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现在的学生 对写作兴趣索然,视作文为畏途,“谈作文而色变”。写作文时 常常冥思苦想,落笔千斤,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枯燥无味,甚 至有的语不成句。如何才能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呢?如何才能 让学生把写作文当成一种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方式’乐于表达 呢?我认为关键是要在一年级激发学生的说话、写话兴趣’乐 于“吾手写吾心”。根据低年级孩子爱好绘画的年龄特点’我们 把绘画与写话进行融合,把“采蜜集”变形成“绘画日记”。从而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学生处于一种放松的心态’真正做到“我 手写我口,我口说我心”。  相似文献   

2.
命题是作文教学中的第一道工序.如何命题?命什么题?必须讲究科学性和计划性.这不仅关系到一次作文的成败,而且将影响一个学期甚至整个初中或高中阶段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每一次作文命题,不仅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而且要“瞻前顾后”,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命题中的规律性.过去在作文命题中,自己的教训也是很深刻的.表现在:一、“左”的流毒.命题时往往“赶浪头”,片面强调配合政治形势,脱离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3.
快乐习作     
现在不少同学怕写作文,几乎是“谈写色变”。为什么同学们如此畏惧作文?难道真的这大千世界没什么可以让我们写的吗?当然不是。仔细想想,可能是那一条条写作规则、要求让我们觉得“高处不胜寒”。这个要求,那个注意点,让人感到作文是那么的玄乎呀,它只是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的专利。其实,小学生作文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事情用适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这个“适当”可以理解为“准确”,更可以理解为“学生已掌握的、会用的、能够表达清楚意思的语句”。毕竟,我们小学生不是成人,所以从2001年起已经把小学生的作文改称为…  相似文献   

4.
正如浙江省优质课(作文课)评比结束时评委点评的那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再孤立地关注写作的技巧方法,而更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情实感;即使是技法的教学也与“人”的存在结合了起来,不再为工具而工具。忧的是不知一节作文课到底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多少收益?不知经过作文教学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他们的原有水平相比又发展了多少?一、“无米下炊”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生活”吗?“无米下炊”是许多学生作文的通病,有人归因于学生“没有生活”。学生真的没有生活吗?我们的学生其实并没有脱离生活,“他们…  相似文献   

5.
<正> 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学生一提到作文就会垂头丧气,毫无信心,有一种惧怕的心理。每当作文时,咬笔头,皱眉头,但师命难违,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挤牙膏”,甚至生吞活剥,以抄代作,敷衍了事。为什么学生对作文加此缺乏信心,如此畏惧呢?从其作文心理方面分析,其因如下:对生活缺乏感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首先要有东西可写,有话可说,现在大部分的学生腹中空空,到一作文时,笔有千斤重,左想右想想不出,这就是学生平时缺乏对生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的试金石在于学生习作水平的验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习作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称为“生态课堂”,而由此生发的促进学生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我们不妨称它为“绿色作文”。我们追求的“绿色作文教学”在于将学生引入生活,将作文融入生活。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我们注重在“绿色作文”的源泉和基础上下功夫,并突出抓好五个环节。一、“绿色作文”的源泉是生活这里我们突出抓了以下两个环节:一是情趣开放,让学生焕发习作的欲望。“绿色作…  相似文献   

7.
在对小学生作文心态的调查中,我们深深感到,改革以“文”为本的旧作文教学机制已刻不容缓,改变作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消极心理,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如何化消极为积极?让学生从消极心态的“阴影”中走出来,走进“阳光”?我们的思路是:以人为本,从“怡情”、“沟通”、“松绑”、“实践”、“积累”五个维度构建作文教学框架。 一、怡情 将培养学生的美好心灵,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以及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作为作文教学的灵魂。在操作上,一是充  相似文献   

8.
当前作文教学中影响创造力培养的六种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能力在整个语文能力中是属于最为尖端的那一部分。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来是非常有效的 ,但是 ,现在至少有一半的中学生讨厌作文、害怕作文 ,不但作文教学的质量低下 ,而且写作文已经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至于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几乎成了一句空话。原因何在呢 ?就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存在以下几种令人生畏的行为。一、结合课文“套”作文读写可以结合 ,特别是学生初学写作时 ,要尽力把作文与课文结合起来 ,但结合必须有个度 ,必须掌握分寸。现在的语文课本 ,每一…  相似文献   

9.
校园逸趣     
先存盘后重启电脑迷王老师在抽查同学们背诵时,一个学生靠惯性正往下背着,背了一段便打住了,实在想不起来,只好问:“老师,我可以从头背起吗?”老师说:“等等,我先存盘你再重启吧。”老师:你能说出自然界的四大元素是什么吗?学生:火、空气、土壤……老师:想想你是用什么洗手的?学生:肥皂。杰克中文很差,有一次课上,老师将杰克的作文发给了全班所有的同学。杰克当时受宠若惊。老师发完作文后,对同学们说:“发给你们的这一篇作文‘很不简单’,所有想象得到的错误在这里面都可以找到,我们现在就以这篇作文作范文,开始改错。”考试时,主考官对一…  相似文献   

10.
现在大多数中学生怕写作文,这是语文教师深有体会的。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何让语文教师从繁重的作文堆里解放出来?“接力作文”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们的作文现状是:一方面,我们在努力减少条框限制、开放写作空间,鼓励写出真情实感、鼓励个性创新;另一方面,不论作文命题如何花样百出、求新求变,学生的作文仍然是“殊途同归”、“条条大路通罗马”,作文的形式、材料可以变,而思想价值取向永远不变。如此,学生作文怎能有“真情实感”的流露 ?而思想价值取向单一,又何谈个性的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们课本里有《荷塘月色》,但如果学生写荷花不是“出淤泥而不染”而是借此表现一种哀愁的情绪,能获得我们的通过吗 ?我们课本里还有《故都的秋》,但如果学生写秋天不是收获…  相似文献   

12.
张岩  王涛 《辽宁教育》2006,(7):57-58
习作教学的试金石在于学生习作水平的验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习作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称为“生态课堂”,而由此生发的促进学生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我们不妨称它为“绿色作文”。我们追求的“绿色作文教学”在于将学生引入生活,将作文融入生活。为了切实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我们注重在“绿色作文”的源泉和基础上下功夫,并突出抓好五个环节。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看到学生面对作文题目苦笑相觑的时候 ;当我们批改着拾人牙慧 ,没有灵性 ,同是一种精神套路的作文的时候 ;当我们慷慨陈辞讲解作文的模式体系、方法规律的时候 ,作为语文教师是否意识到学生心灵、精神、人格的异化 ,是否意识到封闭、单调、落后作文教学中的“沉疴” ?在大力提倡从“师本”走向“生本”教育的今天 ,我们在作文教学问题上 ,应提倡开放 ,向社会、生活开放 ,向学生思维开放 ,向学生情感开放 ,使学生写出有物之文 ,有我之文 ,有文之文 ,以适应写作教学目标革新的需要。向社会、生活开放王蒙曾说过 :“当你拿起笔时 ,你激动…  相似文献   

14.
“思想训练是写说理文的必要准备,写说理文也是整理思想和训练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朱光潜先生的这句话启示我们,思维训练应是作文教学的主环节,是核心。材料有了,怎么提取?又怎么组合?这全靠灵活而有条理的思维。作文水平差的学生缺的正是这个“才气”,于是,他们很想有例文作参照物,这不奇怪,问题是怎么样“参照”?引路靠老师。我的作文指导常运用类似“作文”的例文(高了、大了不合中学生实际),引发学生从中展拓。最近,我让学生写《面对亚运圣火……》,现在选一篇《亚运圣火照人生》,作为参照文,进行思维训练。训练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现在学生怕写作文,原因之一是教师给学生的作文评语“打击有余,激励不足”。教师该掌握怎样的尺度,才不至于打击学生的写作热情、限制学生的发展呢?《发展性课程评价》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在写作文评语时的一把标准尺子。怎  相似文献   

16.
怎样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能力?是看其词汇量的多少,还是语法知识掌握的程度?俗话说;“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一篇作文其实就是一个学生语文能力的很好的体现,但现在的大多数小学生提到作文就头痛,作文教学的确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广大教师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应以作文教学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一位中年老师拿着一本作文,步履矫健地走上高二(3)班讲台,用眼扫视前后,敞开喉咙:“这节课评讲作文。”问了问:“前次做作文,我提出了什么要求呢?”“以‘……情’为题,通过写人记事,抒发出一种真情。”学生齐声回答。“现在,听我读篇作文,想一想合不合上述要求呢?”翻开作文本,一字一顿地读出题目“鸽子情”。学生面面相觑,感到惊奇。接着老师抑扬顿挫地读开了  相似文献   

18.
“做作文”强调学生的习作过程是一个现实的体验、思索、整理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的习作过程有重要的作用。那么,为什么要“做作文”?怎么引导学生“做作文”呢?这都是我们所要探讨的问题。一、找寻“做作文”的依据误区之一:拘泥环节,耗时太多我们的教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往往精耕细作的多,大胆放手的少;按部就班的多,勇于创新的少。作文教学大致有以下几个环节:教师命题,并指导审题;学生写初稿;教师抽样点评;学生自改;教师修改;学生誊抄作文;教师在学生作文本上作出评价;教师总体讲评。这样做耗时较多,冗杂呆板的教学步…  相似文献   

19.
习作教学的试金石在于学生习作水平的验证。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试图构建一种与“新课标”最为合拍的习作教学新方案,现在理论界将这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称为“生态课堂”,而由此生发的促进学生情智生态均衡发展的作文我们不妨称它为“绿色作文”。我们追求的“绿色作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我们布置一个作文时,学生常抓耳挠腮,愁眉不展,那种艰难的处境真让人着急。难道作文真有那以难吗?我们还是不要轻易下结论。我们知道谁都从学生时代走过,学生作文的那种感受在我们身上也曾有过,可是现在我们作文时却得心应手,有的老师还以此为享受。这种变化难道不能在深思之后作为一种很好的经验向学生介绍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