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在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提的问题多,学生主动质疑少的现象。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不仅是探究性学习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黄甜蜜  阮尚祥 《教师》2012,(22):36-36
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应着重兴趣和方法入手:  相似文献   

5.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必须要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语文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并适时对学生质疑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得出正确的判断,最终让学生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良好学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刘朝耀 《广西教育》2014,(33):48-4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呢?  相似文献   

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说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出是语文改革的一种新理念。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1.
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具备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善于提出问题或发现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在质疑状态下,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他们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学习的兴趣高、效率也高。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遵循这样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郑道华 《考试周刊》2011,(45):27-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是语文课程标准向广大语文教师倡导的适合新时代要求和语文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语文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阅读教学中仍是教师提出问题为多,学生主动质疑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是获得真知的必要步骤。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而从学生的好奇、好问j求知欲望等特点出发.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呢?  相似文献   

16.
薛玉珍 《考试周刊》2012,(83):36-3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以往的教学,学生一般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沉浸在"烦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之中,活动的机会少。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有时会被误解。有些教师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那么他们就是课堂教学的主角,教师就是配角。  相似文献   

18.
问题意识是创新意识的基础。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曾经说过:"最精湛的教育艺术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关注学生问题的提出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成为新课程标准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9.
王静 《语文天地》2012,(5):50-51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就能促使学生敢于质疑。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