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2 毫秒
1.
族群文化整合是族群交流互动的必然结果.在多族群杂居的南岭民族走廊中部,族群文化通过经济交往、文化互动、族际通婚的路径以及自然和人为两种方式实现整合.我们重点分析了作为文化整合路径直接表现场所的圩市、学校教育、戏台、寺庙、族际通婚的情况.认为经济交往、文化互动是族群文化整合的基本路径,族群通婚既是文化深层次整合的路径,又是文化深层次整合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赤水河既是古代川黔地区重要的水运通道,也是一条遗产景观丰富的文化线路。明清时期,随着仁岸川盐入黔的发展,沿河两岸兴起了众多盐运商贸古镇。在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的影响下,这些古镇出现了商贸特色鲜明、产业经济发达、遗产族群丰富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3.
以山西省泽州县大阳古镇为例,从全域旅游的视角出发,针对当下大阳古镇存在的问题,提出整合优化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注重人才培养、重塑品牌、营销宣传等建议,从而实现古镇创新式发展,为其他古镇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肖溪古镇     
《教学随笔》2014,(11):F0004-F0004
肖溪古镇又称唐宋古镇,有近千年历史,位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的东北部,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建筑时代各异,故形成了纷繁错杂、别具一格的建筑特色。肖溪古镇从南向北酷似一条数百米长的巨船,正扬帆远航。据专家研究,此乃受当地码头文化的影响所致,属罕见的“早船”式建筑奇观。  相似文献   

5.
王翔 《文教资料》2010,(9):62-64
佛堂古镇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古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等都是江南古镇文化的代表。鉴于此。本文对合理继承并发展佛堂古镇文化进行了探讨,以期有助于进一步挖掘古镇的文化传统.提升古镇的整体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衡量中小学校教育资源整合成败的标准是文化整合。实现中小学校文化整合的理念设计应是平等的对话理念。探索中小学校文化整合的实践策略如下:寻找文化整合的关键变量;做好人力资源整合;积淀新学校文化底蕴;创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7.
古镇的重要价值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各地也把古镇开发作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正确处理古镇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正确把握地方古镇,对于合理开发和应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以绵阳丰谷古镇为例,详细介绍了研究文化的过程,指出,正确处理古镇保护和开发应建立在了解、熟悉古镇历史底蕴、文化根基的基础上,而不是盲目地"移植"和"嫁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古镇真正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焦溪镇是目前常州保留江南水乡风貌最好的古镇,文章通过对焦溪的古街镇格局、民居建筑形制、装饰特征等的考证,分析了古镇的文化成因,研究和探讨了古镇传统文化与景观的特色,对古镇民居及景观的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提出了一些观点和想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古镇旅游始于80年代的周庄,其后迅速带动了江南以及其他地方古镇旅游的发展。然而古镇旅游在带给当地经济效益的同时,却出现了大量破坏当地文化生态的现象,使众多古镇逐渐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古韵"。绵阳作为四川第二大城市,古镇旅游资源丰富,但大多至今尚未进行商业开发,本文以绵阳古镇旅游开发为研究对象,在分析了绵阳古镇旅游资源及特点的基础上,基于文化生态角度提出了绵阳古镇旅游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江南水乡古镇建筑为对象,通过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形式,对古镇建筑的历史风貌以及文化特征进行了解析。体现了以乌镇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建筑的独特建筑风格以及美学内涵,认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意境是江南地方特有的建筑文化。并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以乌镇为例,提出古镇建筑目前在开发和发展旅游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及论述如何更好运用保护和开发的”和谐”之道来保留其传统特色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芳 《上海教育》2009,(3):91-92
资源介绍 七宝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千年文化古镇,被称为“大都市里的明清街”。七宝古镇风景如画,是离上海市区最近的古镇。它是继朱家角、周庄之后又一个集“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的繁华街市古镇。七宝古镇的布局被规划史专家誉为“中国古代城镇规划史上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12.
以嵩口古镇空间意象为对象,分析古镇空间所蕴含的耕读文化、商业文化和山水文化内涵,进而提出深化文化内涵的古镇空间意象营造策略,即: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心理空间3个方面来营造古镇空间意象,以达到古镇形与神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整合成功与否,是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通过对企业并购文化整合必要性和整合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企业并购文化整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五凤古镇景区演艺节目的打造,不仅可以实现对文化旅游消费人群的全面带动,同时也可提升五凤古镇作为四川历史文化古镇的文化内在价值。在设计古镇景区演艺项目的同时,不仅要深入挖掘演艺本身的主题文化定位,同时需要在古镇山水、历史遗迹和未来建筑风格的彼此关系上设计演艺路线,实现区别于现有景区演艺同质化的独特亮点,同时需要对未来该项目运营的可持续和可盈利方面进行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15.
正由贵阳南行约三十公里,有一座美丽的青岩古镇。有着六百二十多年历史的青岩,是贵州省的四大古镇之一,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青岩古镇,始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为军事要塞。古镇内设计精巧、工艺精湛的明清古建筑交错密布,寺庙、楼阁画栋雕梁、飞角重檐相间。镇人文荟萃,有历史名人周渔璜、清末状元赵以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文状元)。镇内有近代史上震惊中外的青岩教案遗址、赵状元府第、平刚先生故居、红军长征作战指挥部等历史文物。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李克农等革命前辈及其家属均在青岩秘密居住过。  相似文献   

16.
开发成都周边古镇的文化景观,应以古镇文化特色为依托,以承载古镇文化为目的,传承古镇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情态。开发中应注意:保护性地开发具有川西特色的古镇聚落景观,让历史建筑与周边环境突出古镇文化特色;传承和开发古镇建筑景观的功能,加强其文化承载性,丰富古镇旅游的文化内涵;重视以设计景观突出古镇的文化特色,营造古镇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7.
试论江南六大古镇的文化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六大古镇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它的形成与发展,对中国传统市镇形制的转变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也为江南水乡城镇的建设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从江南六大古镇所依存的水乡生态环境以及明清以来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论述了六大古镇的文化成因。  相似文献   

18.
青岩古镇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1,(30):2+49-F0002,F0003
青岩古镇位于贵阳市南郊29公里,是贵阳的南人门,迄今已有620多年的历史。走近青岩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悬于古镇北城阁上金光璨璨的“青岩古镇”四个人字,沿北城门便道拾级而上,站在城门楼上,你可以观古镇特有的景色:古镇城墙由方形巨石垒砌而成,  相似文献   

19.
古镇的文化旅游特性,使得它成为体验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庆人生息繁衍的空间,重庆古镇的格局最能体现原始的巴渝风情,其建设内涵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心生乏味和压力,人们渴望过一种回归自然、贴近传统的朴实轻松的简单生活,寻求与现实生活相悖的补偿。通过利用旅游者的怀旧心理,在发展重庆古镇时突出“古”、“旧”,既符合古镇特点又满足旅游者心理需求,不失为一条促进重庆古镇旅游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嘉应学院学报》2016,(12):10-15
在实地考察与资料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岭南茶阳古镇商贸古邑、人文秀区、中央苏区的历史渊源背景。通过实证应用分析研究表明:茶阳古镇具有遗产资源丰富,古迹历史悠久,建筑风格独特,客家文化底蕴丰厚,景观资源品味高特点;茶阳古镇遗产像一枚"活化石",记载着一定时期的发展与演变,凝固着那时段内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与变革,它既稀缺又不可再生;茶阳古镇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必须以保护为前提,切实保护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深度挖崛、整合遗产旅游资源,科学、适度开发遗产资源,打造"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休闲生态"特色旅游产品,以期实现古镇遗产风貌保护与当地经济协调发展、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