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轮教学改革.促进了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更新了教学理念,也激励着语文教师尝试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如何转变阅读教学方式?颇值得语文教师思考。笔者就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提出几点肤浅建议: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从学生的一次作文练习中发现,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的缺失,都会破坏文章的美感.如何在语文教学中结合课程的基本特点,并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借这次作文练习,笔者谈一些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文化之根,是生命之声,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准确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正确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4.
马赞 《中国教师》2013,(19):12-16
《中国教师》: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你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操作才能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呢?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文化之根,是生命之声,更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准确理解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正确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对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这两个基本特点是辨证统一的,工具性孕育着人文性,人文性促进着工具性。作为语文教师,就是要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科学灵活地引导和落实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寓掌握工具性于提升人文性之中,获得工具性与人文性双赢的效果。那么,新课程下如何生成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共振的教学课堂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是一种以人道、人生、人性为本位的知识意向、价值意向,是现代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精神,是人个体发展的精神动力。《语文课程标摧》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在捍卫语文课程工具性的同时,突出了人文性。尽管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统一的整体,但当务之急是研究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浸润人文精神,体现和落实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尤其在古文教学中,"工具性""人文性"更应该是两手"抓",并且两手都要"硬"。而如何在教学中做到这点,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在教学实践当中,当如何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笔者认为,其切入点便是语言.这是因为,语言首先表现为工具性质.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为工作在小学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我颇有感触。因为教学实践证明,语文的工具性只有与人文性统一,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点。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那么在习作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呢?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标准》作了明确的表述:“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理解“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换句话说.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应从“点”“线”“面”“体”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把握两者的统一,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该回归到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上,而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感。教学中我们要掌握一些方法,加强学生语感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扎实、真切地学语文,提高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语文的课程性质与地位时说道: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笔者认为,光是这样简单地表述将使语文老师难以操作。工具性与人文性两者的统一,是彼此不分高下?抑或有主有从?从课标中我们不得而知。彼此不分高下是统一,有主有从也是统一,但两种状况的操作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它明确指出了语文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以及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本质特征。然而。在中国目前语文教学实践中,却明显存在两种误区,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割裂开来。  相似文献   

16.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尤其是选修课的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学生人文性的培养,而忽略了语文知识工具的传授。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粤教版选修二《唐宋散文选读》为例,谈谈在选修教学中如何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蓝聚林 《甘肃教育》2014,(10):72-72
正《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新课程标准在确定语文学科为工具性的同时,还强调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倡导人文性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必须突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体现对学生个性的尊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因此,如何把握语文课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成了新一轮  相似文献   

18.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取代《语文教学大纲》,语文教育理念“与日俱进”,语文教学改革也呈风起云涌之势。那么,如何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来进行作文教学的改革呢?我认为,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有关作文教学的新理念改革中小学作文教学,必须寻找相应的作文教学的新策略。我觉得作文教学新策略的内容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作文教学的价值观:从人文分离走向人文合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提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教学中的“工具性与人文性…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说明语言文字不但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而且是传承人类社会文化与文明的工具。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关系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教学中 ,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科性质在语文教学中的基石作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要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 ,要有利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要体现三个维度在《语文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中 ,不管是总目标 ,还是阶段目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充分体现在对三个维度的把握中 ,既体现知识与能力 ,还关注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