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数学问题“模型化”的主要思想就是构造一种“实物”作为数学问题的元素,把数学问题中元素间抽象的相互关系解释为这种“实物”问的一种具体关系.于是抽象的数学问题就有了一种解释,也就是把这个数学问题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实践表明,在解题过程中,建立和运用模型思想,有利于整体性和创造性地处理问题.以下从五个方面就建立和运用双曲线模型解题作点说明.  相似文献   

2.
数学问题模型化的主要思想就是构造一种实物作为数学问题的元素,把数学问题中元素间抽象的相互关系解释为这种实物间的一种具体关系.于是,抽象的数学问题就有了一种解释,也就是把这个数学问题建立了一个数  相似文献   

3.
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简而言之就是把数学中“数”和“形”结合起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通过“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和转换来解决数学问题.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句话说明了“数”和“形”是紧密联系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学习物理知识一种直观的表现手段,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家进行理论研究,通常都要从构建模型入手,通过抽象、简化、类比等手段,把研究对象从模糊的现象中,抽象出其本质特征来,构建一个概念或实物体系.平时我们所说的“明确物理过程”,“建立物理图景”其实就是要正确地构建物理模型.对于简单的问题构建物理模型并不困难,如“一物体在水平面上受到一水平拉力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即是一个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为零的运动模型.但更多的问题中,给出的条件、现象、状态、过程,并不是…  相似文献   

5.
“数学建模”即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提供的结论来解释现实问题。数学知识的这一运用过程也就是教学建模。  相似文献   

6.
王维珍 《山东教育》2013,(12):46-47
何为建模?建模也就是在教学中帮助学生不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运用。对小学数学而言,“建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数学化”的过程,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某种带有“模型”意义的数学结构的过程。下面仅以追及闸题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数学建模思想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已经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什么是数学建模?叶其孝教授认为,数学建模就是应用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方法,也就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初中阶段的教育是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已经对初中数学建模思  相似文献   

8.
所谓数学建模,是指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抽象、简化,确定变量和参数,并应用某些规律建立起变量、参数间的确定的数学问题(数学模型),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所得到的解,从而确定能否用于解决问题的多次循环、不断深化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建立数学模型来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的过程。可用如下的流程图来表示。投入使用实际问题抽象、简化、明确变量和参数根据某种“定律”或“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的数学关系(数学问题,或称之为在此简化阶段的一个数学模型)解析地或近似地求解该数学问题解释、验证通过通不过例:某天放…  相似文献   

9.
蔺霄 《中学教研》2004,(2):33-34
数学实验就是把表现一个数学问题的各种元素构成一个程序,即构建一个问题的“情境”,在这个情境下去发现问题,验证结论或发现新结论.换句话说,就是当你的脑子中出现某种数学思想(一种想法)时,你就去实验一下.通常,这种实验是针对一些具体例子来进行的,如果你有了足够多的具体例证  相似文献   

10.
一、对数学建模的基本理解(一)数学建模的概念数学建模是一种新的数学学习方式,是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提炼、抽象,做出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能用该数学模型的解来解释一类现实问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数学建模是数学中一种极为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应用数学的意识以及数学素质的培养提高,已成为数学教育的目标.在初中阶段数学活动就是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处理,在教学中,让学生领会其思想和基本过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的责任.应用数学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同时也是很困难的一步.而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就是把错综复杂的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数学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一个数学模型.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首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境可以是现实生活的情境,也可以是数学问题本身的情境.让学生在数学问题情境中,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就是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生成新概念,并运用其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由此可见新课程教学要特别注重“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生活化就是教师要采取多种形式适时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进课堂,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数学现象,并能初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坚持做到课中感悟,课后深化,真切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思想精髓。[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解决是课堂教学的核心.每堂课都需要一定的“问题情境”,借助这些情境,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思想交流和思维碰撞,从而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基础上去学习和了解数学,“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就是数学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学模式.数学实验是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来进行探索学习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形式.根据皮亚杰的活动内化原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建构数学模型、寻求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模型是把真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模型来源于现实生活。 “方程”就是表示现实世界中具有等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方程”模型就是从生活实际原型或创设的现实情境出发,剔除非本质的元素,提炼出有效因子,用数学符号表示出等量关系,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相似文献   

16.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量与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把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数学思想,将“数”和“形”结合,具有直观性,可洞察数学问题的实质.在求解最值问题时,可根据数学问题中的条件或结论,构造出相应的“图形”来帮忙,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将反映问题的抽象数量关系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也即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数形结合思想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它是数学的规律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化归思想就是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把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把非常规问题化归为常规问题,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的思想。化归思想方法是处理数学问题的指导思想和一种基本策略。下面谈谈我在解题教学中培养学生化归思想方法的做法与体会。 一、化抽象为具体 很多数学问题是各种信息的高度浓宿和抽象,如果我们在解决一些抽象问题时使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方法,可使解决问  相似文献   

19.
数形结合思想是初中数学重要的思想方法.所谓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根据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达到解题目的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数”与“形”是贯穿整个初中数学教材的两条主线.数学教学中,  相似文献   

20.
模型思想是小学数学三大基本思想之一,它是一种观念形态的创造,有数学应用的地方就有数学模型的存在。数学模型是把真实世界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数学模型来源于现实生活的情境之中。“方程”就是表示现实世界中具有等量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方程”模型就是从生活实际原型或创设的现实情境出发,剔除非本质的元素,提炼出有效因子,用数学符号表示出等量关系,并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在“方程”教学中,我们要融入“方程”的现实情境,在现实背景中经历模型化的过程,体验“方程”的价值,理解“方程”的意义,构建“方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