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去,人们向往天空,羡慕飞鸟在空中翱翔。现在人们已经飞出地球,走向太空。在离开地面三百多公里的太空,没有空气,也没有地球的引力,航天飞机、人造卫星里的宇航员是怎样生活的呢?最近美籍华人王赣骏博士乘坐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遨游太空回来,七月中旬来中国访问期间,介绍了很多有趣的太空生活。  相似文献   

2.
7月11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利用一艘"德耳塔2"火箭将一枚人造卫星发射到太空中。这枚卫星此行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球臭氧层、地球大气的污染情况和地球气候的改变状况。这枚卫星中装载了4台研究仪器,它将在太空漂游6年。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人造地球卫星”的有关知识时 ,涉及到卫星发射速度和卫星绕地球运行速度 ,弄清楚这两个速度的极限值 ,不仅有助于对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运行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而且对于消除一些模糊观点 ,澄清一些错误认识有较大的帮助 .一、7.9km/ s是人造卫星最小的发射速度人类的卫星之梦 ,从伽利略最初的设想到2 0世纪中期前苏联第一次把人造卫星送上天空 ,历经了漫长的岁月 ,实质问题就是人们要克服地球的强大引力而把卫星送上太空 .我们知道 ,卫星在地球引力场中运动 ,系统机械能守恒 ,即E=Ek Ep=常量 .人造卫星在空中运动的轨道方程为…  相似文献   

4.
在太空稳定运行的人造卫星,由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当卫星由于某种原因,使得速度发生改变时(开启、关闭发动机,太空稀薄气体的阻力作用等),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不再等于向心力,此时卫星将发生变轨运行.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报道说,从人造卫星传回地球的资料表明,大气污染已经使中国的一些城市从卫星的“太空之眼”中消失了!科学家们的另一警告更令人怵目惊心: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日照时间平均每天减少了一个小时,阳光照射地球的时间正越来越短!这引起了人们普遍的关注和忧虑。  相似文献   

6.
侦察5号是一颗人造卫星, 在离地830千米的高空为地球拍摄图片。自2002年被发射上天开始,它已经围绕我们的星球飞行了6700圈,拍摄了数千张的图片。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来自太空的神奇景象吧!  相似文献   

7.
一颗名为KEO的人造卫星将于2007年进入太空,绕行地球5万年后返回地面,让那时的人类解读当今人类信息这就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21世纪计划”的“未来考古鸟”。  相似文献   

8.
50年前的10月4日,前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世界因此而改变。而今,太空中有5000吨"人造物"正绕着地球旋转,其中主要是人造卫星。50年过去了,现在的太空探索跟以前相比究竟有哪些不同?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太空?进入太空究竟有多难?人类是否真的需要移民外星球?  相似文献   

9.
由于地球在自转,因而在发射卫星时,我们可以利用地球的自转,尽量减少发射人造卫星时火箭所提供的能量.到底可以节省多少能量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下面2种不同的能量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嫦娥奔月”的传说中,嫦娥成为“移居月球”的第一人。自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人类先后向太空成功发射了各种人造卫星、飞船探测器,并登上了月球。随着航天科技的发展,移居太空不再是一个梦想。四季如春的“太空城”从地球移居太空,完整的  相似文献   

11.
人教版高中《物理》第一册(必修)第六章第五节“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前言中叙述了牛顿著作中所绘的一幅人造卫星的原理图.如是说,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越大,离山脚越远,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去,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牛顿的这一设想早已为人类所实现.  相似文献   

12.
谢懿 《中学科技》2010,(10):10-11
当我们谈论天气的时候,人造卫星正在太空中收集全球大气运动的信息:当我们呼吁保护环境、倡导低碳生活时,无处不在的探测装置在监控着大气成分的变化。我们对地球环境的认识,依赖于科学仪器采集的数据,  相似文献   

13.
人造月光     
人类在几十年前就开始探索利用太空技术,通过人造卫星将太阳光反射到地球上,以照亮黑夜。一些科学家提出一种方案:将人造卫里送到一定的太空轨道后,由地面控制,使人造卫星象伞那样自动打开,通过伞体与太阳光照射的合适角度,向地球较广阔的区域均匀提供比月球亮若干倍的“人造月光”。但是,要大面积地得到“人造月光”,需要将伞面做得极薄,且面积要极大,按照目前的太空技术还无法实现。不过,在小范围内获得“人造月光”,则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14.
太空清道夫     
地球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在太空活动运行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会产生大小不等的金属碎片,称为太空垃圾。太空垃圾对人类的宇航事业,造成潜在威胁。科学家最近发明了“太空清道夫”卫星,体积只有足球那么大,重13磅,卫星上装备有4台小型侦察摄像机,一旦发现漂浮在太空的太空垃圾,“太空清道夫”就会自动跟踪依附过去,将那些漂浮的碎片推向大气层,在这个过程中,小卫星会迅  相似文献   

15.
高峰 《少年月刊》2015,(6):34-35
航天飞机、宇宙飞船、人造卫星等太空飞行器,要进入太空持续飞行,就必须摆脱地心引力。要把地球上的太空飞行器运送到地球大气层外,至少要使它获得7.9千米/秒的第一宇宙速度;要使飞行器脱离地球,飞往行星或其他星球,就需达到11.2千米/秒的第二宇宙速度。为了使太空飞行器达到这个速度,运载火箭必须提供相当大的推力。因为运载火箭上带有推进剂、发动机等沉重的"包袱(fu)",按目前  相似文献   

16.
报载:美国航空航天局证实,一颗美国商用通信卫星与一颗俄罗斯报废的卫星于2月10日在距西伯利亚上空约790千米处的太空相撞.美国军方借助太空监视网络首先发现卫星相撞并通告航空航天局.发生相撞的卫星为美国大名鼎鼎"铱33卫星"(重约560千克)与俄罗斯的"宇宙2251"军用卫星(重约900千克). 这是50年来,第一次两颗人造卫星在太空相撞!消息传出,全球轰动,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相似文献   

17.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地球。我等乃"空间碎片"是也,地球人称我们为"太空垃圾"。自从全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在1957年上天,迄今50多年的时间里,人  相似文献   

18.
(一)美术欣赏的形式美术欣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专题欣赏、随堂欣赏、现场或实地欣赏等,都是进行美术欣赏的可取形式。1专题欣赏专题欣赏是针对某些作品进行的欣赏。它对于开阔学生的艺术视野,提高审美能力,训练对美的感受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专题欣赏须全面系统地分析美术作品,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并且能够在欣赏过程中自觉地运用比较的方法,正确地引导学生,发现一切艺术的精微之处,从而有效地使学生受到艺术上的熏陶和思想上的教育。第九册《绘画中的日常生活》,在欣赏《又是一个二分》这一作品时,通过师生先观察画中…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上周四发布的一份报告.地球轨道上太空垃圾的数量已经达到“临界点”,有撞击风险,而后可能产生更多碎片,威胁宇航员和人造卫星的安全。  相似文献   

20.
你知道吗?在解决人造地球卫星(下面简称“人造卫星”)的温度控制方面,蝴蝶立下了“汗马功劳”。原来,有一种蝴蝶的身体表面覆盖有一层细小的鳞片。当外界气温升高时,这些鳞片就会自动张开,以减小太阳光照射的角度(即增大太阳光线的入射角),从而使蝴蝶对太阳光能量的吸收也随之减少;当外界气温下降时,这些鳞片又会自动闭合,紧贴住蝴蝶的体表,让太阳光直射在鳞片上,从而使蝴蝶能吸收更多的太阳光能量。这样,蝴蝶就可以在外界气温变化较大的条件下,仍然将自己的体温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人造卫星在太空中绕地球运动时,它和太阳、地球的相对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