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问题的提出 PISA 2012将数学素养定义为:“数学素养是个体在各种情境中进行数学表达、数学运用、数学解释的能力,它包含数学推理、运用数学概念、数学步骤、数学事实和数学工具来描述、解释和预测数学现象.它帮助个体认识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所起的作用,做出有根据的判断和决策,成为具有建设性、参与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公民”.[1]  相似文献   

2.
如何进行定理教学,笔者认为其一是通过教师能动地引导,使学生能主动地自我发现定理;其二是教会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能运用“联想旧知,提出问题,挖掘条件,猜想结论,推证新知,问题解决”的六段式科研探索步骤。 下面我们以解斜三角形的余弦定理教学为例,解释这两个步骤。 [1]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启发学生复习旧知,即在RtΔABC中有下列关系(C=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写的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充实了“简易方程”一节的内容。在实验中,我们采取以下几条措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讲清解简易方程的一般步骤解简易方程有一定的解题步骤,学生掌握了这些步骤,并按照这些步骤去解简易方程,有利于正确地解简易方程。我们在教学简易方程例1时,结合例题的教  相似文献   

4.
数学思想方法是以数学内容为载体的对数学内容本质的认识和解释,是一种隐性的知识.因此,要通过反复实践、体会才能领悟、理解和运用.它不需要“事后诸葛亮”式的点缀,即在解题活动获得成功以后以“专家”的口吻作出点评:“这是……方法”“那是……思想”;它应当通过相关教学内容的“再创造”使之真正“可以理解、可以学到手”.  相似文献   

5.
一、整体思想巧解 数学的思想方法很多,“整体思想”即为其中之一我们在解有些数学题时,由给定的条件,按照常规的方法和步骤,不可能直接解决问题或要走许多“弯路”,而必须把“非必求部分”视作一个“整数”体现出“整体思想”,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相似文献   

6.
在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教学中,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材总结步骤为:实际问题→数学问题→写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方程的解→用方程的解对实际问题进行解释。但在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7.
赵丽娟 《课外阅读》2011,(2):150-151
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重视思维品质的培养。解题能力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数学解题过程可分为:“审题”、“分析”、“求解”、“回顾”(即再思考)四个步骤。如果说“审题”是解题的起点,那么解题后的“在思考”便是解题的归宿,它远比前三个步骤更重要。“题海”无边,只是解题,解完不去思考研究,只能“食而不知其味”解再多的题也是无法提高能力,也只能被“题海”灌的晕头转向。  相似文献   

8.
李昭华 《学周刊C版》2011,(10):134-134
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是笔者于2010年6月撰写的《浅谈小学数学应用题四步教学法》(2010年9月发表于东北师大《数学学习与研究》)中提出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方法.即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紧抓四个步骤:牢固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学会分析方法;一题多解:顺利完成初学列方程过渡。”  相似文献   

9.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与数量关系的学科。“数”与“形”是数学研究中两个不同的侧面,它们之间不仅互相联系,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互相转化。中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掌握好“数”、“形”关系,使各部分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是增强解决问题能力,提高数学整体水平的一条便捷之路。 数形转化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有力杠杆,通过它可以把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解决;反过来,也可以把代数问题、三角问题转化为几何问题而获解。针对一些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常常忽视“形”对“数”的反作用,即不能熟练利用几何图形,帮助解决数量关系,或对数量关系作出直观的说明和准确的解释。本文列举了数形结合的多种题型,旨在使同学们通过这些题目的认识,产生学习兴趣,克服思维定势,学会用几何的方法去解决代数与三角的问题。 [例1]求函数y=(3-sinx)/(4-2cosx)的值域  相似文献   

10.
杨宏 《江西教育》2010,(1):74-75
“数学广角”是人教版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也是~种新的尝试。它系统而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变成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在教学“植树问题”时,特级教师刘永宽通过整合教材,将原本比较复杂的问题类型浓缩到一个简单的情境中,有效地将数学思想巧妙地渗透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之中,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我们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理解它的实质,不理解数学归纳法两个步骤的作用,而是死套它的步骤解题.为了使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两个步骤的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对这种重要的证明方法有比较深刻的理解,我在“第一课时”中介绍了归纳法,为什么要学习数学归纳法及什么是数学归纳法.在学生对数学归纳法有一个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第二课时”加强了对学生发现思维能力的培养,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现着重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情况.一、复习:什么是归纳法?什么是数学归纳法?由学生回答。二、…  相似文献   

12.
一、要重视验算教学在部编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九册中,归纳的解应用题四个步骤,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决不能忽略或放弃其中任何一个步骤。然而“检查或验算”却是目前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究其主要原因,还是“教”的问题:一是有些教师认为课本中找不到如何进行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一题多解”的探讨,既是教师争相研究的热门课题,又是学生津津乐道的最热话题.“一题多解”在初中数学的课程教学中,通过对一个数学习题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是一个多维度、多角度、多深度的剖析过程,可以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类比迁移等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一题多解是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有效途径.多年来,一题多解一直活跃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但是,一题多解在数学教学中有那些作用?如何有效地、灵活地将一题多解应用于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之中,进而充分体现新课改中所关注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呢?下面将围绕着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及体会.1用一题多解揭示数学的内在美,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往往建立在对事物认识或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心理上.在一题多解教学过程中,常常让人“看到”数学各部分…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命题的证明中,反证法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方法。在这里就反证法的定义,步骤及其应用进行说明,使大家运用起来更为简捷方便。它对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拓展学生证(解)题思路,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志凤 《教师》2013,(30):40-40
我们知道,“倒推”的策略属于特殊教学策略,它是特定问题情境下的解题策略,通常情况下,已知某种事物或数量按照明确的方法和步骤变化后的结果,又要追溯他的起始状态,便适合用“倒推”的策略来解决。这是一节“策略”教学的课堂,“策略”高于解题方法,而又低于数学思想,以往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往往会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教给学生解应用题的方法,而淡化了策略的形成,所以今年在教学这一内容时,  相似文献   

17.
“实数集是有序集”,这个性质并不“显眼”,但是,在不少数学问题中它能“一招破敌”。本文仅就用“有序化”思想解数学竞赛题举例说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转化思想在数学中应用得十分广泛.我们在解数学题时,碰到陌生的问题常设法把它转化成熟悉的问题,碰到复杂的问题常设法把它转化成思路方法简单的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在解直角三角形中,许多问题要通过转化,构造直角三角形,变“斜”为“直”.例1如图所示,在△ABC中,∠B=60°  相似文献   

19.
刘丽华 《教师》2012,(30):88-88
数学解题训练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解题训练中典型题目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发散性、创造性,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知识能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本文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阐述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数学思想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近来,在不少数学期刊上讨论“一题多解“的文章较多,却很少谈及“多题一解”的问题。诚然,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根据不同的思路,应用不同的基础知识,采取不同的数学方法,灵活多变地求得同一个问题之解答的能力。特别对于重点班和数学小组的学生来说,其作用和教益都是不言而喻的。然而,目前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他们对于解决某个数学问题的基本思路,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等都难以具备,谈何“一题多解”!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坚持“多题一解”的训练,倒可以给学生带来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