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父亲。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  相似文献   

2.
正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自幼聪明好学,在书法上专工草书、隶书,也善画画儿。他七八岁时始学书法,师承其父。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父亲很高兴,夸赞道:"此儿后当复有大名。"小献之听后心中沾沾自喜。还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让献之在扇子上写字,献之挥笔便写,突然笔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献之灵机一动,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众人对献之书画赞不绝口,  相似文献   

3.
书法是中华民族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瑰宝。据考,东汉时,书法已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历朝历代都有众多的书法家,若群星灿烂。而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最为著名,尤其是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无与伦比的完美境界。他的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兰亭序》,被奉为“登  相似文献   

4.
阳光别墅     
《好同学》2003,(5)
话说王献之之父乃是鼎鼎大名的王羲之,不知天高地厚的他.有一次得意洋洋地拿着写好的书法到处炫耀,却被讥笑,自取其辱。所以他发愤苦练,要写完一水缸。  相似文献   

5.
王献之苦练书法基本功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父子二人均以书法闻名,被称为东晋“二王”。王献之很小的时候,看见父亲的字写得好,受大家的推崇,很羡慕,便也跟着父亲学写字。学了几年,他的字已写得很不错了,常常受到老师和小伙伴们的称赞,于是他洋洋自得起来。有一...  相似文献   

6.
完美的隐患     
①报载,一日本旅游团到巴厘岛游玩,结果一个也不落,都患上了霍乱,当地人却安然无恙。分析原因,是日本人在国内过分讲究卫生,很少接触杂菌,抵抗力减弱之故。当地人跌打滚爬,与杂菌共舞,产生了免疫功能。此话乍听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细想也有科学道理。王羲之有7子,前6子他竭尽全力、精心培养,但书法水平都不理想。于是他总结教训,改变教法,对第7子王献之来了个欲擒故纵,每每写字,故意不让献之进书房。  相似文献   

7.
《考试》2004,(Z1)
中国的书法,是一种举世闻名的艺术。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书法名家,如王羲之、王献之、柳公权、颜真卿、卫夫人等。在这些名家中,王羲之与墨池的故事流传较广。王羲之是东晋时人,生于公元321年。他创造了一种漂亮流利的书法,被人称为“书圣”。土羲之7岁开始学写字,他的家门口有一个水  相似文献   

8.
提到王羲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他潇洒飘逸的书法。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兼采众家之长,论者称其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故有“书圣”之美称。其实,王羲之在诗文写作方面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名士41人(一说42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临流赋诗,各抒怀抱。王羲之为这些诗做的书序《兰亭集序》,以文采书艺双绝而流传千古。  相似文献   

9.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书法家。于书法,他独尊王羲之,在其受禅登基之初,即采取一系列措施弘扬王羲之的书法。“博购王羲之故贴”,“古今工书钟、王等真迹,得一千五百一十卷”。宫内,他令诸太子临摹王羲之书迹;宫外,在弘文馆里“诏京官职事五品以上子嗜书者二十四人,录馆习书,出禁中书法以授之”。在国子监内设置书学,置书学博士。在科举考试中设“明书”科,把书法当作铨选官吏的主要条件之一,“工书也是进身之阶”。  相似文献   

10.
晋代的书法艺术是书法发展史上的顶峰.东晋的王羲之被誉为“书圣”。与其子献之合称“二王”,后世书家多以“二王”为圭臬。从平常所说的“唐诗、晋字、汉文章”,也可以看出历史上对晋代书法的高度评价。晋代为何会成为书法史上最为兴盛的时代?考其原因洧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千古一书圣     
胡序知 《山东教育》2004,(21):110-112
一个人,因书法而冠绝千古,他,便是被后人誉为书圣的王羲之。  相似文献   

12.
正王献之是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从小跟着父亲学写字。他很聪明,八九岁时就学得一手好字,常常受到大人们的称赞。虽然父亲常常告诉他:"写字好比练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献之却当做耳边风。有一天,献之在书房里写字。他模仿父亲的笔法连着写了几十个"大"字,拿在手里左看右看,越看越得意,越看越觉得自己写的字  相似文献   

13.
每当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除解读文本内容之外,我总是喜欢向学生介绍其书法成就。这次讲王羲之,刚下课就有学生问,王羲之这么高的书法成就,他到底是跟哪位大师学的?  相似文献   

14.
《辅导员》2014,(5):14-14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他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相似文献   

15.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伟大的书法家,他的书法艺术为历代书法家所推崇,直至今天,仍被人们临摹学习,被世人称之为: “书圣”。王羲之从小天资聪明,勤逸好学,有着许多传说故事。王羲之12岁时,有一天,他偶然发现父亲王旷的书箱里藏着大量前代名家谈书法的书籍,他高兴地竟忘了严父平时的管束, 把所有的书法书籍偷来研读。后来王旷发觉便责问道:“你为什么要偷书,偷取这么多的书做什么?”羲之笑而不答。他的母亲怕  相似文献   

16.
书法这门独特的艺术,向来为世人所公认和喜爱。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历代称他为“书圣”。然而羲之青年时代的书法并不特出,到暮年才美妙绝伦。前人说“右军书法晚乃善”,这是很有道理的。王羲之青年时代曾向卫夫人(字茂漪)学习书法。王羲之发愤学习,成绩显著。卫夫人称赞道:“逸少甚能学卫,笔势洞精,真书咄咄逼人。”但羲之并不是恪守师传,而志在改革,志在创新。因为卫夫人的书法如。“插花美女,低昂舞容”,直取姿媚,缺乏刚健笃实的风格,所以不能令羲之满意。为了继承和超越前人,开辟新  相似文献   

17.
《青苹果(高中版)》2014,(12):F0002-F0002
要想成为一名书法高手,勤奋、知识修养缺一不可。学习书法。刻苦勤奋.先贤们给后人留下了许多佳话。人们津津乐道的“十八大缸水”和“退笔冢”的故事,就是刻苦练字的最好例证。相传晋代大书家王羲之第七子王献之,自幼聪明好学,跟随父亲学习写字,用尽了十八大缸水。工夫不负有心人。后来,王献之的书法和其父亲一样,达到了力透纸背、炉火纯青的程度,被人们称为“二王”。  相似文献   

18.
入木三分     
曾有同学问入木三分的来历。这是一个比喻分析问题十分深刻的成语,它来自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故事。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功力很深,博采众长,却自成一家,数代人都称誉他为书圣,至今有不少他的书法真迹和拓本流传世间。  相似文献   

19.
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东晋大臣王导之侄,曾任东晋政府的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生活在东晋时期,自幼专心致志,勤学苦练,最终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书法大家。  相似文献   

20.
书圣改对联     
王羲之是中国著名的"书圣",他的书法在当时颇有影响。一年除夕,王羲之在新居奋笔写下了这样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