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各国立法中被普遍采纳并受到重视.我国合同法的制定也体现了这一立法思潮.我国新的合同法不仅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原则地位,而且围绕着诚实信用原则,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合同义务体系和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2.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现代民法的最高指导原则”,在各国立法中被普遍采纳并受到重视。我国合同法的制定也体现了这一立法思潮。我国新的合同法不仅确立了诚实信用原则的基本原则地位,而且围绕着诚实信用原则,建立了一整套科学的合同义务体系和适用规则。  相似文献   

3.
诚实信用原则是从道德转变为民商法的一条基本原则,它要求人们在从事民事活动时应该讲求信用,恪守诺言,诚实不欺,在不损害社会利益和他人利益的前提下,来追求自己的利益。诚实信用原则有填补法律漏洞、确立行为规则、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维护交易安全等功能。诚实信用原则在我国新合同法中的确立是新合同法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它丰富了我国合同关系的内容,不仅调整着经济关系,而且推动着人类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使我国合同法成为一个科学的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4.
新合同法规定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其中合同自由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是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它们交我市场的发展起到推动和规范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诚实信用原则的性质、功能、作用、地位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阐述、分析 ,指出它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以及它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 1999年 3月 ,我国新的、统一的合同法的颁行 ,使诚实信用原则在新合同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而建立起一整套科学的合同义务规范体系和适用规则 ,标志着我国统一合同法的先进性 ,也是我国新合同法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英美法上也有诚实信用原则,但仅限于合同法。英美合同法并没有赋予诚实信用原则过高的法律地位,而是通过运用一系列具体原则避开诚实信用这一基本原则。事实上英国合同法在对待诚信原则的接受问题上有三种不同态度:积极的、消极的和中立的。此外,英美法注重诚信原则的实证分析和对该原则的具体运用,这与我国传统的民法理论有显著差异,对我国民法学的研究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诚实信用原则的性质,功能,作用,地位及其历史发展过程的阐述,分析,指出它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以及它对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性。1999年3月,我国新的,统一的合同法的颁行,使诚实信用原则在新合同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而建立一整套科学的合同义务规范体系和适用规则,标志着我国统一合同法的先进性,也是我国新合同法走向现代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的各个阶段,甚至在合同关系终止以后,当事人都应当严格依据诚信原则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合同法基于诚实信用原则确立了先合同义务、附随义务及后合同义务;诚实信用原则成为情事变更原则的理论依据并成为合同解释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我国合同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做了较为系统的讨论、分析,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做为一条法律条文,它不仅是道德准则,而且还应成为一项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调节和道德调节的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10.
《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是维护市场交易秩序的最高指导原则。依据《合同法》关于无效合同的范围、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代位权和撤销权的规定,《合同法》在鼓励交易、保障交易安全、保证债权的实现以及保护善意相对人的信赖利益和既得利益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同的相对性规则是合同制度建立的基础和前提,一直被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所确认。此规则包括了广泛内容,主要可以从合同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和责任三个方面去理解。随着合同法的发展,合同相对性规则在很多情况下被突破。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有关于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立法内容主要是存在于1999年10月1日生效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其中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适用及国际条约的适用存在着有待解决的系列问题。对此,应结合目前国内一些新的立法观念和国际立法趋势制定出与我国现阶段整体立法、司法相适应的新补充性规定或单行法规。  相似文献   

13.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是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领域的基本原则,我国关于涉外侵权行为之债的法律适用制度,是将侵权行为地法作为侵权行为的基本准据法同时又结合运用了"共同国籍"、"共同住所地"两个连接点,对行为地法的适用规定了例外,而且存在着很多的缺陷。在我国的涉外侵权领域引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可行性主要有:侵权行为的类型更加多样化,私法性程度越来越高;符合国际私法中出现的"软化连结点"的趋势;能够实现冲突规范的确定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迎合了国际私法中的弱者利益保护思潮;符合经济效率原则,能够降低当事人和法院的成本。本文认为应该在我国的涉外侵权领域构建以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为首要原则的法律适用体系,并具体阐述了其基本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4.
信赖利益赔偿是基于民法的诚实信用原则而设立的一项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对此没有明文规定 ,仅在《合同法》中规定了诚信原则和缔约过失责任。本文对信赖利益赔偿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作一探讨 ,以期加深对此项制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从集体合同的履行及其监督检查来看 ,我国制定《集体合同法》时应明确规定集体合同的履行原则 ,并确认集体合同双方联合监督检查制度和劳动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履行的监督检查权。从集体合同的变更和解除来看 ,我国制定《集体合同法》时应分别规定集体合同的约定解除和法定解除。从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来看 ,我国制定《集体合同法》时应对企业和工会一视同仁 ,不应对工会搞特殊化  相似文献   

16.
关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学界一直有三种观点。"无效说"从无权处分人主体不合格、对《合同法》第132条第1款的解释、立法者意图解释等依据出发主张无权处分合同无效。"效力待定说"是通说,该说从意思自治的角度主张无权处分合同效力待定。然而,"有效说"从交易安全稳定和第三人利益保护、《合同法》体系解释、合同履行与合同效力区分、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协调违法转租与无权处分制度的关系、无权处分合同的期待权受到保护、当今世界立法潮流等方面上看视乎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股东滥用公司法人格是团体行为逻辑的必然结果.<公司法>第20条第3款因未遵循团体行为的逻辑导致其规范结构和逻辑结构的内在矛盾.在"资本多数决"原则下,股东通过股东(大)会以公司的名义滥用公司法人格造成债权人损害的,由该股东承担责任.受害人可直接起诉公司和股东,公司可以其法人格被滥用为抗辩事由要求法院否认其法人格而免责.  相似文献   

18.
尽管要物合同源自罗马法,并为近代部分大陆法系国家民法所继受,成为实证法上合同的一个类别,然而,传统要物合同中的各合同有着不一样的社会与经济功能;从技术结构而言,各合同中的“交付”也各自产生不同效力;将如此不同的各种合同以“交付”作为连结点凑合成一个类别其实并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我国未来的《民法典》应当明确否定要物合同.  相似文献   

19.
最大诚信原则是保险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民商法领域中的诚实信用原则在保险法中的具体运用和发展。它贯穿于保险合同的订立、履行、解除、变更、撤销及解释等过程的始终。最大诚信原则最早源于海上保险,随着社会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现代保险也对最大诚信原则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如何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问题上,当今世界各国均将“意思自治”原则作为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首要原则,即由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共同选择适用于合同的准据法。在当事人依据意思自治原则确定了涉外合同的准据法以后,由于主客观原因,据以确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冲突规范、连结点发生了变化,或者当事人双方事先共同选择的准据法本身发生了变化时,其涉外合同的准据法原则上也应该由当事人双方依据意思自治原则确定,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