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汉代戍边的戍卒役期一般为一年.服役期满的戍卒,即为罢卒,开始复员返乡.戍所根据戍卒名籍,制好罢卒名籍,同时戍所也为罢卒返乡做好其他的准备工作.罢卒应该上交所配备的公家的兵器.各燧的罢卒先后被带领到候官、太守府,然后集中罢遣.罢卒返乡路上,仍由官吏带领,饮食费用则由国家提供.罢卒的行进速度似乎也有某种规定.罢卒在到达各自郡国后,可能由各自所属之县派员去迎接,并最终被带领回到家乡.  相似文献   

2.
"罢癃"为汉代的一种特殊人群,由于其身份的特殊性,故而国家对其也有许多优抚措施.通过对"罢癃"具体定义的考证,来探究其享有的优抚,并利用荆州松柏汉墓木牍研究汉代户籍中如何登记"罢癃",有利于我们对汉代"罢癃"问题系统地认识,从而进一步了解汉代社会优抚.  相似文献   

3.
"也罢"有连用和单用两种用法,本文将研究和讨论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也罢"连用的用法。本文将从功能形态、分布搭配、语义基础等角度着眼,考察连用句式"X也罢,Y也罢"的语法特点、语义特征和表达功能。同时,也对"也罢"在这一格式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发挥的功能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汉代,"罢癃"的称呼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不仅先天的侏儒和残疾或后天的残疾属于"罢癃",重症病人和受过宫刑的人亦称为"罢癃"。汉代对"罢癃"的管理有一些专门的规定:设专门官员严格编录"罢癃"户籍,地方吏员对"罢癃"人口申报不实要受到惩罚;"罢癃"一般情况下不具有到官府作证、举诉等权利;汉代"罢癃"在正常年景下要服更赋;"罢癃"要交假税、服刑,在特殊时候也要服兵役等等。汉代非常重视对"罢癃"的救抚,不但国家投入大量的钱物,而且宗族势力亦参与其中,体现了国家社会对"罢癃"这一特殊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5.
宋仁宗至和二年陈执中被免相的过程中交织着台谏、宰辅与皇帝之间的复杂关系,这其中既有宰辅与台谏的矛盾,也有仁宗对台谏的抗拒。陈执中身为宰相,无论是在为政还是做人方面,都难以成为朝官的表率,以监察宰相为任的台谏自然会寻找机会予以弹击,这是台谏要求罢免陈执中的重要原因。台谏越职干涉宰相的任免,让仁宗由信赖台谏转为抵触台谏的行为。此时以陈执中为首的相权并未威胁到皇权,在仁宗看来陈执中无大过,故无意罢相,最终罢相是因为顾及到公议,慑于"拒谏"的恶名而屈从。皇帝既要借用台谏制衡宰辅,又不允许台谏滥用风闻言事的特权,制约相权的正常发挥,影响国家机器的运转。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宁波政府更多是带有城市政府的性质,加之其经费不足,这就导致了弱势政府一方面想举办些利于地方事业,但另一方面苦于经费的不足、地方利益集团的阻挠。本文试图以1930年的"罢屠风潮"为例。以此为切入点,来剖析当时的宁波政府与地方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1905年清廷宣布立停科举,主要针对常科,并未触及恩科与特科。随着各省学堂的兴办、扩展及西学风行、儒学衰微,不断有人呼吁举办制科,借此保存国粹。清廷批准开科后,博学鸿词科因故未能落实,孝廉方正则在宣统年间两度开科,其初虽以德行、孝道为推荐的依据,而后却据考试成绩与报考者原有旧学功名分等录用,未见有挽回中学颓势的功效,却实际成为停罢科举后疏通旧学士子的一项善后措施。  相似文献   

8.
出租车集体罢运的基本表现、主要原因与解决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庆等地接二连三地发生出租车集体罢运事件,主要缘于黑车多、份钱高、加汽难、罚款多、运价低、公司化剥削、经营垄断等原因。因此,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以逐步解决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问题与弊端。  相似文献   

9.
《方言》卷六:“謇、展,难也。”郭璞注云:“难而雄也。”直到现在,没有人能对郭璞的注作出解释。本文认为,“难”,表示发怒,“而”作为连词的功能是连接两个并列成分,这两个并列成分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和相近的语义特征。因此,“雄”也应该表示发怒。在重庆话和历史文献中“雄”均可表“发怒”义。故“难而雄也”即怒也。  相似文献   

10.
《父母必读》2013,(6):52-53
宝宝罢奶了!罢奶期通常延续两三天,有时甚至更长,这短短几天,对妈妈来说,无疑是漫长的煎熬:宝宝到底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1.
《论语》作为儒家最为重要的经典之一,历来注解阐发者众多,又因时代和文体的特殊性,歧解也颇多。《论语.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之,主要有四种观点,但对“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为什么还要“得之”且是“不以其道得之”这一显然不合逻辑的问题,大都没有过多关注或给予合理的解决。本文认为“得”的语义指向为“处”和“去”,即以“不以其道”、“得之”各为一读,句意便通晓达畅。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把”字作为动词、介词以及量词的用法在安庆方言中均有体现,此外,安庆方言中“把”字的用法还有自身的独特之处。在动词词性上,它所表示的动词义更加丰富,可以替代多个动词;在介词词性上,它除了介引一般宾语外,还具有介引双宾语中直接宾语的功能;在量词词性上,它可以表示动量词“遍”、“次”等,及与数词“一”组成“一把”表示副词“一起”义。  相似文献   

13.
过去对于"把"字句语法意义的几种解释都没有把握这种句式意义的基本特质。我们认为"把"字句的基本语义要求是表明行动的主动性,并因为叙述视点不同形成了外向和内向两种语义传递模式,由此演化出一些具体的句义类别。"把"字句的语法意义是基本语义、语义传递模式和具体句义类别构成的层次性系统。  相似文献   

14.
“把”字句在近代汉语中已是一种使用非常普遍的句型,使用频率高,结构形式复杂。《水浒全传》中“把”字句共有1500余个,可概括为10余种句式,其绝大多数介词宾语都是有定的,有定或无定是其句法位置赋予的,动词语义上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处置”:客观处置和主观处置,其否定词“不”前置的限制非常严,它在近代汉语中的普遍性和常用性,与其语义角色的复杂、丰富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汉语“把”字句的语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关中方言“把”字句几种特殊形式与近代汉语“把”字句进行比较研究,发现考察近代汉语语法可以深化对方言语法事实的认识,正确解释某些方言语法事实及成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句法语义入手,对“是“字句中“是“的语义性质和“是“字句的句义类型进行了探索.认为“是“语义性质,是由“是“系连的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确定的,“是“在句中具有可延续性、匀质性、无界性等语义特征.根据“是“系连的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是 名“句分类作指别、等同、存现等句义类型,“是 非名“句可分为等同、陈述、说明等句义类型.  相似文献   

18.
表示处所的"到L"与"把"字短语的连用构成三种句式。"到L"的位置不同,"到L"的语义指向也不同,三种句式的结构类型和动词的类也不同。不同位置上的"到L"所受的限制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霸王”一词广泛流行,产生出许多新组合,其中有3种类型较为典型。对3种类型的新组合进行语义结构上的分析和新旧义的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出了“霸王”的语义流变轨迹和发现“霸王”新组合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察了“小心VP”祈使句的表义类型及相应的结构特点,认为“小心VP”是个多义格式,它可以表达两种主要的语义类型:“提醒”和“警告”,并分析了进入“小心VP”祈使句VP的语义特征。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小心VP”取什么语义类型取决于“小心VP”祈使句的外部分布及VP的语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