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历史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其中,时空观念被视为"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否成立的基础。笔者以《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课"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一课教学设计为例,着重探讨时空观念素养如何在统编版教科书的教学中落实。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统编版历史教材为例,首先对史料实证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统编版教材中史料设置的变革,最后提出了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的教学路径,包括甄别史料价值、诘问史料的使用、设置史料情境、启发史事运用思维。  相似文献   

3.
<正>解读《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可知,历史教学要对学生进行“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培育。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要以课程标准为导向,以历史教科书为根本,加强对历史教科书的探究学习。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多角度”谈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的使用。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包含学习聚焦、历史纵横、史料阅读、学思之窗、地图等学习板块,既契合《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关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也符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对此,如何充分挖掘教科书的史料资源,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与历史解释能力,最终指向家国情怀的培养,是一线教师面临的重要教学问题。基于此,本文拟以“学思之窗”板块为切入点,结合《中外历史纲要(上)》中的第15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探究如何善用追问,开启学思之窗。  相似文献   

5.
<正>统编版初中历史教科书图文并茂,其中大量的插图是教科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插图在带给师生更多趣味性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有效运用教材插图,让学生学会识图、用图,以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本文试图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为例,来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插图运用问题。一、历史教材中的历史图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资料、图片、图标、实物、遗址、遗迹……  相似文献   

6.
陈鹏礼 《甘肃教育》2023,(4):121-124
史料实证是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以史料实证为指导思想,有助于增强学生搜集信息和整合材料的能力,能够为培养学生辩证思维奠定基础。文章以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为例,创造性地运用问题教学法,总结和概述史料实证视域下高中历史问题教学的重要性,并从巧设问题情境和构建问题框架两大层面,分析历史问题教学的基本策略,以此锻炼学生搜集史料和运用史料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及其养成,已成为中学历史教师教育教学的新目标,以及衡量自己教学成果的新标尺。在五大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都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国情怀则是核心价值观在历史学科中的集中体现。本文将结合统编《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科书中的第12课“新文化运动”教学,探索家国情怀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8.
<正>史料不仅是研究历史的前提条件,也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素材。教师运用基本史料来创设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和判断,锻炼自己的历史思维,培养自己的史料实证能力。笔者在阅读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统编版教科书“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一目为例,拟对史学阅读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做一些尝试,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认为史料实证“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并提出了“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并在学习和探究活动中加以运用”的教学要求。事实上,近年来我国中学历史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渗透与落实:统编教科书设有“材料研读”“相关史实”等栏目引导学生重视史料阅读与分析;课堂教学中“史料运用与解读”几乎是评价一堂历史课的必备维度;学业测评里“史料实证”为重要考核内容,对学生历史问题论述的考评特别强调证据链意识、论从史出;教师教研培训也对“史料实证”教学要素给予颇多关注。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接替三维目标成为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指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史料实证作为诸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其内涵是:“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可见,史料实证素养强调学生通过对史料的辨别和分析,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增强实证意识,最终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本文以统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为例,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颁行,统编版历史教科书在全国范围内的陆续使用,给一线教师的教学带来新的挑战。本文围绕统编教科书应该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三个问题,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为例,对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统编版历史教科书教学做一反思和总结,供同行参考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正>史料实证作为《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到的五大核心素养之一,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是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必要途径。“史料教学是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的一种理念和实践”[1]。只有让学生像历史学家一样经历史料考证、探寻历史的过程,才能真正培养他们的实证精神,落实史料实证核心素养。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教科书中的历史结论与观点,很难有机会通过实证作出自己的解释,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基于历史场馆的史料实证活动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史料实证素养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立足《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抓住史料实证素养的4个层级水平的本质,将史料实证素养培育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而让史料实证素养在历史课堂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4.
<正>自统编历史教科书实施后,如何最大限度使用教科书中的史料,是一线历史教师关注的重要教学问题。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要求,笔者试以《中外历史纲要》中的一些史料为例,结合自己在探索提高课堂深度学习方面的一些实践谈谈自己的感触,不当之处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正>统编版教科书从编写体例到功能性栏目的设置,无不体现、渗透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朱汉国先生说:“想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历史解释,必须要厘清历史解释的两个关系:第一,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的关系;第二,历史解释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的关系。”追寻朱汉国先生对厘清历史解释两大关系的思考,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6.
<正>统编版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分上下两册,按照历史发展的时序,以时空观念为线索,分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叙述中外历史进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时空条件下历史的发展变迁,掌握中外历史发展趋势,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提出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在历史教学中更加突出对学生实际能力和五大核心素养的考查。实践发现,时间轴是能够帮助学生梳理事件的时序关系,把握繁杂的历史事件,提升中外历史事件的时空对比能力最直观、最简明,时效性和可操作性都较强的一种方式,也能够弥补课堂高度概括、跳跃性大,学生不易消化的不足,是落实教学目标最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改的热门话题,也是新课标的一大亮点,更是新课改向纵深推进的关键.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形成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内在心智与潜能,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等五方面的内容.文章以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辛亥革命》一课为例,结合年表、地图、相关史料素材、历史影视作品等,探究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张安庆  谭慧娟 《求学》2022,(1):53-54
<正>新课程改革提出了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其中,时空观念是近几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历史学习中重要的学科思维,学生应学会从时间、空间上对中外历史发展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整体比较,掌握历史学习中的比较分析法。接下来,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一学科思维在高考历史大题中的运用。一、合理利用教材,构建时空框架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统编版教科书最大的特点就是延续了初中历史教材的编撰方式,内容按照时间顺序从古到今进行编排,较好地贯彻了时空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加连贯完整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历史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其中,家国情怀作为最高层次的核心素养,“体现了历史学习的价值追求,是其他素养得以达成的情感基础和理想目标”。因此,初中历史教学落实家国情怀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结合统编版教科书“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一课的教学实践,从“凝练教学立意”“凸显情境教学”和“关注现实问题”三个方面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20.
<正>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科书的编写承袭统编版教科书的风格,每课依然安排“历史纵横”“学习聚焦”“史料阅读”“思考点”“问题探究”“学习拓展”等栏目,但在内容编排上突破《中外历史纲要》的通史体例,采用专题的形式对统编教科书进行统整和深化。专题史教学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历史意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现象和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考能力[1],促进历史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在选择性必修教学中,要想让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