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为纪念恢复高考20周年而作刘书芳中国是考试的故乡,有着悠久的考试历史。我国不仅是最早采用考试取士的国家,也是最早采用考试对学校教育进行评价的国家。在我国,通过一定形式的选拔、考核以发现、培养和任用人才的做法,早在先秦就已经...  相似文献   

2.
对于我国的考试制度,一些学者、专家很是打抱不平,他们认为我国的考试制度,特别是隋唐创立的科举考试制度乃人类文明史上一大发明,完全有资格申请专利,与“四大发明”并肩而成为“五大发明”。尽管这是戏言,但细思量,也有几分道理。从考试制度之悠久来看,我国当属世界之最。传说远古的父系社会,尧推荐舜来继承自己的职位,不仅要通过“四岳”(四个部落酋长)组成的“政治局”或“组织部”对其德行的考核,还得通过严格的为时两年的“五典百官”的考试,才能获得首领的职位。这是关于考核与考试最早的传说。可见考试最早是用来选拔…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章大国、文章古国,作文考试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最早的作文考试可以追溯到隋以后的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其中,又以唐、宋为盛,其时主要考试诗赋,这大大促成了唐宋诗  相似文献   

4.
我国考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王朝,距今已有3000多年,所以外国人把中国叫做考试的故乡。最早的人才选拔制度是推荐制,推荐权掌握在各诸侯及以后的地方官手中。至汉代,建立了以察举为主、辅以考试的办法。但直到隋炀帝时,以考试为主的科举制才真正出现。它打破了落后的任人唯亲  相似文献   

5.
中国是考试的故乡,是世界上建立考试制度最早的国家。据《礼记》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建立了简单的考试制度,"三年则大比,考其德行道艺,则兴贤者能者。"始于隋代的科举制以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有效地克服了魏晋时期丸品中正制中重"门第"的弊端。科举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制,有助于封建帝国  相似文献   

6.
作为文章大国、文章古国,作文考试在我国有着久远的历史。最早的作文考试可以追溯到隋以后的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其中,又以唐、宋为盛,其时主要考试诗赋,这大大促成了唐宋诗词、歌赋极度繁荣的格局。  相似文献   

7.
招生工作是一种选拔人才的工作,最根本的问题是要做到客观、公平、合理,把真正的优秀人才选出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招生,主要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即以考试总分的高低,判断优劣,决定取舍。因而,考试的成绩对招生工作至关重要,能否科学地处理考试结果,合理地使用考试成绩,将直接影响选拔人才的准确度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是选拔国家公费留学人员的外语水平考试。全国外语水平考试从1979年开始准备,1980年正式开考,最初只有英语一个语种,所以原出国留学人员外语水平考试就以EPT(English Proficiency Test)为简称。现在该项考试已发展到了5个语种,考生人数增加到了每年1.4万多人,为我国选拔高级人才出国深造,为  相似文献   

9.
从科举制度的兴废论考试的必要性和高考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考试的方法来甄别选拔人才的国家。封建的科举考试和今天的高考,是我国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教育选才的基本制度。科举制度在我国经历了1300年之久。历史上曾有过六次关于科举存废之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动态地考察科举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直至退出历史舞台的整个过程,把它放在新制度对旧制度不断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加以认识,对推进和把握广泛关注的考试的存废和高考制度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一、“学而优则仕”是科举制度的核心,也是今天干部选拔的依据之一“学而优则仕”是科举制度的核心。“仕”者,“官”也。科…  相似文献   

10.
正考试,最初是作为一种教育评价和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而产生的,是国家人才选拔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考试的功能也逐渐增加,考试不仅是发挥教育评价和人才选拔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的考试往往还对各种资源的分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正是基于考试所具有的对稀缺资源调节、分配功能,导致考试作弊与考试紧密相伴,屡禁不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相似文献   

11.
加利福尼亚是美国最早普及高等教育的州之一,在如何建立与高等教育普及相一致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方面为美国各州和发达国家的改革发展提供了经验。它的基本制度是,政府确定高等院校的三个层次和各层次院校的招生计划、公立和私立院校确定各层次基本的招生考试和录取标准,学生按学业水平选择高校,高校按标准录取学生。每个层次的考试选拔的标准有明显差异,研究型大学多维度选拔,提供大众高等教育的本科大学要求相对简单,社区学院接受所有通过“离校考试”的高中毕业生。  相似文献   

12.
高考的目的是通过考试,从素质、能力、学力上对考生进行全面筛选,把那些相对而言最适于上大学深造的青年选拔出来。高考分类应该服从于这个目的,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优秀新生。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一直分为文史和理工农医两大类进行考试。现在看来,这种分类方法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共中最主要的是理科在科目设  相似文献   

13.
从1993年《教师法》提出通过教师资格考试选拔合格教师到2001年教师资格考试工作的全面铺开,我国的师资正经历一个从封闭到开放,从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型时期。教师来源的多样性使得原有的教师资格考试方案逐渐“力不从心”,人们对教师资格考试的有效性愈加质疑。本文在我国教师资格考试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了美国新任教师教学知识和能力考试体系,两相比较以期对我国的教师资格考试改革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如何选拔优秀的学生进入医学院学习,使其通过专业培养而成长为优秀的医生,医学院入学选拔考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英美医学院入学考试的研究,为我国医学考试的评价重点及医学生的教育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公开的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大英百科全书》载:“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公元前1115年),及定期举行的考试(公元前202年)。”①孙中山先生曾概括性地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所以中国的考试制度,就是世界上最早最好的制度。”②本文就中国科举制度对法。英。美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形成的影响作一论述。一、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对中国科举制的评论18世纪…  相似文献   

16.
赵福明 《现代语文》2004,(12):43-43
最早提出科举制度。三国时魏司空持节都督王昶,与嘉平元年(公元249年)向魏主曾芳陈言《治略五事》:“其二,欲用考试,考试犹准绳也!——未有舍准绳而意正曲直.废黜陟而空论能否也!”首次提出经过考试而选拔人才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科举是我国帝制时代的文官选拔考试制度,自公元605年创设至1905年被废止,运行了1300余年。对于科举运行中暴露出的其在激励教学的同时又必定牵制教学,追求公平的同时不得不损失效率等问题的客观分析与审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教育选拔考试的内在功能性缺陷,公正评价教育选拔考试制度,科学地把握考试改革。  相似文献   

18.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日本九州大学将从2010年度开始在法学部取消入学选考部(Admissions Office,AO)入学考试选拔制度。筑波大学和一桥大学也将在一部分学科专业取消AO考试入学制度。取消AO考试入学制度的原因是,通过A0考试选拔入学的学生在入学以后的学习成绩比一般考试入学的学生要差;通过AO考试选拔的学生与参加考试的学生相比并无特别优秀之处,且AO考试在面试、选拔等方面耗费许多时间和精力。  相似文献   

19.
英国剑桥大学历史悠久、享誉全球。"自治"是剑桥大学突出的办学传统,在选拔录取时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要接受严格的监督。除医学、法律等特殊专业实行单独考试或联考外,剑桥大学一般不单独组织考试,录取选拔的主要依据是学生通过各种类型学习所获得的由校外考试机构主考的资格证书考试成绩;另外,对申请人进行综合考评,实行的是证书考试成绩与综合考评相结合的选拔录取制度。我国可以借鉴剑桥大学自主招生的经验,建立统一高考与综合考评相结合的高校自主选拔录取制度。  相似文献   

20.
高考是我国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我国当前规模较大,影响最深的一项考试。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解放以来,特别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在教育部的领导下,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原则逐步明确,对高考命题的改革进行了积极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纵观近两三年的高考试题、我认为有以下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