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旧唐书·经籍志》与《新唐书·艺文志》记载失误之处颇多,学界多有校补,笔者本文再考三则。(《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天文类”及《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天文类”著录有“《天文录》三十卷,祖暅之撰”。“祖暅之”记载有误,应为“祖暅”。《旧唐书·经籍志·子部》“小说家”类及《新唐书·艺文志·子部》“小说家”类著录有“萧贲《辨林》二十卷”。“辨林”记载有误,应为“《辩林》”。《新唐书·艺文志·集部》“别集类”著录有“(《谢琨集》二卷”。“谢琨集”著录有误,应为“谢鲲集”。  相似文献   

2.
《四库全书总目》由于种种原因,存在着诸多问题。前辈学者对其著录书提要的疏漏已多所纠正,而对存目书提要之讹误则补正较少。今对其集部别集类存目一(唐宋别集)的部分疏漏和讹误补正十五则。  相似文献   

3.
《百家》作为《汉书·艺文志》所著录小说十五家之一,其撰者、性质以及成书等情况,学界存在歧说。通过梳理、辨析《说苑叙录》以及班固注语,可以发现,《汉志》著录之《百家》当为刘向别集。又从《汉志》著录书籍"篇"、"卷"不同考察,《汉志》著录《百家》以卷计,其书中或许有图。  相似文献   

4.
<正> 《洪洲类稿》,明史家王圻撰。《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四卷,并提要云:“是集凡诗一卷,文三卷,乃其提学湖广时所自编。其孙谟又为重刻。”“计其平日殆无时不考古研今,其于诗文殆以余事视之,故寥寥如此。”(集部别集类存目五)按:此为四库馆臣误会。所谓四卷本《洪洲类稿》虽然确实是王圻编于湖广督学任所,但王圻平生所作诗文,却绝非  相似文献   

5.
历代官私书目,或著录《何氏注孙子》,或著录《何延锡注孙子》,卷数或为三卷,或为二卷。《崇文总目》著录《何氏注孙子》二卷之何氏即何延锡。其余著录何延锡《注孙子》三卷或《何氏注孙子》三卷,其中增加的一卷,当是宋代"何氏"所为。故传本《何氏注孙子》三卷的注者有二:一是南唐何延锡;二是宋代"何氏"。三卷之中照录于《通典》及《武经总要》的文字及"梅氏之说得之"之语,当是宋代"何氏"所增益。而此"何氏"或许确是某一姓何的人,或许是伪托南唐何延锡而称曰"何氏"的某一人。故传本《何氏注孙子》三卷注,以五代何延锡注为主,又有宋代"何氏"增注。  相似文献   

6.
清朝中叶,乾隆皇帝下令纪昀等纂修《四库全书》,并将编纂《四库全书》过程中所撰写的古籍提要汇编成《四库全书总目》(以下简称《总目》)。这部《总目》共200卷,著录收入《四库全书》的古籍3461种,73909巷以及未收入《四库全书》的存目6793种,93550卷。卷帙浩博,为亘古所无,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时期最后而且最巨大的一部官修目录,对后世学术思想影响巨大。因此,研究它的目录体系,对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目录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于卢纶的作品,《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卢纶诗集》十卷,王尧臣《崇文总目·别集类》著录《卢纶集》十八卷、《卢纶诗》十卷,冕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上》著录《卢纶集》一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诗集类上》著录《卢纶集》十卷.《四库全书总目》未著录.  相似文献   

8.
《太元金阙三洞八景阴阳仙班朝会图》5卷,佚。《崇文总目》卷4《道书类一》:“《太元金阙三洞八景阴阳仙班朝会图》五卷。”(丛书集成初编本)未署撰者姓名。郑樵《通志》卷67《艺文略第五·道家三》:“《太元金阙三洞八景阴阳仙班朝会图》五卷,孙光宪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相似文献   

9.
兵家《尉缭》与杂家《尉缭》的关系,学界多有探讨,但是观点仍值得商榷。本文认为,《汉志》著录的杂家《尉缭》与兵家《尉缭》同源于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战国古本兵家《尉缭》成书之后,在秦汉的流传中,经过增益补充,形成了杂家与兵家两种本子,这两种本子的共同之处就是保留了战国古本兵家《尉缭》的基本内容。在魏晋南北朝的三百多年中,兵家《尉缭》亡失,杂家《尉缭》存世,这就是《隋志》、《唐志》著录的杂家《尉缭子》五卷、六卷。宋神宗元丰年间《武经七书》本《尉缭》删去了杂家的内容,保留和突出了兵家内容,此后之目录著作均把《尉缭》著录在兵家类,今本《尉缭》由此定型。  相似文献   

10.
《隋书·经籍志》著录文献典籍,有“某某书若干卷、并目录”的著录体例。所谓“并目录”,指“目录”包括在该书卷数之内,且为该书最后一卷。古来对此或有误解,本文因此作了考证,以明《隋志》的这一著录体例  相似文献   

11.
《经典释文》有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卢文弨刊《抱经堂丛书》本与清.同治十三(1874)尊经书院本等多种刊本。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和《丛书集成》也均收录了此书。它是解释儒家经典文字音义的书,由唐代陆德明所撰,总30卷。首为《序录》,主要说明本书的内容安排和经学的传授源流。次《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传》六卷,《公羊传》一卷.  相似文献   

12.
明代胡缵宗纂修的《安庆府志》,在地方志修纂史上享有盛誉,然其卷数,各家说法不一。胡缵宗自称其志十七卷与余珊称胡志十六卷,主要是以按类分卷、以卷统篇的体制来统计卷数的,只有"记"类例外,篇卷合一,一卷一篇。而嘉靖刻印本计为三十一卷,是以按篇计卷、总篇次与卷次合一的体制计卷的。两种计卷体制之间具有对应关系。至于十六卷与十七的差异又是由于对胡氏《自序》是否算作府志正文而产生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三十卷和当今学者提出的二十四卷新说,皆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13.
《素问》八十一篇在《永乐大典》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帝内经》共十八卷,首见于《汉书·艺文志》著录,成书于战国末期至西汉前期,为多位医家编撰而成,“黄帝”乃其托名。全书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现通行本为九卷八十一篇[1]。明代所编类书《永乐大典》按《素问》篇名重字依韵收入各字下。如《四气调神大论  相似文献   

14.
《滨州学院学报》2022,(1):78-82
正史《艺文志》记载一代的艺文名家名作,但沈约的《宋书》并未设《艺文志》这一志目。清代王仁俊和民国聂崇岐分别撰有《补宋书·艺文志》。由于著录文献范围、著录取舍依据、史料解读方式、书目考证深浅都有不同,两家《补宋书·艺文志》在著录体例、收书部目卷额、类目设置、著录内容上存在种种差异。但聂《志》不论是在著录依据的选取、还是类目设置的分类,对王《志》起到了很好的勘误、增补作用。  相似文献   

15.
《四部丛刊》影宋本《六臣注文选》,以《四部丛刊》广为流传而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一部宋本《文选》读本。其所据宋本卷30至卷35缺,以一元翻本配齐。张元济《涵芬楼烬馀书录》(集部)著录此本云:“是本无刻板时地,审其字体,当为建阳(今福建建阳县)刊刻。避宁宗嫌讳,则必在庆元(11  相似文献   

16.
释道宣《大唐内典录》和道世《法苑珠林》卷百均不著录《诸经要集》,其首次著录是从唐释智异《开元释教录》开始的。现本《诸经要集》即道世自录《善恶业报论》,乃《法苑珠林》初本。道世“诸经要集”之称另有所指,其作品中所云“诸经要集”与现本《诸经要集》并非同一书。  相似文献   

17.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著录作品15部,大体可以分为5类,即“说”“子”“术”“事”“言”。“说”类小说为《汉书·艺文志》著录小说之正格,其篇目数量也最多。而“子”类小说也是《汉书·艺文志》著录小说之主体,其作品数量占《汉志》著录的1/3。其中著录的《青史子》《师旷》《务成子》《宋子》《天乙》5部“子”类小说,也是研究汉代“子”类小说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8.
《四库全书总目·诗类序》是《总目》对所著录与存目书籍所作的一个总体评述,虽然简明扼要,但已经抓住研究《诗经》流变的基本特点,其中还表露出《总目》总的态度和治诗的方法,对于我们研究《诗经》极具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明人皇甫涍所撰《续高士传》十卷,又名《续高士传编目》,该书在流传过程中衍生出二卷本《逸民传》,其间《逸民传》的作者归属又出现了讹误,导致《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等史志著录接连失误。通过对两书文本与版本的分析发现,《逸民传》《续高士传》实为一书,系周履靖、刘凤等人所改头换面而来。  相似文献   

20.
顾怡 《文教资料》2014,(31):41-43
本文以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出版的浙江杭州刻本《四库全书总目》为底本,并参考武英殿本《总目》,通过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所收版本的存目书的比较研究,找出《总目》清代别集存目提要中存在的书名、卷数、作者及内容方面的讹误和疏漏之处几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