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利用调整亚太地区军事部署和“反恐”之机,增强了针对亚洲大陆的前沿部署。据美国军方网站报道,目前,美已在我国周边从日本、韩国到关岛、澳大利亚再到印度洋直至中亚地区共设有大小军事基地51个。美军在中国周边地区设立的基地密度已比冷战时针对苏联的还要密集。当前,在这些基地中,美军主要集中于强化驻日美军的指挥与控制能力,以及加强关岛地区海空力量的建设。为弥补美军在中国西南方向上的薄弱环节,美国已计划与印度积极发展军事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冷战后历次战争实践的推动与牵引下,美军的作战理论不断推陈出新,从震慑论、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基于效果作战理论、网络中心战理论到混合战争理论、空海一体战理论等,更新速度非常快。虽然新颖的作战理论是美军对信息时代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积极回应,但在一些作战原则问题上,美军大量吸收和借鉴了孙子的"全胜"思想,并在新的信息技术和作战环境下适应性地拓展了此类作战原则的具体内容,使之更加适应信息时代的作战需求。  相似文献   

3.
1948—1950年。处于转变期的美国远东政策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命题,“太平洋公约”构想的提出和浮沉就是理解这一命题的重要窗口。对中共新政权的政策不甚清晰、日本的战略支轴地位尚未稳固以及东南亚新老殖民势力交错.都对美国在亚太地区构筑类似于北约的军事防御体系构成了限制。本文选取李承晚与“太平洋公约”之关系为个案,通过分析美国对这一构想的反应及对策,管窥关国朝鲜战争前的远东政策。  相似文献   

4.
人民出版社新近出版了张海涛先生的《何处是“美利坚帝国”的边界》。这是作者继《我说美国》、《再说美国》、《三说美国》之后的又一力作。本书以理论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以世纪之交的美国世界战略为宏观背景,深入考察和剖析了世纪之交美国对华战略和策略的实质、重点和特点。由此作者得出一个结论:美军飞机轰炸我驻南联盟使馆,“是美国统治集团在世纪之交对华实施‘橄榄枝’与‘箭’同时并举战咯的开始”。本刊拟分两期选登该书最后的结论部分。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简要列举了“美利坚帝国”对外征战的历史;列举了“美利坚帝国”对我国进行武装侵略和军事威胁的历史,指出:“‘美利坚帝国’具有侵略中国的极为恶劣的传统”,克林顿政府出动远程战咯轰炸机炸我驻南联盟使馆,“是这种恶劣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是美国两大主流报纸,他们有关中国军事的报道尤其是涉及近几年中国海军发展的报道能切实准确地反映出美国政府对华军事政策的变化。美国涉华军事新闻报道会受到美国一贯的文化霸权和所谓的“中国威胁论”的影响。话语的背后总是暗含美国政府的政治利益、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对美国涉华军事新闻报道进行更深层次的语篇分析会揭示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6.
随着反恐战争的结束,美国国内经济的持续低迷,出于主客观因素的考虑,为了实现美国经济的复兴,扩大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平衡"中国不断扩大的地区影响力,奥巴马上台后积极调整了战略部署,把目光更多的转移到亚太,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这一战略的实质是为了牵制中国不断扩大的地区影响力,继续维持美国主导下的"单极世界"。为此,美国实施了全方位的"亚太再平衡"战略,包括在外交上开展"情感外交""多边外交";经济上以推进TPP谈判,借此主导亚太地区经济合作进程;军事上借助传统盟友和新兴伙伴的力量,加紧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在亚太战略格局重塑的过程中,中美两国应如何相处,决定着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同样也影响着依附这一关系的两岸关系。如何在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同时促进中美台三边关系的良性互动,对两岸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最近对五角大楼下达了美国军队向“10-30-30”军事战略模式过渡的任务。“10-30-30”模式的核心内容:一旦美国政府决定在全球任何地区动用武力,那么美军要能在10天内部署到该地区,在30天之内打败敌人,此后30天内,美军能完成重组并做好到另一地区执行下一次军事任务的准备。以此推算,美军70天就能打赢一场战争,一年可打赢5场战争。对于“10-30-30”模式的重要意义,美军方指出,未来美军的作战构想都要以能否有助于达成“10-30-30”的目标为标准。依照“10-30-30”模式,美国陆军必须变得轻巧快速,空军必须加强战略运兵…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美国战略重心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出于巩固其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和反恐需要,近年来,美国频频向越南示好,并加快与越南修好的步伐,尤其是在军事领域,意欲重返金兰湾.这一举动自然引起世界各地战略家和周边国家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国际关系史学认为孤立主义是美国早期外交政策的传统.诚然,从华盛顿时代起.美国政策的一贯原则是要避免涉足欧洲的泥潭,这一原则从狭隘的欧洲角度看来是孤立主义的,但决不是置身事外不顾世界其他地区事务的原则.事实上,美国的一个中心传统就是扩张主义.而美国有关“太平洋帝国论”思想.即是孕育于大陆扩张产生的“天定命运”思潮中,正是在这种思潮支配下,伴随着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侵略,特别是对中国和日本的侵略,西华德提出了“太平洋商业帝国”的构想.由于种种原因,西华德的构想未能实现.到了19世纪晚期,马汉运用他的“海权论”,在西华德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这一思想.至此,“太平洋帝国”思想构想最终完善.此后美国在中国门户开放政策之提出和后来的亚太政策无不有这一思想的烙印.因此,本文就这一思想形成作一粗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滨州学院学报》2021,(3):26-30
在美军"机动战"理论、"空地一体战"理论、"震慑"理论等一系列当代作战理论的研制过程中,《孙子兵法》都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孙子兵法》转化为具体指导美军作战的理论并不是一个直接的过程,而是经过了数代人的诠释、研究、吸收、发展,经历了"翻译—军事理论—作战理论—作战纲要—实战"的转化过程,其中博伊德的军事理论是最为重要的中间环节。作为当代美军作战理论的思想基石,博伊德理论创新的方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博伊德最具特色的理论创新方法是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就是将军事理论、实战艺术与科学理论相结合。正是通过这种方法,《孙子兵法》中机动灵活、攻守兼备的作战思想被融入美军理论创新中,实现了东西方兵学思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9.11”事件打破了美国坚不可摧的神话,美国的安全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也促成了美国对外战略的相应调整,然而美国对外战略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发生改变,在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同时,加强了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关注,以防范中国作为地区性大国崛起的挑战。美国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地区,在地缘战略上不断经营中国周边地区,挤压中国的生存空间,对中国形成“三面围堵”之势。美国欲借“反恐”之名,行霸权之实,使中国的地缘安全面临极大挑战。为此,中国必须妥善应对,积极营造周边安全环境,加强我国战略纵深依托。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美国的亚太战略出现了较明显的调整,对亚太的介入加深,范围扩大,军事合作加强了.本文分析了美国新政府亚太安全战略调整的重点、原因及对联合国的影响,并指出,亚太地区仍被美国新政府视为其根本利益之所在,小布什对亚太战略的调整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相似文献   

13.
奥巴马上台后,美国政府高调提出"重返亚太",试图从外交、经济、战略等方面锁定亚太地区。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是涉及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内容的战略体系,战略背景、战略动机、战略目的、战略措施等都含有特定的中国因素,是对中国外部环境有着深远影响的战略调整。中国应深入分析、审慎对待、准确把握"亚太再平衡"战略,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构建,拓展中美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要防范美国在政治、军事、地缘战略上的打压,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日益强大,美国在东亚地区与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在美军中始终有一种倾向,希望能够找机会和中国军队再较量一番,“洗雪”朝鲜和越南战场失败的耻辱。  相似文献   

15.
美澳日三国战略对话机制在前几年的问世和发展。是亚太安全领域各股力量竞争和三国战略考量的结果。它为亚太地区未来安全架构建设,增添了新的变量,也使中国的地区安全环境更趋复杂。尽管目前它的作用有限,也面临诸多挑战,但其目的和未来走向,依然值得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16.
美国福特政府时期在亚太地区实行"太平洋主义"。在新的军事安全政策指导下,福特政府制定了维持在韩军事存在、增强韩国自保能力等军事战略举措。这既有对尼克松时期战略收缩政策的继承,又突出强调美国在亚太地区军事的存在和介入。但由于福特政府并没有向韩国作出新的承诺或投放新的军事力量,因此从本质上讲,福特政府的对韩军事政策只是"尼克松主义"在亚洲新形势下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国内世界史的研究者一般都认为在1775—1783年的美国独立战争中,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美军获大胜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主要论点有:“萨拉托加战役扭转了整个战局,美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它是全盘战局的转折点,…促进国际形势向有利于美国的转化和法国迅速地支援美军作战,….”“…同时使美国赢得法荷等国的支持。”还有一些大同小异的观点。在此我想提出自己的浅见:萨拉托加大捷(下称萨捷)不是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8.
黄山 《科技文萃》2001,(8):49-50
5月25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海军学院发表演讲时表示,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美国武装力量应当充分利用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来营造一支全新的军队,为此,美军部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建军方向、战略重心、军事部署都将作出根本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地缘政治环境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美国积极推行“一极”世界,其战略重点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由于中美在世界观、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和战略利益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两国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都存在着矛盾。美国在我国周边的军事存在和战略部署,已经对我国构成了潜在或现实的威胁。我国应沉着应对各种挑战,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20.
1945~1949年美国海军陆战队驻青岛达四年之久,主要任务一是平衡苏联在东北的势力;二是帮助蒋介石训练海军,实现美蒋军事合作,以确保战后中国的亲美倾向。但内战形势的发展变化使美国不得不考虑青岛驻军的留、撤问题,至上海解放,青岛美军无奈撤离。这一过程充满了希望与犹疑,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对华总体构想逐步破灭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