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通过歌曲学习,让学生熟悉歌曲《冬瓜和南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并理解艺术源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点:教师指导学生用愉悦的声音演唱《冬瓜和南瓜》。教学难点:学生感受的二拍子韵律;歌曲中切分节奏XX·和XXX,休止符OX。学习目标:l堵色感受:学生能感受的二拍子韵律,注意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休止符;2.能演唱:学生初步学习歌曲并用愉快的声音演唱《冬瓜和南瓜》。  相似文献   

2.
杨翠兰 《幼儿教育》2012,(Z4):40-41
设计意图:《打字机》是美国著名作曲家莱罗尔.安德森受到办公室里打字机发出的"嗒嗒"击键声和换行时的"叮"声的启发而创作的管弦乐曲。在乐曲中作者独具匠心地用真正的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并采用顿音形式奏出均匀连续的八分音符,单纯而轻快,与伴奏声部打字机急速的击键声、连续三小节后出现的铃声以及推动机头的咔嚓声等交织在一起,将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能有节奏地朗读歌词,读出二拍子的强弱,感受歌曲宁静而平和的气氛。  相似文献   

4.
王宏 《青海教育》2008,(5):43-43
一、节奏训练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储备丰富的基础知识,提倡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超越现有知识范围的问题,培养独创能力。例如,大自然中包含着各种节奏,教师可根据大自然中的声音,让学生自己发现节奏(如:小动物的动作、鸣叫,火车鸣号的长短等),在游戏中完成节奏教学。  相似文献   

5.
<正>1.低年级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节奏是音乐在时间上的组织,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好比音乐的"心脏",一切音乐活动都离不开节奏。新《课标》规定:12年级要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针对学生对一些节奏的时值无法掌握这一现状,决定在低年级学生进行节奏训练,让学生感知发现生活中的节奏,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或其他声音材料表现节奏,在教师指导下创编1—2小节的节奏音型。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本节课,我们试图通过以单元整合、一课多篇的教学策略对本单元的四首外国诗歌进行鉴赏分析,使学生对于外国诗歌从纵向的史学角度有线索性认识,同时以现代诗的声音、节奏、意象和意蕴为整合的抓手,初步感知现代诗歌的共性特点,并以此使得学生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阅读方法。第一节课,我们从课内文本出发,着重解决现代诗的声音和节奏问题;第二节课我们重点在于由诗歌意象,逐步深入到现代诗的意蕴。  相似文献   

7.
<正>1.听说节奏训练对于低年级初学节奏时,我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听说节奏练习。1.1听节奏,让学生用耳朵聆听,感知各种各样的节奏,我播放平时生活中最常见的声音(如火车声、汽车声、风铃声、钟声、走路声等),让学生猜一猜,由于猜一猜是低年级学生的爱好之一,固然兴趣浓厚,因此当我播放火车声"呜—呜—",学生一听就知道是火车的声音,听着听着便会将词、节奏脱口而出,同时对节奏的长短、强弱、高低掌握得也不错。此外,还让  相似文献   

8.
节奏是音乐的灵魂和骨架,节奏训练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下面,就有关低年级学生的节奏训练,谈点自己的心得体会。一、节奏训练形象化、生活化由于低年级学生接受知识有限,抽象思维不够发达,形象思维比较敏捷。在节奏训练时,我首先让学生接触生活中熟悉的节奏。让他们模仿小狗叫的声音,又用节奏的形式把它们写到黑板上。比如:  相似文献   

9.
费明湘 《贵州教育》2012,(24):35-36
一、在教学中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1.让学生先做单一节奏的变化。我在教学中就让学生做这样的练习,如:让学生用手或脚分别打击出4/4、3/4、2/4的节奏,说出它们的特点并利用身体的力度打出其节奏的特点。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后,再给出一个固定的速度,让学生在同一速度下进行不同节奏的变换,  相似文献   

10.
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一种基本表现手段,具有独立表现某种情绪的功能。没有节奏,音乐就不能表露出活力;有了节奏,音乐才具有生命力。节奏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并学会表达音乐。从节奏人手,使学生能体验感受节奏在音乐中的情绪、感受节奏美,并能准确地再现节奏,会更加有利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1.从感性上认识节奏。音乐来源于生活,而节奏也存在于生活之中。节奏是将长短和强弱不同或相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合起来。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充满节奏,如:下雨的哗啦声、动物的叫声、走路的笃笃声、拍球的咚咚声等。在教学中,我告诉学生这些有规律的声音叫做节奏,并让学生自己寻找节奏。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很快就例举出各种各样的节奏:火车的隆隆声、打枪的啪啪声、闹钟的滴答声等。我将这些声音用拍手和敲击物  相似文献   

11.
教材简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我对本教材作了如下调整:在知识目标上,没有把课本中“我们能‘看见’声音吗?”这个问题单独提出来认识,而是把物体振动时发出的声音融入到学生的第二次实验中,通过让学生再次亲手实践,体验振动与声音产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王腊凤 《儿童音乐》2008,(10):64-65
教材:一年级艺术第五单元第一课《猜猜我是谁》教学目标:在游戏活动中引发学生关注和了解动物朋友的愿望。通过对动物声音、形象以及动物的辨别、模仿和表演,感知艺术的基本要素,如声音的强弱、长短、音色等。教学重点:在游戏活动中提高学生多声部表现节奏的协作能力,在制作活动中发挥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一、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 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控制其注意力。如:当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发现有几个学生在做小动作,这时教师可以提高音量或放慢讲话的速度,这种变化通常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有时在讲解重点句时适当加大音量或减小音量也可以起到引起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1月底,我有幸参加在重庆举办的全国第六届中小学音乐课现场评选活动,来自吉林长春第一实验银河小学于天老师的一节《打字机》课程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整堂课掌声雷动、笑声不断。于老师她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带着东北特有的爽朗、可爱、诙谐特点,趣味十足的艺术表现,让在场的师生一次次拍手叫好,课堂氛围欢快、和谐宽松,学生学习热情勃发,教学效果显著,评委们也都给予了极好评价。听完于天老师《打字机》这节课,我觉得她的教学语言有三个方面特点:  相似文献   

15.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如果45分钟都是一个调子,平铺直叙,像流水般地淌、淌、淌,学生也会感到乏味,打不起精神。”另一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说:“我讲到主要地方重复一遍,讲到快乐地方露出微笑,讲到愤怒地方情绪变得激昂,讲到悲伤地方声音自然低微。”这种语句的反复、声音的抑扬顿挫及感情的起伏变化就形成一种节奏。  相似文献   

16.
张昀  高翔  孙霞 《早期教育》2008,(7):74-75
本次活动来源于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昨天、今天》,一个孩子带来了旧的打字机,吸引了很多孩子浓厚的兴趣。教师抓住机会在丰富幼儿关于打字机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打字机》律动游戏。  相似文献   

17.
【教材简析】《开心火车》简洁、明快、浏畅的旋律使整首歌曲洋溢着开心与愉快的情绪。歌曲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前面四句是歌曲的主体,第五乐句是歌曲的补充。本课通过学唱歌曲和学做开心火车、快乐旅途的游戏,培养学生在音乐活动中的协调性,同时也可以引起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各种声音的关注。【目标预设】1、用欢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喜悦的心情。2、掌握大切分节奏与附点节奏。  相似文献   

18.
节奏,是音乐中的一个术语,它与旋律一样,同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  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要有节奏。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其大脑优势兴奋中心是随时间的一维演进呈曲线变化的,且这种兴奋中心不是长时间固定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而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而不断转移的。因此,从一节课的开始到结束,不能总是平铺直叙,无峰无谷,也不能总是一个音节,一种速度,必须紧扣学生思维的兴奋中心,精心设计教学节奏,做到有张有驰,有展有敛,动静交替,疏密有间,给学生以节奏美的感受。  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可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9.
张异男  孙慧 《黑河教育》2009,(1):54-54,57
教学内容:五年级歌曲教学《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感受体验彝族的音乐风格及风土人情;体会旋律、节奏特点。2.过程与方法:运用肢体律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情境;在指导学生视谱、演唱环节中,逐步引导学生关注节奏、旋律、衬词的特点及表现作用,从而感受彝族音乐的热 烈欢快的特点;通过为学生创设情景,拓展歌曲的表现力,丰富学生的音乐感受。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具有明显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的形象性、审美性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感受文本拟声词的声音之美、叠词的节奏之美和长短句的交叉之美,让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掌握鉴赏美的方法、探寻美的路径,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