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璐 《文教资料》2012,(3):20-21
塞林格的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少年形象,苏童虽然深受塞林格运用少年视角介入人生进行创作的手法影响,展现出了青少年孤独寂寞的心灵、矛盾迷茫的性意识,但更为重要的是,苏童在创作时以极具民族性的创作语言塑造了少男少女的形象。这不仅拓展了人性关怀视域,更提升了生命概念的境地。  相似文献   

2.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性作品 ,它反映了塞林格对语言的驾御能力。通过对霍尔顿式语言的塑造以及对象征性语言的运用 ,塞林格成功地赋予了作品极强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3.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文学性作品,它反映了塞林格对语言的驾御能力。通过对霍尔顿式语言的塑造以及对象征性语言的运用,塞林格成功地赋予了作品极强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4.
儿童文学是一种面向广大儿童的特殊文学形式。随着儿童观由成人本位向儿童本位转移,儿童文学作品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章选取儿童畅销书《艾薇与豆豆》系列为个案,分析了儿童文学作品对儿童本位思想的践行。与传统的正面形象作品不同,该系列作品通过塑造"淘而不恶"的顽童形象,用充满童趣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游戏设计、真实的成人孩子冲突,还原了孩子的本来面貌,很好地践行了儿童本位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文章用生态批评文艺理论分析“大自然”这一形象在美国小说家J.D.塞林格的作品《麦田里的守望者》里中的体现。并借用心理分析理论,认为塞林格将主人公霍耳顿刻画为他的精神肖像,通过剖析霍耳顿在现代社会生态失衡,精神危机的大环境下苦苦追求纯净真实、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活,揭示出塞林格的生态情结。  相似文献   

6.
陆敏洁 《文教资料》2014,(29):89-91
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有了卓越的成就,在中国儿童文学中构起了一条独特的儿童形象长廊。本文以曹文轩、金曾豪、黄蓓佳三位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为例,运用玛利亚·尼古拉耶娃《儿童文学中的人物修辞》的理论和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新时期江苏儿童小说对乡土儿童形象的塑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迟子建《热鸟》和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少年主人公形象进行对比,可以看出他们性格特征中共有的叛逆性的特点。这一少年叛逆形象对于了解青少年的精神世界、成长历程以及文学作品中青少年形象的塑造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具有导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美国的现代文学史上,塞林格著作的现代流浪汉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居有很高的声誉,这部作品之所以也能够在世界上屹立不倒,不仅仅是因为作品中塑造了以为具有人格魅力的主人公霍尔顿。还有这部作品的叙述视角是从新型的角度出发的,是在第一人称叙述的基础上加入了第二人称——"你"。在此,我个人认为有必要解说一下"你"的作用:在文章中,一是以叙述接受者的身份出现的,另一个是以参与者和旁观者出现的。下面,本文将针对文中的人物类型的形象和叙述视角展开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9.
马双 《华章》2010,(34)
萧红是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具有独立个性并形成自己风格的作家,本文紧密结合萧红的童年生活经历,运用文艺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分析其作品中所蕴含的家园意识,归纳、提炼其作品中主题:用童心回望童年;以儿童视角关注成人世界和儿童形象的塑造;对家乡人民苦难的哀悼.  相似文献   

10.
秦文君是中国当代著名儿童文学家,在学界颇受研究者关注,她以儿童为本位进行儿童作品创作,这是她作品的主要来源.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在创作儿童文学时,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手法异于其他文学家.古往今来,女性形象都是创作史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秦文君的儿童文学创作满足了逐渐远离儿童世界并拥有童心的人们的内在渴望,弥补了因某种原因没有所谓的童年时光的人们的心灵空缺,对正在成长的儿童以心灵鸡汤的方式对其内心成长给以营养,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秦文君笔下的女性成长过程较为繁杂,女性的形象特点也较为丰富,从儿童世界的女性形象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方向,从中一窥儿童文学创作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张天翼和郑渊洁是当代两位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他们的童话作品受到儿童文学界和广大孩子的欢迎。本文主要通过对两位作家塑造的顽童形象的分析比较,结合作家的个性特征和时代特征,通过对"好孩子"的不同定义、对人物塑造的不同关注点、对儿童幻想的不同态度以及感性化的不同程度这四个方面探微张天翼和郑渊洁童话创作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2.
周霓 《河北教育》2008,(7):11-14
一、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这首活泼清新的儿童诗是根据腾毓旭的作品改写的。诗中用儿童的口吻说话,以一株紫丁香为寄托,从一个侧面塑造了老师勤奋工作,心牵学生的美好形象。字里行间吐露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表达了少年儿童尊师爱师的真挚感情,是值得低年级儿童反复吟诵的好教材。  相似文献   

13.
舞蹈作品中人物形象占据重要地位,舞蹈作品创作的关键在于舞蹈作品中的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与塑造。在舞蹈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人物形象是舞蹈作品中的主体,它可以表达作品的思想,是传达感情的重要媒介。而音乐是舞蹈必不可少的伴侣,在一部舞蹈作品当中舞蹈语言和音乐语言共同承载着情感的传递,让观众进入人物的情感氛围,把观众带入到主要人物形象的情感氛围,与人物共同分享喜怒哀乐。音乐塑造听觉形象,舞蹈动作塑造视觉形象,两者有机结合统一,才是舞蹈形象塑造的全部。一部完整的舞蹈作品,它的舞蹈艺术形象与舞蹈音乐形象应完美匹配,这样才能使得人们对舞蹈作品达到更深层的了解。舞蹈作品《孔乙己》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生动且深入人心,本文将以舞蹈作品《孔乙己》为例,浅析其创作过程中对"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与音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岳娜 《文教资料》2010,(29):35-36
美国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塑造了一个经典的文学形象——霍尔顿·考尔菲尔德。这个十六岁少年正在经历人生的转变——成人礼,在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后,他仍然保持着善良与纯真,立志成为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冰心与英国的狄更斯都擅长描写儿童形象,但这两位作家在塑造儿童形象的手法、塑造的贫苦儿童的结局和对儿童倾注的情感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的旨趣;他们对儿童题材创作的贡献及其各自的局限性也是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鲁迅一生中对儿童问题倾注了很高的热情.他的作品中有许多关于儿童的描写,塑造了一批具有独特的审美意义和深厚的文化蕴涵的儿童文学形象,构成了一个与成人世界密切相关的丰富复杂的儿童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与苏童《城北地带》中,两位作家分别对少年形象的塑造和年轻人生命景观的书写呈现出相似的维度和不同的张弛力度。霍尔顿与南方“街头少年”虽然在生理年龄和心理精神方面有着相似性,但他们却以不同的方式应对在与现实世界的冲撞中产生的心灵孤独。“父亲”形象的缺位安排则暗示了少年们对成人世界的对抗与反叛,而在书写人性中可贵、脆弱的美与温情这一层面,两部作品亦呈现出守望与毁灭的不同姿态。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形象。比如,疾恶如仇、粗中有细的鲁智深,倔强挺立、力求上进的白杨树,水乳交融、轻淡朦胧的荷塘月色等。需要指出的是,这些形象是文学家用语言来塑造的,它不具备鲜明的直观性。这种形象的间接性,为学生进行再“塑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沈习武的作品潜伏着关于信念、友情、信任、耕耘、感恩、梦想等方面的深邃思考,对童年精神世界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作品中真挚的情感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深沉动人的爱,动物对子女真挚的爱,人与动物之间真挚的情。通过细腻生动的细节描写、生动贴切的修辞手法、亲切生动的口语化叙事等,塑造了儿童、动物和成人三类形象,描写儿童的生活,展现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孙希雅 《文教资料》2014,(22):58-61
儿童电视剧作为电视剧的重要门类,是表达儿童精神世界、引导儿童成长方向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家长是儿童剧中人物构建的重要组成,中国儿童剧中家长形象的塑造受整个时代背景的影响。本文采取多种分析方法,以新时期以来我国出品的儿童电视剧中的家长为研究对象,从家长的个体形象、社会形象、事迹形象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探讨新时期以来儿童电视剧中的家长形象变化与我国社会变迁之间的某些联系,并从多方面对现存状况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