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学期,我班围绕“我们的幼儿园”这一主题开展建构活动。经过一个星期的指导,幼儿已能用积木和插塑搭出幼儿园模型,游戏时他们都很投入。可到了第二个星期,幼儿便不感兴趣了,自选游戏活动时,他们都不肯参加建构游戏。 如何再调动起幼儿对建构游戏的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正>“童心世界,万物可搭”。建构游戏不仅承载了幼儿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且凸显了幼儿指尖上的智慧。以单元积木为载体的建构游戏,更是为幼儿的游戏世界提供了无限的探索空间。以下积木游戏案例是对幼儿真实成长的记录,也是师者智慧陪伴的留痕,让我们走进积木世界,走进幼儿搭建的空间,用智慧倾听儿童,用成长相伴成长。  相似文献   

3.
怎样设计出有效的提问,既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又充分保证教学效果,笔者结合一个教学活动的两次案例比较,谈谈体会。案例一:教师准备了一些积木让幼儿坐在椅子上玩了一会,便将一块积木放在桌子上问“积木放在桌子上它自己能动吗?”幼儿不加思索地集体回答:不能!”教师:你让它动了吗?”幼儿:动了。”教师问:你是用什么方法让它动的?”个别幼儿较积极地回答着,还有大部分幼儿仍在玩积木,接着,教师又问:那些玩具朝哪些方向移动?”幼儿有些茫然,没有回答,教师便引导幼儿在地板上将积木向指定的幼儿推去,后有幼儿回答“朝××方向移动了”,教师又…  相似文献   

4.
螺母积木是由螺栓、螺帽、各式孔洞不规则木板等共计14种部件组成的积木玩具,是一种低结构的游戏材料。螺母积木是幼儿园的新成员,不要说孩子们没有玩过,连老师也没有玩过,没有固有的经验,可以说是全留白状态。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如何支持并推动幼儿的螺母建构游戏达到更高水平呢?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我爱人给儿子辰辰买了一副积木,谁知好事却成了“坏事”。事情是这样的:辰辰常常喜欢把一块块小积木垒在一起,可是,小积木垒到一定高度后就倒了。起初一两次倒塌后,儿子仍能耐心地去搭,但次数多了,就显得不耐烦了,甚至又吵又闹,还气得把积木全都扔在地上。为了“解围”,我把扔在地上的积木一一拣起,鼓励他再搭,可他怎么也不干了。怎么办呢?我去请教《幼儿教育》,其中《我教幼儿自己夸自己》一文提醒了我,我何不也来夸夸孩子呢!当他垒好的积木眼看又要倒下来时,我和周围的“观众”一齐为他鼓掌:“真能干!真能干!”并说:“请你教我搭,好不好?”这一招果真有效果,他的脸色  相似文献   

6.
在幼儿园组织开展的幼儿游戏中,积木建构游戏是最基本、最重要也是幼儿最为喜欢的活动。积木建构游戏实训课程的学习能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掌握积木建构的技能和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园开展幼儿积木游戏奠定基础。基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产出导向,以邦宝积木建构游戏特色课程的构建为例探讨积木建构游戏实训课程的设计及实施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沈燕 《理科爱好者》2023,(1):248-250
主题积木建构游戏是幼儿园常见的游戏活动之一,在提升幼儿的能力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幼儿对此类游戏活动的兴趣也较为高涨。在开展主题积木建构游戏时,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深度学习水平,在游戏当中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文章从建构游戏材料、主题积木建构游戏、深度学习的概念出发,分析主题积木建构游戏在幼儿教育当中的作用,从四个角度阐述了主题积木建构游戏下大班幼儿深度学习的指导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幼儿教师做好游戏活动教学工作,满足幼儿的深度学习需求。  相似文献   

8.
结构游戏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游戏。在结构游戏中,幼儿利用积木、积塑、沙、粘土等材料,进行建造、插接,反映建筑劳动、建筑物及各种物品。本文主要论及幼儿利用积木进行建造的活动。怎样使幼儿对结构游戏产生兴趣,使幼儿在建构能力以及创造力、想象力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呢?笔者通过一年的实验研究,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分三个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基础阶段(入园后1~4个月)(一)幼儿的特点及表现这个阶段,幼儿刚入园,对集体生活处于适应阶段。他们原初的建构水平不同,有的幼儿不认识建构  相似文献   

9.
夏晴 《父母必读》2010,(2):97-98,100-105
玩球、玩积木的过程,也是宝宝建立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的过程。和宝宝一起玩,帮助他一步一步地提升智力,建构起自己的“方圆”世界。  相似文献   

10.
蔡毓梅 《中国教师》2014,(24):59-61
<正>结构游戏是一种建构游戏,是幼儿运用各种结构材料动手造型的活动,通过构造物体或建筑物,实现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结构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感知运动和智力的发展,可以培养幼儿的艺术兴趣、审美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意志品质。那么,如何开展结构游戏?如何在结构游戏中有效地观察、推进游戏的发展?笔者以结构游戏"春天的公园"为例,提出自己的粗浅看法。一、在有效观察中调整游戏材料的投放结构游戏除了运用积木、积塑进行游戏外,还可以  相似文献   

11.
情况分析 幼儿园数的教育,除了向幼儿传授数、量、形、空间的基本概念外,还包括集合(归类),集合的概念幼儿是难以理解的,但教幼儿用集合的观点,根据事物某一方面的共同点进行归纳、集中,却不是件难事。如,在搭积木的游戏结束之后,可对幼儿说:“××,请把长方形的积木放在这个箱子里。”“××,请把三角形的积木放在这个箱子里。”这样,幼儿就会把长方形或是三角形这种有共同点的同类物品加以集中,这就是集合的基础。根据此观点,我设计了大班数学活动“我的朋友在哪里”。  相似文献   

12.
王文超  梅萍 《山东教育》2003,(15):27-27
幼儿园环保教育是培养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重要方面。怎样提高幼儿环保意识,学做环保小主人,一直是我们研究的课题。最近,我班幼儿通过自己建构环保主题,自己搜集素材,自己制作宣传品,亲自走上街头向过往行人宣传环保知识,真正成为了“环保宣传员”。活动一、主题的生成周一早上,孩子们一来便围坐在一起,兴奋地谈论着周末的见闻。其中,一个孩子说:“我告诉你们,3月12日是植树节。”有几个孩子应和着:“我知道,植树节可以去种树。”这时我坐了下来,问:“为什么要种树呢?”孩子们都摇摇头。我又问:“怎么能找到有关树的知识呢?”孩子们抢着说:…  相似文献   

13.
沈舒舒 《成才之路》2012,(22):67-67
正结构游戏就是通过操作各种材料,进行物体构造的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少儿结构游戏从单纯的积木拼搭到运用多种技巧来操作金属、塑料等多种结构材料,游戏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因此,结构游戏是实践性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的特点的结合,结构游戏对少儿认知发展的作用非常突出。一、促进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发展结构材料没有固定的模式,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探索,从而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幼儿可以自由建构各种物体,可以灵活多变地利用材料。而尝试、设计、实验是促进儿童想象力、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在游戏中要自己根据材料去寻找联系和组合,摆弄各式各样的积木,将积木一  相似文献   

14.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习以为常、看似无足挂齿的小事,真要深究起来却往往藏着大学问。我曾经想过,为什么小孩常常被人称作“小朋友”,而“大人”却很少被称为“大朋友”呢?为什么同是小孩,学前的幼儿比小学生有更多的场合和机会被称为“小朋友”呢?我自己就没有找到很满意的答案。但我想,这总应该与学前幼儿天真无邪、纯洁坦诚、有“赤子之心”等特点有关。“大人”的世界,过于纷纭复杂,是否朋友、能否成为朋友并非一见面就能确认;而小孩、尤其是幼儿,在常人心目中都是纯真得可以“不设防”的,而这正是为友之道之一,况且幼儿的角色简单,没有很多的头衔或称谓,自然就常常被人称为“小朋友”了。  相似文献   

15.
幼儿园教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工作的基点是了解每一个教育对象——幼儿。教师了解幼儿的途径虽然很多,与幼儿接触的时间也较长,但如果不会、不注意时时刻刻细心地观察孩子,那么就不可能真正地了解孩子,也不可能对孩子作有效的指导。我们常能看到这种情况:有的老师不了解孩子在做什么,就乱下禁令,乱指挥。如有一个孩子在游戏时把两块像老虎钳似的积木夹在自己的两耳上,並自得其乐地把头晃来晃去。老师看到了,问道:“塑料积木是怎么玩的?夹在耳朵上痛不痛?”不等孩子回答就命令说:“快把它拿下来!”孩子不得已慢慢地拿下了夹在耳朵上的积木。然而当老师转身刚走开,他又马上拿起那两块积木重新夹在白己的耳朵上,并摇头晃脑地向两旁“吼、吼”地叫着。原来他正把自己想像成  相似文献   

16.
在“蝴蝶”这个主题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丰富的区域环境,尤其在美工区,我提供了多种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在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感官充分了解、认识、感受了五彩缤纷的蝴蝶后,我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来表现对蝴蝶的认识。我问幼儿,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现美丽的蝴蝶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说:“我想用蜡笔画蝴蝶!”“我想用线描画蝴蝶!”“我想听音乐表演蝴蝶的舞姿!”“我想折、画、剪蝴蝶!”“我想画中国画蝴蝶!”“我给蝴蝶涂色穿上对称的花衣服!”“我用积木搭!”“我用蜡染画画出来!”“我插塑!”“我用橡皮泥捏!”“我折纸蝴蝶!”“…  相似文献   

17.
积木是幼儿喜欢的游戏材料之一,丰富的积木建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比如探究数与量,发展儿童空间技能,运用象征符号,以及发展社会情感技能等。一、积木区现状研究分析几乎每个班级都会在班级内创设一个积木建构区,老师们往往会用一种放任自流的态度去对待它。偶尔更换材料,很少在区域里与幼儿互动,很少与幼儿讨论如...  相似文献   

18.
“拼积”游戏是指幼儿用积木、塑胶粒(或五彩扭扣)、拼版(如七巧板)、小石子及其他构件一类的东西,模拟周围事物形象进行拼搭的的智力游戏。其根本特点是幼儿可以按自己的意愿进行创造,可以不断地花样翻新,百玩不厌。幼儿时期是发展智力的重要时期。“拼积”游戏通过对拼积材料的比较选择,造型设计,有利于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拼积”游戏也是幼儿对客观事物从“再造”走向“创造”的过程,如幼儿玩积木时,开始只按图和成人的指点,后来能按自己想象来拼搭,并说“这是一座大桥”,这就是最初的创造活动。同时,“拼积”需要精细、灵巧的动作,这能使手指小肌群得到良好锻炼,从而刺激大脑皮层的“手指运动中枢”,有利于幼儿智能的全面提高。A、开展“拼积”游戏,首先要带领孩子观察  相似文献   

19.
幼儿在积木游戏中的建构认知类问题主要分为决策类、设计类和疑难排除类三种类型,其表征的发展涉及试误、顿悟、类比及分析等。影响幼儿积木游戏中建构认知类问题表征的因素主要包括幼儿有关建构的知识和知识的结构化程度,问题的种类、难度、数量和呈现方式等。教师可结合影响幼儿问题表征的多种因素,采取多样化的策略促进幼儿表征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廖贻 《学前教育》2005,(1):35-36
区域活动是教育者以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让幼儿自主选择,并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获得学习和发展。而幼儿园积木区的学习活动常出现这样的问题,尽管大班积木区配备了各种积木,但较少有幼儿喜欢使用这些积木进行大型建构活动,致使积木区的教育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