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6 毫秒
1.
李白在其三峡诗中吸收了巫山神女这一特定的文化意象.同时赋予了巫山神女更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创造出一个崭新的神女形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于四首不同时代的具有“朝云”意象的诗歌的分析,可以看出“朝云”诗基本上继续承载了开启自宋玉《高唐赋》的“巫山神女”情结。但是在唐代从初唐的讲求“骨气刚健”的独立苍茫的伟大孤独之诗学精神到盛唐浪漫高华,豪健超迈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源远流长。尤其进入中唐,唐人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神女”篇章,这些篇章所塑造的美丽动人、自荐枕席、善良多情、多才多艺的“神女”形象,以及描写的“邂逅——交欢——离别”的恋爱模式,深刻体现了唐代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  相似文献   

4.
巫山意象的发展源远流长,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是其发展中的一座里程碑,此后,巫山神女逐渐融入到巫山意象之中,随着时代的发展,巫山意象的含义不断发生着变化.唐诗中,巫山意象被广泛运用,不同阶段、不同风格的作家在运用上亦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唐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5.
意象是诗歌中描绘的具体形象,是融入了作者思想情感的物象,创造意象并借助意象抒发思想感情是诗歌创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诗歌还是现代诗歌,对于意象与意境都是十分重视的。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朵不朽的奇葩,而唐代诗人李白则是中国最富盛名的诗人之一。李白的诗歌是唐代诗歌的典范,在他的诗歌中不仅意象丰富,而且寓意深远。本文通过分析李白诗歌意象的分类和特点,重点分析李白诗歌中几个典型的意象,从而充分领悟李白诗歌表现出来的意境,更深层次地理解李白丰富的内心世界,体会李白蕴含在诗歌中的独特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6.
唐代涉及巫山题材的诗人之多和范围之广,在我国诗歌史上是罕见的。一些诗坛巨擘也把他们的目光投向巫山,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李白、杜甫、李商隐,他们分别代表着唐代巫山诗歌发展各个阶段的最高成就。李白从巫山文学的发源地走出,杜甫和李商隐溯源而入,都在巫山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他们的巫山诗歌的在巫山文化长廊里熠熠生辉,同时还折射出唐代的国运变化对巫山诗风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巫山是楚国的宗教神山,其地望与宋玉《高唐赋》中所记载的巫山神女传说密切相关。关于巫山神女之中楚巫山地望,有多种不同说法。考索巫山神女传说的神话原型,可追溯到《山海经》中帝之女、涂山氏的传说以及屈原《楚辞·九歌》"山鬼"形象。《山鬼》之山,即今三峡之巫山,故宋玉赋中巫山神女之巫山,当仍以三峡之巫山为是。传世文献中,巫山地名多见,楚地范围内的巫山亦有多处,楚巫山得名则与古代群巫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余菲 《文教资料》2009,(2):10-12
李商隐是唐代有独特成就并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吸收了前人的多种写作手法,诗歌意象丰富。蜡烛意象在李商隐诗中多次出现,它正体现了诗人特定的心态、特定的情感模式和审美模式。本文从其诗歌中“蜡烛”的几种意象:爱情思念、宴饮离别、闲淡释然等方面着手对其分析。  相似文献   

9.
后世所作《巫山高》是汉乐府《巫山高》的赋题之作,这种赋题之作在诗歌主题、诗歌形式、诗歌主旨以及表现技巧方面都发生了变化,甚至在诗歌意象方面也逐渐与前代作品不同。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收的历代乐府诗《巫山高》体现出了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典诗歌比较注重运用意象,尤其是唐代诗歌。出现在唐诗中的一些形象几乎都有较其表象本身远为丰富而又相对固定的含义。诗人创作中对意象的选择也不仅仅属于纯粹的个人行为,其中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传统的制约。意象本身就是在文化传统的作用下,经历代诗人自觉或不...  相似文献   

11.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最基本要素,诗人们常借用意象来表达情感。相思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一大主题,它是恋人间表达爱情最直接、最有意味的方式。在唐代的相思诗中,存在着丰富的自然意象,它们被诗人用来寄托相思情绪,而其鲜明独特的艺术特色,也提升了诗歌的深厚韵味,增加了唐代相思诗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12.
李白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中有很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含,他的作品的艺术个性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月意象在李白的诗作中反复的出现,其使用的次数之多,频率之高,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成为李白诗歌鉴赏中的一条绚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13.
在唐代边塞诗作中 ,诗人们常常使用“月”与“乐”这两种具有声色因素的意象 ,并借以表现征人的生活和感情。这两种意象直接诉之于读者的视听感觉 ,既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又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进而使边塞诗呈现出有别于阳刚的一种婉曲的风格。  相似文献   

14.
六朝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其诗歌中出现的多种意象都对后世诗歌的发展给予了相当丰富的养料和扩展空间。桃意象是六朝诗歌中出现得较频繁的意象之一,因此也是研究六朝诗歌的一个重要方面。六朝诗歌中的桃意象,导致了后世桃花诗的大量出现,以及桃花源诗歌范式的复现。  相似文献   

15.
夜意象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书写主题。唐代诗歌夜意象描写丰富而且多元,晚唐诗人李商隐流传下来的近600首诗歌中,关于“夜”的意象描写很多,且以“夜”为核心的词汇非常丰富。统计发现,李商隐诗歌中关于夜意象的描写有550余处,说明其诗歌创作不仅善于运用夜意象,而且夜意象描写丰富、密集。李商隐诗歌夜意象具有时间、情感、社会指向,大致可以归纳为黄昏意象、灯烛意象、月意象、梦意象等几种类型,这些意象显示出其诗歌的凄寒孤寂、朦胧哀艳、幽怨感伤等审美特征,而这种特征是由晚唐时代风貌、精神流变等社会因素以及身世家庭、性格爱好等个体因素使然。  相似文献   

16.
李白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和紫有关的意象,这些意象不仅仅是简单的色彩描绘,而是诗人受唐代多元文化薰染下的产物。它们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共同构成了李白诗歌中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即紫文化。发掘李白诗中这一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为研究李白诗歌打开一个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刘长卿是唐代大历诗人的代表作家,传世作品较为丰富,然而现代学者对其诗歌却鲜有重视,对其象征性意象更无专文论述。本文试从刘长卿诗歌中的象征性意象———“青山”入手,对其象征意义进行解读,并简要探讨刘诗中惯用象征性意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唐代的诗人们堪比想象力丰富的画家,他们在诗歌中灌注了纷繁复杂的色彩,使得诗歌具有了画的内涵.李贺就是其中一位热衷于通过奇特的想象,出神入化地运用色彩的诗人.他将色彩词与意象高度结合起来、有时善于用色彩替代意象,并创造性地使用了色彩词+叠字的搭配方式,从而创作出许多色彩繁杂的诗歌,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三峡之没     
传说大禹治水时,得到巫山神女暗中相助,用神斧将巫山一分为二,长江水冲出一道狭长的通道,向东奔流,汇入大海。于是,雄奇险峻的巫山两侧,有了一道狭长的连接。  相似文献   

20.
唐代诗歌中,笛声吹尽了文人的心曲,并在不断地演绎中被赋予关塞思乡、伤时感怀、念友怀情、田园清趣等丰富的情感内涵。笛声又与月亮、梅花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成为唐诗中深具味外之味的审美意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