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使学生掌握智能机器人系统设计及集成应用技术,设计了工业机器人自动视觉检测综合实训平台。该平台集成了工业机器人、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立体仓库等模块,通过工业以太网组建高度集成化的自动化柔性生产线。基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分层次设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实训、自动加工检测生产线PLC程序开发实训、图像识别程序开发实训、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加工检测生产线综合实训项目。实践表明,该实训平台可以满足机器人工程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与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机器人自动粘贴商标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描述了系统的关键模块的设计思路,阐述了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和图像处理的方法,利用视觉检测技术和PLC控制系统,设计了机器人自动粘贴商标系统,使自动粘贴精度和工作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宋一然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5):44-47,51
介绍一种基于网络远程控制的检测机器人系统取代人工检测方式完成焊缝检测,该系统由检测机器人与控制系统两部分组成。机器人的设计原理,特别是机器人的固定支座设计具有创新性,可在直径变化范围为椎100mm—椎400mm的管道上安装和保证合适的夹紧,实现精确的自动定心;采用剖分式结构能快速定位安装和连接。采用分布式控制方式保证了机器人关节间运动的同步性,避免机器人各关节在运动过程中不同步造成的运动不协调。  相似文献   

4.
自动浇花机器人由太阳能电池板为机器人提供能量,机器人自动检测土壤湿度,当土壤湿度不利于植物生长时,机器人自动沿着指定的线路至花盆浇水,直到满足合适的土壤湿度,停止浇水并返回出发点.实验表明,该自动浇花机器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满足了现代生活的自动化、智能化.  相似文献   

5.
随着工业生产对智能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劳动力成本也大大提升,传统机器人效率比较低,而且不能保证所搬运产品的质量问题,该设计能够对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处理,改善装配产品的质量,本文采用四轴机器人和六轴机器人进行配合使用,使其达到提升效率的效果,采用AutoShop软件做为本设计的一个载体,通过对软件编程和硬件搭建,并且PLC与机器人进行通信,同时引入视觉检测系统,有效的解决了搬运机器人的精度问题,具备了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密度计算题的解答,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灵活性,只有弄清原理,掌握方法,才能思路清晰,从容作答.下面同学们来看看密度计算的常见类型及其解法.一、配制问题例1已知医院用的消毒酒精浓度为75%(100 g消毒酒精中含纯酒精75 g,纯水25 g).某学生用纯水与纯酒精配制的消毒酒精质量为180 g,体积为200 m L,假设混合后体积不变.这位学生配制的消毒酒精是否合格?若不合格应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7.
以NAO机器人为平台,在机器人视觉算法的基础上,研究了NAO机器人的有色目标识别方法。采用基于HSI颜色空间的离散小波变换方式,利用可自动适应阈值Canny算子边缘检测方法和双阈值法提高了图像边缘的准确性和容错性。通过NAO机器人双摄像头系统进行图像的颜色标定,提出的基于模糊系统下证据理论的双摄像机融合策略能够有效地减少颜色之间的标定冲突,将目标图像的识别性能提高约29%。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农业自动化程度,设计一款柑橘采摘机器人.机械结构由串口舵机控制的六轴机械臂和履带车底盘组成,在夹爪处安装双摄像头分别实现无线图传、柑橘识别及定位,在摄像头集成板上设计光照检测和灯光控制电路对识别环境进行自动调光.设计了遥控手柄,可对机器人进行手动控制和参数校正,采用PID算法和运动学逆解并通过与摄像头通讯实现目标自动抓取.反复实验验证表明,该柑橘采摘机器人抓取成功率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9.
工业机器人自动分拣输送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慧鱼创意组合模型模拟设计工业机器人自动分拣输送线的方法,说明了采用LLWin软件对工业机器人自动分拣输送线的编程与控制。经实践证明,该工业机器人自动分拣输送线功能完善,动作可靠,可以满足教学及科研需要,还可以在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对人工智能装备的不断深入研究,机器人已经从实验室逐渐走向市场应用阶段。本文基于一款应用在展馆环境中对展品进行解说的服务机器人提出了一种基于A*(A Star)的路径优化算法,解决机器人自主定位行驶的问题。展馆机器人通过该算法的路线规划可较好地实现预期目标,完成机器人自动规划路线,实现对该机器人的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