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梁洁 《中国出版》2016,(11):65-68
《园冶》成书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刊行于崇祯七年(1634年)。作为中国造园学中的重要文献,其流传至今的明刻本和日抄本却屈指可数。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梳理了现存明刻本和日抄本的情况,指出四种日抄本应是抄自同一种原本,而朱启钤、阚铎等诸前辈所说的"北图残二卷"应是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所保存的《园冶》两卷。华日堂本、隆盛堂本并非翻刻,而是直接使用了成书重新装帧而成。最后对《园冶》相关部分藏书家的小考,希望可以为将来有关流播、经转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黄氏日抄》又作《慈溪黄氏日抄分类》。《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子部》(下称《善目》)第663号著录,曰:"九十七卷,宋黄震撰。宋绍定二年(1229)积德堂刻本。存二卷,二十七至二十八。"藏国家图书馆。第664号又著录一部,曰:"宋绍定二年积德堂刻,元至元重修本。存二十五卷,四至五,十二至十三,十七,十九,二十五至二十六,二十九,三十四至三十八,七十一至七十八,九十四至九十六。"藏山东省博物馆。第665号又著录一部,曰:"元后至元三年刻本。"可见第664号著录的"元至元重修",指的是前至元。据此,《善目》编者确信:出版过宋绍定二年《黄氏日抄》九十七卷本。只是散失严重,仅存残本。  相似文献   

3.
宋陈善所撰《扪虱新话》,初名《窗间纪闻》,成书之初以抄本流传,之后迭经旧稿散佚、重新编撰等波折,使得其传世版本各异.在宋代,《扪虱新话》已有不分卷本、八卷本、十五卷本之别.现存版本从内容形式上可归纳为不分类本、分类本两种.本文拟对《扪虱新话》现存的几种版本进行考证,以辨其版本源流.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 (以下简称《说文》)这部我国语言学史上的不朽名著,系东汉许慎撰。许慎字叔重,汝南召陵(乡河南郾城)人。他编写《说文》始自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一○○年),到安帝建光元年(公元一二一年)他于病中遣其子许冲进上,前后共二十多年、是作者费了半生心血才写成的。《说文》成书不久,就为当世注释家所重视。郑玄注《周  相似文献   

5.
收录王艮诗文最全之本,刊印于明万历三十四年,此后王艮后人及门人弟子不断增补,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天启元年叶凤仪蠲资雕印《疏传合编》二卷,后附六卷本《心斋先生全集》,与年谱、诗文集并行于世。由于传世本王艮集均是在万历三十四年原本基础上增订,因此出现了各卷卷端著录不同的情况,这也反映出王艮集的结集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6.
《水浒传》繁本可分为两个系统,其标志性的区别是:(1)甲系统版本有致语,即引头诗,乙系统版本没有;(2)甲系统版本未移置阎婆事,乙系统版本已移置;(3)诗词和文字有不同,如71回一篇单道梁山泊好处的骈语不同。袁无涯刻本是用乙系统的百回本作底本加上经过脱胎换骨改造的征田虎、王庆故事成为一百二十回的《水浒全传》本。两种繁本系统的比较对探讨《水浒传》的成书过程是有助益的。乙系统繁本是在甲系统繁本的基础上修改加工的,其忠奸斗争的思想倾向加强了,艺术上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东北三省地方通志,历代修纂不多。元代的《辽阳图志》早已亡佚。明代仅有嘉靖刊本《辽东志》和《全辽志》。清代统治全国二百六十八年,东北地区性通志,成书亦不多,康乾之际,出于纂修《大清一统志》的需要,才先后修成《盛京通志》数种。以后,直到清末,也不见纂修。这仅有的几种通志,三百年来除乾隆元年刻本于咸丰二年补刻,乾隆一百  相似文献   

8.
晚清文人鲁一同(1805-1863),字通甫,亦称通父,幼居安东(今江苏涟水),后迁山阳(今江苏淮安)。擅长诗文创作。其诗文集包括《通甫类稿》四卷、《通甫类稿续编》:二卷、《通甫诗存》四卷、《通甫诗存之馀》二卷及《通甫类稿补编》二卷等,本文即对各书的成书、流传及版本情况试作一些考察梳理。  相似文献   

9.
刘晖的《鲁史欹器图》、魏澹的《笑苑》、颜之推的《冤魂志》、释净辩的《感应传》、崔赜的《洽闻志》、许善心与崔赜合著的《灵异记》是隋朝六部小说,笔者对它们的成书年代进行了考证,得出的结论是:《鲁史欹器图》成于开皇元年至四年间(581-584),《笑苑》成于开皇元年至十年间(581-590),《冤魂志》成于开皇元年至十一年间(581-591),《感应传》、《洽闻志》、《灵异记》成于大业年间(605-618)。  相似文献   

10.
南开大学图书馆藏有精抄本宋代曹勋《松隐文集》40卷,现代目录版本书鲜有著录。《中国古籍总目》集部仅著录为清抄本,抄者和抄写时间不详,版本源流及收藏情况亦未见考索。此本为清雍正二年(1724年)钱塘吴允嘉借吴焯藏本抄校,曾藏于民国藏书家秦更年之手。经与嘉业堂本《松隐文集》对勘,此本缺第一页及第十卷,当与四库本为同一系统。作为罕见的清代精抄本,此《松隐文集》中的校记题识具有重要的文献资料价值,其精善之处亦足补他本之失,具有非常珍贵的文献版本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魏王泰的年龄,《旧唐书》卷七六《太宗诸子·濮王泰传》载:“永徽三年,薨于郧乡县,年三十有五。”依此推之,则魏王泰生于武德元年(618年)。但根据两《唐书》承乾本传的记载,承乾身为太宗长子,却生于武德二年(619年),且承  相似文献   

12.
张楚 《晋图学刊》2016,(5):38-43
通过考察,介休《方言杂字》原作者当是陶清,第一个为其注音释义的是杨旺.介休《方言杂字》的修订本有三种版本系统,第一是张国播修订本,名为《新刊校正方言应用杂字》,成书当在雍正丁未(1727)年;第二是杜明仁修订本,名为《杜塾九订方言插注杂字》,成书在乾隆壬申(1752)年;第三是抄本.  相似文献   

13.
由北京海王村拍卖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中国书店2003年秋季书刊资料拍卖会”将于晚秋十一月在北京古文化街琉璃厂举办。在全部300余件拍卖品中囊括了古籍善本、碑帖拓片、名人书札、现代版画以及舆图资料等。 古籍善本的拍卖,历来为海王村拍卖公司的重头戏,在此次拍卖活动中,仍占有绝对优势。其中有开雕于南宋宝庆(1225—1227)、绍定(1228—1233)时期的《砂藏》。该藏是南宋时期私刻版本大藏经的最后一部,在刊刻期间,由于寺庙失火和南宋的垂亡曾一度中断30余年,最后历经九十余年,至元至元二年(1327)方始完工。明版佛经有刊刻于正统五年(1440)的《大乘入楞伽经》和《菩  相似文献   

14.
正缪荃孙(1844~1919),字炎之,一字筱珊,晚号艺风老人,江苏江阴人。近代著名藏书家、校勘家、版本目录学家、教育家、史学家、方志学家、金石书法家,为中国近代图书馆的鼻祖。同治元年(1876)举人。曾协助张之洞编《书目答问》。光绪二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第一部刺绣专著《绣谱》及其作者丁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清道光元年(1821)的《绣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刺绣专著。全书分《择地》、《选样》、《取材》、《辨色》、《程工》、《论品》六篇,通过将刺绣与绘画、书法等艺术进行比较,深入浅出地解说了刺绣的特点。《绣谱》的作者丁佩,长于针黹,能诗善绘,且与当时江浙名媛多有往来。本文对《绣谱》的内容、特点及作者生平进行了考证与介绍。  相似文献   

16.
本论文是对元刻《史记》彭寅翁本进行的专题研究。属于对《史记》进行版本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元刻《史记》彭寅翁本刊行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是目前存世《史记》版本中仅次于南宋黄善夫本(1196年刊行)的已知的第二个三家注本。它也是从南宋黄善夫本到明代廖凯刻本(1517年刊行)三百多年间国内惟一的《史记》三  相似文献   

17.
台湾"国家图书馆"藏有钞本《章氏遗书》一种,其篇、册编排与通行本《文史通义》和嘉业堂本《章氏遗书》内外分篇的结构极为不同,实为一种以时、地等为中心命名的流水簿册式形态。台图藏本是章学诚著作从成册到成书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版本,为考察章氏著作的撰述过程和章著的体例编排提供了新视角,有助于后人了解《文史通义》著述成书之过程。  相似文献   

18.
范祖禹(1041—1098),北宋中期著名历史学家,生于仁宗庆历元年,卒于哲宗元符元年,年五十八。祖禹史学著作宏富,其单独撰述的《唐鉴》十二卷,是祖禹史学的代表作。祖禹参与编修《资治通鉴》十五年,对《资治通鉴》的成书作出了重大贡献。祖禹是一位有成就的著名历史学家,但历来对祖禹的评价,由于材料的分散,多有不一致处,史书和文章谈到祖禹也只偶涉一二,  相似文献   

19.
《文献》一九九六年第三期刊载何忠礼先生《<现存宋人别集版本目录>朱熹部分补正》一文,以其在日本讲学时亲自检视所得,纠正了《版本目录》中将日本正德元年(1711)所刊《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著录为"明正德本"的错误,正谬之功不小。国内学者未见原本,大约容易出现此类既可笑而又难免的疏失。但是《补正》又说,日本静嘉堂文库等藏有明成化十九年(1483)刻本《晦庵先生朱文  相似文献   

20.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2,(1):122-128
《熊峰集》的祖本是石珤亲自审订的稿本。皇甫汸在石珤去世后不久对稿本重新加以选编并刊行,是为明刻四卷本《熊峰先生文集》。梁维枢完整过录明稿本,并从中挑选出若干符合其文学审美趣味的篇目,是为明见君子阁抄本《熊峰集》。康熙初年,孙光?汇集各版本《熊峰集》及石珤佚文,重新加以删订、刊刻,是为清刻本《熊峰集》。清刻本后被收入《四库全书》,成为迄今最通行的《熊峰集》版本。国家图书馆古籍部有清抄本《熊峰集》二卷,其内容系抄录自明刻四卷本《熊峰先生文集》,大约成书于嘉庆至光绪年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