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家都认识到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之一,不过浅表性的动手活动并不能在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高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手是否“动”了起来.还要关注学生的头脑是否“动”了起来?是主“动”还是被“动”?要努力提升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遵循“在用中学.在学中用”的原则。教师如果能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就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促使他们正确认识所学知识的作用和意义.但由于学生学习生活动的局限性.生活积累又相对贫乏.在作为语言学习初始阶段的小学英语教学中.能否,去追求、实现“生活化”呢?在教学中。笔者作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王颖 《中学文科》2007,(4):49-49
“六环节教学法”要求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强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把学生推向主动者、创造者的地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是学习知识的主角,是教学的中心,教师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诱导学生做到“五动”(动手、动口、动脑、动眼、动耳)去获取知识,实现“变教为诱、变教为导、变学为思、学思结合 、以诱促学、以导达思”,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学海无涯“乐”作舟.“数”山有路“动”为径。这里的“动”指学生的“动手实践,以动促学”。《纲要》明确指出:“要改变过于强渊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阵地,只有改变过去师讲生听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形成一种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以供同行参考、斧正。  相似文献   

5.
施继明 《四川教育》2001,(12):29-29
学生的自我学习探究过程,是他们科学实践、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志趣的过程。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小,教师应采用学生自我学习的探究策略,将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牛主动的认知过程,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上动获取知识,促进自己的主动发展。 一、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 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来源于课本,会读书就是一把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因此,教帅在教学时应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指导他们读书,让他们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本内容,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两、三步计算的应用题”.教材每道例题的后面,都有“想…  相似文献   

6.
高艺 《陕西教育》2011,(6):53-53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激发内在动力、自主探究、合作互动、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7.
李燕春 《学周刊C版》2014,(8):128-128
发展.让时代的教育主题从知识本位转向学生发展本位。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英语课堂中实现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智慧的开启、心灵的塑造同步。我以为实现这样的理想课堂要做到“三动”,即:心动、行动、互动。  相似文献   

8.
动点问题是2003年中考题中出现较多的一种题型,这类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的综合题,既能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又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变能力.其解题策略是“动”中求“静”,“一般”中见“特殊”.抓住要害,各个击破.常见的题型有。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P29页例4、例5教学目的1、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倍”的意义,正确理解两数的倍数关系,能说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画点建立“倍”的概念动学难点理解两数之间的倍数关系评析[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紧紧围绕“倍”这个中,C课题,设计目标及重.b.、难点,同时也把学生的认识思维过程和观察思考过程列入了教学目标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教具准备幻灯片、学…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校进行的课程改革相当普遍.“以人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理念得到普遍认同,探索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我校尝试以“互动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推进课改,该模式通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互动”包括“四动”,即师动、生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1.
化学活动课讲究一个“活”字,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均应以学生“动”起来为契机,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获取化学知识,体会化学乐趣,从而使学生把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2.
动点问题是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出现得较多的一种题型.这类集几何、代数知识于一体的综合题,既能考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又能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应变能力.其解题策略是“动”中求“静”,“一般”中见“特殊”,抓住要害,各个击破.常见的题型有:  相似文献   

13.
刘莉 《甘肃教育》2011,(20):78-78
著名教育家布鲁纳强调:“教学任何科目,绝不是向学生心灵中灌输一些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组织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动的书橱,而要教学生如何思维。”初中化学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申秋芹 《考试周刊》2009,(29):127-128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智力活动的能源和动力。然而.在目前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着学生规规矩矩地坐着,面无表情地看着,唯唯诺诺地举手,小心翼翼地回答的局面,老师与学生之间只有灌输,缺乏交流,这种状况对小学教育,特别是小学英语教学极为不利。我们必须想方设法改变这种沉闷的局面,我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课堂教学“动”起来。在英语课中如能投其所好.为他们提供一些“动”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发挥其天性,能收到事半功倍、预想不到的效果。在英语教学中,我常注重动静结合,特别注重将“动”作为激发学生参与性和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以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激发其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为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在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发展智力,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具、学具操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经常开展“说一说”“摆一摆”“量一量”“比一比”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手、眼、口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在实际操作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新大纲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如何在课堂中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一个重要的条件是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动脑、动口、动手、动眼、动耳。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如果让儿童到学校静坐在教室里,针对一本书反复背诵是学不到一点活知识的,  相似文献   

17.
饶伟英 《青海教育》2014,(12):15-15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这是李炳亭先生对高效课堂精髓的概括,这当然不是简简单单的获取知识和欢声笑语,而是一种状态和感觉,更是一个过程。是学生为了学到知识而质疑、争论和对抗的状态;是学生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而坐着、站着、蹲着甚至趴着的那种感觉;是学生为了小组和团队的荣誉而积极争取的过程。这也正与“三动”思想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8.
郭守月 《中学理科》2005,(10):38-39
斜抛体运动是力学知识的难点之一,研究斜体运动的规律足力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否使学生对斜抛体运动的过程有一个比较直观、清晰、全面的理解是学好这部分知识的关键.本文借助矢量作图法直观地再现了抛体运动的动态过程,并通过矢量图浅显易懂地推导出位移公式和速度公式的矢量形式和标量形式,同时也揭示了其运动轨迹的形成过程.用这种方法能培养学生在“动”中求“静”,在“静”中看“动”的辩证思维过程.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明显地提高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倡导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自主发展,体验学习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学生通过体验和亲历,在建构知识的同时还能领略到学习物理的乐趣.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有趣、高效的学生体验情境,让物理课堂情境“动”起来,对提高课堂效率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谈谈物理教学中学生体验情境的创设问题.  相似文献   

20.
“情景教学法”使学生真正进入角色,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最大限度地在“动”与“活”中快乐地获取英语知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