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离婚不仅解除了夫妻间的身份关系,也终止了夫妻间的财产关系。因此,夫妻在离婚时,往往伴随着夫妻财产分割问题。夫妻离婚时,夫妻财产的分割主要是指对夫妻之间的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在夫妻财产的分割中,确定夫妻共同财产的范围以及如何分割夫妻财产是其中的关键问题。确定夫妻财产的范围,应分清夫妻个人财产、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同财产,避免在运用法律过程中出现的法律缺陷问题,既要保护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的利益,也要保护家庭关系中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
离婚,就是夫妻双方通过法律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离婚,不仅使夫妻双方的人身关系得到解除,同时也终止了夫妻之间各种财产关系。财产的分割是随着夫妻双方人身关系的解除而产生的,其中房屋又是财产核心部分。因此认定和处理好离婚财产,特别是离婚时夫妻共有房屋的分割更加受到离婚双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离婚,就是夫妻双方通过法律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离婚,不仅使夫妻双方的人身关系得到解除,同时也终止了夫妻之间各种财产关系。财产的分割是随着夫妻双方人身关系的解除而产生的,其中房屋又是财产核心部分。因此认定和处理好离婚财产,特别是离婚时夫妻共有房屋的分割更加受到离婚双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婚姻家庭是社会的缩影。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必然牵动整个婚姻家庭生活。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离婚是在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解除婚姻关系的法律行为,即具有夫妻身份关系的男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办理离婚手续,从而解除夫妻之间的婚姻关系。婚姻关系的终止原因有二:一是配偶的自然死亡或被依法宣告死亡。二是婚姻当事人双方离婚。我国婚姻法中对于离婚问题只是原则性的规定,不利于实践中的操作。本文以《婚姻法》中对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或者说是什么样的条件,法律才能判定离婚、说明一个合法家庭解体的问题,还有如何认定夫妻感情破裂及对离婚标准的立法缺陷与如何完善的问题,在此做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夫妻财产制是婚姻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有关夫妻婚前财产和婚后所得财产的所有权制度。财产的问题在离婚案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甚至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正确处理夫妻财产关系,有利于增进夫妻感情,维护家庭稳定。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行夫妻损害赔偿制度的局限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夫妻损害赔偿制度适用范围仅限于婚姻法列举的4种行为.不足以全面地保护夫妻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适用条件仅限于夫妻离婚时或离婚后1年以内.不能保护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的人身权和财产权。因此,它不能适应现代社会保护人权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现行《婚姻法》突出了夫妻财产制度的立法地位。现行夫妻财产制所规定的夫妻财产形式以现实的有形财产为主,无形财产被忽略。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的牺牲、付出应当作为一种财产形式的可期待利益而存在,在离婚时对其进行量化。夫妻离婚时,知识产权的可期待利益、因夫妻一方作出牺牲而导致的人力资本的变化及其所产生的预期利益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在夫妻之间进行公平的分割。  相似文献   

8.
关于按揭房屋在离婚纠纷中的处理,司法实践中已有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争议不断涌现出来.按揭贷款购房涉及的法律关系较为复杂,按揭房屋在离婚时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还是个人财产以及如何分割一直是司法实践中的难题.笔者针对按揭房屋在离婚时的分割处理,进行了独立的思考,认为应当根据房产证取得时间与结婚登记时间的先后,运用不同的法理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9.
《婚姻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离婚时,对隐匿、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的一方.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可以少分或不分。这本来有利于保护受损方的合法权益.但实施起来却有不少困惑.主要问题是离婚“时”究竟指何时并不明确,别有用心的一方可借此为自己在离婚前隐匿、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的行为进行狡辩.按照立法者的原意.《婚姻法》对夫妻共同财产的保护不应该只局限于“离婚时”,那么,任何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隐匿、转移、侵占夫妻共同财产都应受到处罚。由此可见.《婚姻法》第四十七条的时间状语“离婚时”是一疏.应作适当的修改。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发展,夫妻离婚时涉及债务问题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能否正确处理关系到婚姻关系当事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然而我国作为规范夫妻个人债务的法律条文却存在些许漏洞。试从法条在审判实践中的运用所凸显的问题着手,对完善我国夫妻个人债务界定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家庭教育问题可谓多如牛毛,积重难返.问题的根源在哪里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与家庭中的人际关系状况有极大的关联,尤其是父母的婚姻关系. 婚姻关系问题在增多 据统计,中国的离婚数字正在以每年200万对的速度增加.而在没有离婚的夫妻中,双方真正都感到满意和幸福的不足10%,就是说9成以上的人都有某种程度的不满,这导致了不和谐家庭的产生.  相似文献   

12.
《婚姻法》第46条所规定离婚损害赔偿,本质是离异损害赔偿,即离婚时配偶一方对无过错的配偶另一方因离婚这一身份契约的解除所引起的财产损害与精神损害的赔偿。因而在配偶一方因侵权行为给另一方造成损害时,受害人在提出离婚时,仍然可以依据《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以及相关司法解释,请求加害人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为了更好的保护婚姻关系中无过错一方配偶的权利,在离婚损害赔偿制度之外,应该确立夫妻之间侵权的婚内损害赔偿。在构建婚内损害赔偿制度时,可以增设非常法定夫妻财产制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股权作为一个重要的财产标的,在夫妻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如何认定仅在一方名下的股权归属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法律问题。首先是夫妻离婚时必然涉及夫妻财产分割,那么该部分股权,能否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需要通过股权的性质来分析。其次当夫妻中的一方擅自转让股权后,股权转让协议效力与第三人能否善意取得股权等法律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因为《公司法》和《婚姻法》的立法目的不同,在法律利益保护的侧重也不太一致,从而出现法官在具体适用《公司法》或是《婚姻法》时作出不一样的判决。为了调和部门法之间法律适用冲突,通过提出完善夫妻共有财产登记制度和健全股东处分程序的建议来明确股权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4.
我和朱某系夫妻,2002年6月开始分居。最近,我购买足球彩票中了一等奖,获得税后奖金120余万元。朱某听说后即要求离婚并均等分割足彩奖金。请问:分居期间所中足彩奖金如何分割?《婚姻法》第17条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资、奖金……(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分居期间属夫妻关系存续期间,此间一方获得的足彩奖金,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婚姻法》第39条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产分割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8条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  相似文献   

15.
有关夫妻财产的范围及离婚时夫妻财产分割是婚姻法关于夫妻财产的核心问题.在司法实践中,夫妻财产表现的形式不同,离婚时分割的方式也不同.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诉讼离婚逐渐成为夫妻双方解除婚姻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虽然我国提倡离婚自由,但是父母离婚利益与未成年子女正当利益并不完全吻合,父母基于离婚自身利益的博弈,往往会在客观上造成未成年子女权益侵害。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目前未成年子女在离婚诉讼中权益保护存在的弊端,其次论述确立未成年子女诉讼地位的意义,最后对如何确立未成年子女的诉讼地位提出薄见,以期能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投资渠道出现多元化趋势,夫妻拥有的财产种类也越来越丰富,股权作为一种投资权益已悄然成为夫妻财产的新型代表。然而,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离婚纠纷中涉及的公司股权争议也越来越多。文章从夫妻共有财产界定及公司股权的特性人手,探讨夫妻一方名下股权的归属并对我国相关法律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个人财产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下简称婚姻法),对于夫妻的财产问题,在13条中作了明确的规定,即“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在1993年11月3日发布的《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财...  相似文献   

19.
余昕如 《考试周刊》2012,(17):28-29
唐朝出现的和离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婚姻家庭制度的一大创举,最早规定于唐律之中,是指允许夫妻通过协议离婚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它和与之同期存在的出妻、义绝等婚姻解除方式有很大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离制度的精髓主要体现在协议离婚制度上,两者都是双方离婚合意的体现,并通过协议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尽管因其时代背景的制约,和离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在当时封建社会下,与西方社会同期相比,这项婚姻家庭制度仍然具有很大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判决离婚破裂原则的根本特点是不问离婚的具体事由,只要当事人诉夫妻已难于共同生活,法院确认婚姻关系已破裂到不能挽救的程度就可判决离婚.二次大战以后,离婚逐渐被视为是列破裂婚姻在法律上的认可和补救.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破裂原则已成为世界各国中离婚立法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