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月梅 《教师》2014,(25):65-65
正笔者就近年来应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教学数学的尝试与反思,展示于同行,探讨并赐教。一、信息化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⒈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情感现代教学论告诉我们:人对知识的需求只有在精神需要的体系中才能有效地形成,教学过程就是积极的情感体验。正如著名的教育家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有效作用。"若说传统数学教学对学生的情感培养是在某一个"点"或"面"上,那么,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会将对学生的情感培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而产生的一种体验。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有效的作用。”笔者认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教师自己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的表达以及与学生的互动,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交流过程,也是师生双方情感交融与共鸣的过程,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是学生在体验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本质上文质兼美,这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从情感入手。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情感,进行有效的角色体验,教师以情激情都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5.
岳黎 《教育艺术》2011,(1):42-43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于被激发,且儿童的认识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认识世界就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为此,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语文课堂有效唤起学生情感方法研究,一边加强理论学习和资料的收集,一边在实践中探索,重新认识了情感的内涵。一、语言感染。人的情感是具有感染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相互影响,从而产生相同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要用爱憎分明的感情、真挚的语言和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6.
情感是人们对客体事物在心理与态度上产生的反映。良好的情感 ,不仅促使人们健康生活、和谐交际、调适心情 ,更能促进人格力量的形成 ,使人有尊严地生活。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引领学生感知体悟 ,激励学生表情达意 ,以达到丰富情感 ,培养移情能力 ,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的教育目的。课堂教学活动由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构成三维动画。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教学活动中 ,必然结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课…  相似文献   

7.
徐爱荣 《考试周刊》2010,(49):189-190
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促进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情系课堂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儿童的情感易被激发,且儿童的认知活动一旦有情感参与,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将更生动、更丰富、更深刻。《语文课程标准》也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小学语文教材本身就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教材─学生"之间情感的桥梁是教师的情感,情感是  相似文献   

9.
正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由学生实际入手,选取适宜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积极情感,调动学生活动热情,促进师生交流对话,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实现有效教学。一、情感教学,温暖心灵,点燃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在土壤里。"由新课标看,在小学阶段,教师既要传授  相似文献   

10.
龚荣华 《成才之路》2010,(24):18-19
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意义的作用。”人的活动总是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自己认为感兴趣的事就愿意主动地去做,甚至不怕辛劳,也要坚持;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在外界强迫的条件下也难很好地完成。就像达尔文小时候对学习并不感兴趣,但对昆虫特别感兴趣,并一直坚持,最后写出《物种起源》,这说明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情感投入,学生学习化学也一样。  相似文献   

11.
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黑格尔曾经说过:"我们简直可以断然声明,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的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笔者要说:"如果没有情感教学,一切的教学都不会成功。"  相似文献   

12.
在没有任何电教手段的乡村,该怎样让历史课也活起来呢?"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首先要给学生一个和谐的环境;第二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第三"舞台+人物",注重情感培养。  相似文献   

13.
在师生教学互动中,教师往往感到学生反应迟缓,这是因为学习的需要尚未被激发,只有当这种需要的目标或期待出现时才能使主体把思维活动指向确定方向,引发出学习的积极性,转化为现实的学习动力.心理学家契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是情感维度上的一种教材处理策略.以下是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此策略简单几例.  相似文献   

14.
"教学只有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才能发挥真正有效的作用。"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引入情感教育:用自身语言感染学生情感,让学生在朗读中体验情感。  相似文献   

15.
张燕 《语文天地》2013,(18):29-30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赞科夫也强调:"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式导入,其实就是从学生的"感官开始",去"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和他们的"精神需要"。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我在初中诗词教学中对情境式导入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孩子的情感领域,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节课的效果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真诚希望其他教育者也能引起重视,获得更美好的教学体验.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脱离情感的认知,也没有脱离认知的情感,学生的学习过程总是伴随着兴趣和情感。情感教学就是从激发学生的情感入手,以积极的情感为动力,促进学生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  相似文献   

18.
小学生自制力差,上课听讲时容易走神,这是令很多教师头疼不已的问题.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曾说过:"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而抓住学生好奇心强、表现欲强的特点,合理地运用"表演"法进行组织教学,就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全部精神都集中到课堂中来.  相似文献   

19.
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指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其实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是数学教育(教学)的手段,又是数学教育的目的之一。因此,数学教师要关注学生是否真正喜欢数学,在有情感地处理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时,以境生情,以情生情,以情施教。  相似文献   

20.
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趣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从而诱导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问题探究的热情和情绪,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