也,气之所依者形也。气全即形全,气竭即形毙。是以摄生之士,莫不炼形养气,以保其生。未有有形而无气者,即气之与形相须而成,岂不皎然?”  相似文献   

19.
吕耀文 《收藏》2006,(10):121-121
灵璧石是中国四大名石之一,因产于安徽灵璧县而得名。灵璧石有着悠久的观赏历史,它“石理嶙峻,青润而坚,叩之铿然有声”(宋人杜绾《云林石谱》),又“色如漆,间有白文如玉,叩之声如玉”(明代文震亨《长物志》),其名贵之处在于诸美皆备,  相似文献   

20.
与原来中学体育课程对比,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学)》(以下简称《课标》)在价值体系、目标培养、课程基本理念、学习领域、水平划分、课程评价等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为中学体育改革、实现素质教育、切实贯彻“健康第一”教育思想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然而,关于“体育与健康”理念的说法,笔者认为颇有值得推敲之处,姑且列出,请老师和学者指教。一、构词l.“体育与健康”理念与《课标》性质“体育”、“健康”都是名词,“与”只能是连词。《汉语大词典》中,“与”作连词指:(l)和、及;(2)与其;(3)如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